夜市是臺灣文化的縮影,逛一回夜市可以深刻感受到臺灣的飲食文化,除了可以用便宜價格吃到好吃的臺灣美食外,更能感受夜市所帶來的人情味。
在眾多夜市中,如果你只有時間逛一個夜市,那麼一定得是寧夏夜市!
寧夏夜市雖然全長雖然只有饒河街夜市的3/1,卻是集結了臺灣最經典、美味的夜市小吃,走進夜市裡,可說是臥虎藏龍,每家攤販拿出看家本領,做出最美味的「味自慢料理」,寧夏夜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應有盡有。
寧夏夜市位於大同區的寧夏路上,以寧夏路延伸而出,短短700米遠的距離裡各種臺灣小吃一應俱全,是臺北著名的夜市。因為美食攤販夠集中,東西好吃,成為國外旅客來到臺北想找夜市吃東西的最佳選擇。
1908年日本人依照「市區改正」計劃建立了臺北圓環,並在外圈種植七裡香、中間種植榕樹,還設置了休憩用的草坪、座椅,成為圓環公園,帶動了周邊人潮的聚集。有了人潮就有金潮,許多攤販湧入做起生意,成為臺北圓環過去的繁榮光景。但隨著世界大戰爆發後實施宵禁令,禁止了圓環夜市活動,也將原本休憩用的公園改挖成防空滅火用的蓄水池,圓環夜市就此畫上休止符。隨著臺灣光復後,蓄水池填平重新打造圓環,那些攤販再次返回聚集,夜市榮景因此重現,還擴大到了周邊的寧夏路及重慶北路,這是寧夏夜市演變的的樣子。
寧夏夜市在許多夜市競賽的主題中奪得過很多獎,如「最好逛夜市」、「最美味夜市」、「最有魅力夜市」、「最環保夜市」及「最友善夜市」冠軍,都讓寧夏夜市擦亮了光環,只要太陽下山過後的時間,寧夏夜市就會湧入大量人潮前來覓食,有觀光客、附近居民還有剛下班的上班族,因此寧夏夜市有「臺北人的胃」之稱。
寧夏夜市在整題的規劃下,已經發展成「國際化夜市」,不僅提供中、英、日、韓等各國語言的對應菜單外,也用了很多圖片來表示餐點的樣子。
內地遊客過去玩,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哦,還挺方便的。
走進寧夏夜市,一條街內的美食攤販集中,提供的餐飲從酸、甜、苦、辣、炸、煎、蒸等等應有盡有,種類相當豐富,比起士林夜市分散的攤位來說,寧夏夜市三步就能找到一家美味,是許多吃貨朝聖的好地方。
寧夏夜市以寧夏路旁的店家及夜市路邊攤販為主,攤販大約傍晚五點過後才會開始出現,而到了零點則會陸陸續續結束。
來到寧夏夜市,不用特別做功課也沒關係,因為攤販商家半數以上為老字號,更是臺北許多小吃品牌的發源地!
從豬肝榮仔豬肝湯、圓環邊蚵仔煎、蚵仔煎大王、東石鮮蚵蚵仔煎、鴨頭正二代蛋包瓜仔肉湯、環記麻油雞、裡長伯臭豆腐、魷魚羹、蒸餃、豆花、詹記滷味(雞腳翅)、胡椒餅、劉芋仔蛋黃芋餅、蛋包蝦仁湯、知高飯、宏冠土魠魚羹、酸辣麵、大橋頭純糖麻糬、林記燒麻糬等等,每一家店都有著相當的歷史與擁戴者,而我習慣是看哪個攤販人潮多,那家店就一定是經典名店,去吃就對了。
寧夏夜市入口處的「賴蚵仔煎」是我每次到寧夏夜市都會吃的一家店。「賴蚵仔煎」的蚵仔煎外皮別於其他家蚵仔煎的做法,煎得較為焦脆,吃起來脆中帶軟的口感是我很喜歡的味道,再搭配一碗鮮甜的蚵仔湯,一本滿足!
位於寧夏夜市裡的這家蚵仔煎大王為臺北老店,用餐時刻總能看見滿滿的旅客在裡頭品嘗蚵仔煎,看著老闆在煎鍋上熟練的煎煮著一盤盤蚵仔煎,動作好像機器人般的迅速敏捷,快速的煎出了一盤盤蚵仔煎,讓人驚嘆不已!
在蚵仔煎大王除了蚵仔煎外,也推薦吃蚵仔炒飯搭配麻油腰子湯,冬天吃這樣的組合最暖胃。
即便是平日的下雨天,每家攤販前都還是擠滿了用餐的人潮。
秋雲潤餅也是寧夏夜市裡的老店,很難想像潤餅攤可以做得這麼有質感。潤餅也是臺灣人節慶會吃的經典美食,家家戶戶會在清明節時自己在家包潤餅,而現在想吃不用這麼麻煩,只要到寧夏夜市的秋雲潤餅買一份,馬上就吃得到了。
蛋包瓜仔肉湯也是寧夏夜市才有的特色美食。瓜仔肉湯搭配肉羹後打上一顆半熟蛋,臺灣其他地區很少有這樣的吃法,這也是寧夏夜市才有的攤子。鮮甜的湯頭搭配蛋汁的香氣與滑嫩感,真的讓人一口就愛上了這家店。
裡長伯臭豆腐也是寧夏夜市中深受歡迎的一家店,也是我每次到寧夏夜市都必訪的一間小攤子。點餐的時候記得跟老闆說辣度,否則不習慣吃辣的人肯定會辣到吃不下口。
詹記古早味水果攤,這裡賣的的薑汁蕃茄是我最喜歡的吃法,還有經典的香蕉芭樂汁。現打的果汁系列,就屬木瓜牛奶最受歡迎。薑汁番茄是臺灣南部的吃法,牛番茄切片後沾上特製的薑汁醬,口味獨特,在北部地區除了寧夏夜市外很難吃到。
骰子牛專賣店的牛肉在烤網上滋滋作響,忽然遠方一股味道傳來,臺灣人肯定都知道這是臭豆腐的味道。
找個地方坐下來吃東西,邊看人來往的人流,這是臺灣最特有的餐飲體驗方式。
寧夏夜市距離臺北車站不遠,搭乘臺北捷運到雙連站走一號出口後沿著指標走路約十五分鐘即可抵達。
也因為靠近臺北火車站、華陰街、重慶北路、圓環等地,附近非常熱鬧,從下午5點半開始營業,到零點結束。
在臺北,如果你只逛一個夜市,那一定得去寧夏夜市感受臺灣的美食、以及臺灣的夜市風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