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清華大學清新視界:用出眾的選題,做有公共價值的視頻內容

2021-02-13 新記者

五月剛結束的首屆大學生校園媒體大賽上,清華大學「清新視界」從六十餘家參賽單位中突圍,與中國人民大學RUC新聞坊、武漢大學新視點等齊列十佳校媒,同時憑藉作品《「動批」遷去何方》《中國式PUA》收割了音視頻類兩項大獎。「清新視界」主打視頻新聞,每條視頻時長在五六分鐘左右,乾淨利落的剪輯與鮮明的新聞性令人過目不忘,而真正促使它成功的,是每期出眾的選題。

「清新視界」,一個採取全新教學模式的實踐教學項目,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適應全媒體時代新聞教育的需要,進行的實踐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成為一個學生主導的視頻新聞欄目。作為一門整合課程,這是一個教學平臺、學生實踐平臺和全媒體實驗室,更是清華大學著名校園媒體之一。

清華大學的學生選修「清新視界工作坊」課程,在原央視《講述》《心理訪談》主持人、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小琴,同為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曾經製作過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雷建軍,主要指導老師梁君健以及學院其他老師的帶領下,像真正的節目組一樣,承擔一個一周雙播的視頻新聞欄目的所有日常工作,持續輸送著有意思、高品質的視頻新聞,近兩年代表作有《關注抑鬱》《中國式PUA》《日落啤跑》《清華保安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再見!動批》《殺人者日記》等。多位相關教師參與教學活動,隨時給予指導,實現全業務流程的伴隨式教學。

「清新視界」微信訂閱號介紹頁面

此外,「清新視界」還聘請業內資深人士作為項目導師參與教學,白巖松、柴靜、張泉靈等著名電視記者都曾對學生做過針對性指導。「清新視界」不僅在國內主要視頻網站均開設有專區,而且以博客、官方微博、手機APP等新媒體形式呈現,學生在此過程中熟悉所有的媒體形式。

「做什麼選題,我們沒有要求」

正式參與「清新視界」選題製作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同學需要接受每次三小時的新聞配套培訓。在這場特殊的培訓上,指導老師張小琴、雷建軍、梁君健會向學生介紹他們對選題的認識,譬如選題前的準備、選題的特性及細緻程度。隨後,學生將被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要在學期結束前完成5、6部片子。當拍攝部數增加,學生的進步也越來越大。

「清新視界」內容以視頻新聞為主,短短五六分鐘的一部片子,選對了選題,每一秒都足夠吸睛。「我不會強制學生應該去做什麼選題,但會要求把一個空泛的選題變得具體,有人有事。要求是細緻的,提出選題後同學還要和老師進行多次溝通細化,直到這個選題能操作為止。至於選題具體哪個方向,基本不幹涉。」在張小琴看來,做選題時,學生自己的興趣願望最重要。這是保證他們行動力的源泉。

自2012年開辦以來,「清新視界」已穩步走過六年。在此期間,「清新視界」的取材範圍從「自我」與周邊逐漸延伸至更廣闊的社會,越發具有社會意義,關注到不同階層與不同群體,覆蓋社會話題、人物特寫、活動體驗、敏感話題、趣味視頻等類別。

「清新視界」的選題體現了極高的自由度,但這並不代表校園類選題就差強人意。「清新視界」所選校園類題材的社會性、代表性、承載力與其他類型選題的要求均相同,主題一定要有意義,有時效性,或者關係到許多人的生活。在老師眼裡,校園類選題的準入門檻並不比別的低,只是恰巧這個事情發生在校園內。

「有時候同學局限在校園內出不去,我們也會鼓勵他們多找一些外面的選題,到北京之外去看看。」在張小琴的鼓勵與指導下,「清新視界」團隊的成員對網絡信息尤為敏感,總能捕捉到報導中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深入挖掘。有時同學所做的選題需要去到外地,得「出走北京」。「我們老師會幫他們爭取一些交通費用,孩子們很節儉,常常一大早就出發,到晚上就回來了。」在師生的協同努力下,受眾不僅看到了清華的「酒吧學霸」,還能看到山東的藍翔技校、天水的輪胎哥。

來自校媒分享會上清華大學「清新視界」的PPT

學生「自我矯正」

六年來,「清新視界」不斷茁壯,其背後是主創團隊的成長。學生逐年更迭,指導老師迎來送往,最後呈現在選題上的是師生「有來有往」的配合。老師提供學生自由生長的空間,學生將年輕的視野展示給老師。過程中,雙方都少不了幾番「折騰」。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清新視界」指導老師張小琴

在介紹選題策劃時,張小琴反覆提到一個詞——「自我矯正」。「如果一開始提出的選題如果不是太明確或者不規範,就沒法推進下去。」張小琴說,填下選題單的那一刻,操作者必須自我設問:這個選題有哪些值得做的理由,去哪裡拍,選什麼人物來表達,人物的特殊之處在哪裡,能傳達什麼信息和意義。這一串問題下來,可以「逼迫」學生去思考。一旦受到啟發,學生很快就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隨之進行相應的修正,及早規避選題「無力」「無法推進」等問題。而這樣的「自我矯正」往往也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方可順利進行。

張小琴、雷建軍、梁君健三位老師借著自身豐富的從業經驗,幫助同學不斷篩選雕琢原始稚氣的選題,保證選題更具體,做到有人、有事、有力度、有銳度。如此,一個空泛的選題經過不斷縮窄,最終將聚焦到一個點上,隨後學生該做的,便是將這個點打通。

當選題成型進入操作階段,指導老師會不斷地反問學生:你要怎麼去做這個人?他做什麼的時候去拍?他這段時間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問答之間,頗有論文答辯的意思,但學生在回答中往往能捋清製片思路。

5、6部片子的工作量不算小,每個片子的周期大概是一個月。同時因為時間緊張,這些片子通常都會交疊完成。每部片子起碼要接受老師兩到三次「反問」。如果自己仍無法處理,老師則會幫助分析,撥開迷霧,找到確切主題。幾次頭腦風暴下來,學生再把素材拿回去粗剪,裡頭缺漏的地方即已充分暴露,少哪句話,缺哪個場景,下一次補拍取材時,便能帶著目標出發。

「不在一個片子上耽擱太久」

三位老師將「清新視界」視如工作坊,學生們做片子就像在做手工,一點點地將技術「磨」出來。一個片子解決一個問題,片子做多後,解決的問題也多了,學生的整體能力也提升了。

但「清新視界」也不會讓學生在一個片子上耽擱太久。一個片子儘量修改,修改到將已有素材運用至極致即可。張小琴解釋道,「這樣同學不會『固』在一個片子上,避免了沮喪感。所以當一個片子完成度夠了,但做的水平不是特別高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此時該去想著下一個選題是什麼,又怎麼在下一個選題中提升。學生在製作片子時都能學到新的技能,帶著收穫與成就感,應用在下一部片子,那種向上的遞進將十分美妙。

「敏感鑄就力量,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每個選題的氣質都不一樣,但充滿力量感的選題往往能在一眾同質化新聞大潮中脫穎而出。因此,如何凸顯選題的力量格外重要。

 「清新視界」學生代表在首屆大學生校園媒體大賽頒獎典禮現場領獎

2017年11月,由於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和服裝批發市場面臨關閉拆遷。在這經營的商戶數量和年頭都不少,因此拆遷牽涉到很多複雜的問題。事實上,商戶必須做出讓步。他們是否理解,能否接受,如何開闢新的生活?動批的閉市對以動批為單位形成的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有哪些?這些都是當時頗為熱門的話題。

在選題「再見!動批」中,「清新視界」選擇了將動批閉市前夕商場各種甩賣的景象作為切入點,採用紀實加街採的模式,對動批店主、買家、街上的路人、維護動批前治安的交警進行採訪。在深挖消息,進行跟蹤拍攝或紀實性拍攝的過程中,一眾主創得以真正接近到某個人物,記錄其行為。而那些看似平常的一舉一動就是力量。

動批閉市前夕,大甩賣過後老闆們各自收拾著東西,把經營了好幾年的店鋪拾掇成一個個包裹,把曾經的生活氣息一點點摺疊起來。在那些瞬間,人的狀態完全是真實且沉浸的,拍攝者不用刻意營造鏡頭,裡頭一雙垂落的眼皮子、一地未來得及收走的硬紙板就能讓鏡頭充滿表現力與張力,這種真實感讓畫面飽含力量。

你只要在那兒拍著,跟他們聊聊,鏡頭裡立馬就湧進一堆心裡話。當然這對採訪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但你已經在合適的時間,選擇了合適的對象,並且有了交流的機會。」主創洪敦樂說,這種對時機與對象的篩選來自新聞敏感。高度的新聞敏感總能鑄就力量的呈現,就像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當每個片子的選題都由同學自發選擇完成,它就不再單單是項作業。在談到對「再見!動批」選題的製作感想時,主創們用到的詞語是「珍貴」「有幸」「有意義」。顯然,這種對重要社會事件的參與不僅為他們的專業訓練提供了實戰經驗,也是他們「走進社會、走進人群,了解社會百態、關心群眾心聲」的難得經歷。


本文由「大學新聞」與南京大學新記者<NJUXJZ>聯合首發

採訪 | 劉芳菲 楊賀婷

文字 | 劉芳菲 楊賀婷

責編 | 孔德淇 梁晨 劉天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內容布局不負好時光 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來襲
    得益於在優質內容的持續投入與全面布局,據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數據顯示,在9月視頻市場中,騰訊視頻在播放量、覆蓋人數、使用時長等10項核心指標上,穩居行業首位。而2018年,騰訊視頻將在內容領域有哪些布局,也備受行業和用戶的期待。近期,騰訊視頻官方發布了2018年V視界大會的倒計時海報,本屆大會將於11月8日在北京演藝中心舉辦。
  • 自媒體內容如何選題?日常選題有什麼困難?到底應該怎麼選題
    自媒體想創造內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選題,選題難嗎?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的是不知道如何選擇,怎麼選擇能成為爆款,不難是因為生活處處是選題,只要不缺少發現,選題是到處存在的,把生活當中發生的事情寫出來或者是拍出來就好了。
  • 新聞評論選題的價值判斷
    每位評論者所選擇的論題雖有差異,但大致的選題規律卻是一致的。選題的種類,一種是事件性選題,一種是非事件性選題,另有一種特殊類型的選題——周期性選題[2]。評論者在實際選題過程中,需要根據這三類選題的不同特點,做出不同的價值判斷。 一、事件性選題的價值判斷 事件性選題是以新聞報導為評論由頭的選題類型,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評論選題類型。
  • 短視頻選題要注意的6個細節點
    第二點要注意,我們的內容儘量選擇有價值的乾貨內容。乾貨內容會使用戶有傳播的欲望,從而刺激到我們的播放量。第三點就是內容與我們定位的方向垂直。這樣高的播放量吸引來的粉絲才是我們需要的,這樣的粉絲才會更有價值!
  • 研究生學位論文如何選題?清華大學劉洋教授的線上課程火了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長聘教授、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劉洋的在線報告《淺談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方法》最近幾天成為了朋友圈刷屏的內容。這次他有關論文選題的報告,已被劉知遠、馬少平等很多學者公認為是「有關這一話題最好的報告」。劉洋老師的報告是清華大學近期推出的官方在線課程《清華大學雲上課堂》的一部分,讀者可以搜索該話題獲取更多課程內容。以下是劉洋老師在本次直播中分享的主要內容,機器之心進行了整理:學位論文顧名思義,是為研究生學位、博士學位而撰寫的科學論文。
  • 學生選題、撰寫開題報告相關內容
    3 開題報告怎麼寫 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有一定的格式要求,開題報告內容主要包括:開題報告標題;選題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成果綜述;確定課題的研究方案和步驟;預期的研究結果等。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寫過科研論文,所以對上面這些內容還是非常陌生。
  • 做什麼短視頻內容有優勢?給大家分享這3個有前景的短視頻類型
    短視頻火爆的同時,各領域也在趨於飽和,想要做短視頻帳號也越來越難。所以很多朋友在問,現在做什麼短視頻內容有優勢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這3個在增長且用戶喜歡的短視頻類型。情感類內容短視頻建議:做正能量基調的情感語錄,會更容易被推薦。呈現模式直接面對鏡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心得體會,針對人際交往、家庭、感情、處事態度等生活的多個側面談論自己的一番講解。除了這種直白式的語錄分享外,還有很多以其他形式來表現、凸顯了情感內核的內容,需要平時收集整理一些能引發用戶的心靈感觸語錄。
  • 運營 | 如何用「新媒體思維」做好選題策劃和內容生產?
    那麼究竟如何用新媒體思維做好選題策劃和內容生產,讓選題事半功倍,讓文章刷爆票圈呢?在每次構思選題或寫好文章內容時,用這3個標準來自我判斷,你寫的內容是否具備爆款選題的基本屬性。02. 爆款選題的四大共同屬性在我們羨慕那些10W+爆款文章的高光時,是否思考過這些10W+爆款文章的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套路,有什麼共同的屬性?有!
  • 華為視頻藝視界上海開啟新年新願音樂會 用藝術告別2020
    為此,華為視頻聯合iartschool愛藝術+打造「華為視頻·藝視界大師課」,邀請眾多藝術大咖共同舉辦了8場藝視界大師課。從高校到門店,再到線上直播,華為視頻用多樣化的形式帶領終端用戶賞析多種品類的藝術,從音樂到美術,從古典到西洋,藝視界大師課帶領終端用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發現生活之美,感受城市的魅力。
  • 德道者 雲龍視界李嶽龍:臺灣差班生成為大陸中科院和清華大學雙料博士
    作為導師,有選苗子的拍板權,但其他老師都看出來的底子,他沒有理由堅持。  「這樣吧,你們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我用時間來換。三年畢不了業,我用四年;四年畢不了業,我用五年,如果一直畢不了業,我就一直考,考過為止。」那一刻,李嶽龍表決心的態度終於打動了面試的老師們。
  • 研討「源流說」:內容創作者如何保持生命力?|鈦媒體選題會·第②期
    網際網路技術的升級和變遷,緊緊伴隨了中國媒體的演變過程,內容創作者也在不斷的尋求新的機會,但唯一不變的內核是如何做好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我們給今天的媒體環境提了幾個問題:在受眾注意力分散的當下,如何把握報導的價值?科技媒體和垂直自媒體如何「出圈」?短視頻爆發紅利期文字媒體還有機會嗎?
  • 自媒體內容怎麼「選題」?選題的5大訣竅送給你
    最近很多自媒體人問我怎麼給內容進行選題,選題的方向應該怎麼走,很多人對這方面比較關注,選題一直是大部分人的一個難點,一個好的選題也決定了內容是否能夠成為爆文,接下來我將以這5個角度來進行內容選題的分析。
  • 短視頻的內容創作技巧有哪些
    從今年開始,做短視頻很流行一個詞彙,那就是ip,簡單的說,短視頻的ip就是短視頻的人設,有一部分的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一開始做短視頻的時候,就發很多的內容,一天發十幾個,其實這樣是不利於後期的帳號優化的,而且這種做法非常的低效,不僅很難有好的效果,而且還很容易把帳號做成死號,所以這種做法得不償失
  • 匠心打造優質內容 知識短視頻進入品質價值時代
    面對行業現狀,網易傳媒相信,未來知識短視頻行業將會進入品質價值競爭時代,有趣、有用、有品質的精品知識短視頻將成為行業發展方向。今年以來,網易傳媒全力布局精品知識短視頻IP矩陣,旗下網易新聞「知識公路」依託網易傳媒深厚的原創能力和強大的平臺影響力,以做中國品質知識短視頻內容消費品牌為定位,形成了「原創+籤約+採買」的多元化品質內容生產方式,打造出多樣的短視頻IP矩陣,內容覆蓋泛知識科普、泛科技商業、泛生活文娛及社會熱點、軍事、歷史、法律等各垂類,全網粉絲累計已達2億。
  • 用AI重新定義翻譯,人人譯視界發布視頻翻譯黑科技
    近年來,中國也有一些不錯的影視劇成功出口,如網劇《白夜追兇》、宮鬥劇《甄嬛傳》等,也讓海外朋友對中國影視文化有了認識。但這些還遠遠不夠,中國文化輸出戰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網易人工智慧事業部戰略負責人邵軼琛介紹,近幾年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和應用給語言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帶來極大壓力,翻譯行業正經歷著革新與洗牌。
  • 顧瑞教育公共視頻Open Skype通告
    本次視頻將著重於如何寫作個人陳述文書(針對於通用申請系統以及加州大學系統的文書寫作要求) 顯而易見,本次主題非常重要,因為所有的同學們都將進入到文書寫作的階段。如果同學們目前尚未開始文書寫作;如果你即將升入高二,你會得益匪淺。在閱讀你的個人陳述文書的時候,招生官員所找尋的是什麼?通用系統與加州大學兩大系統對於文書寫作的選題和要求有什麼主要不同?我
  • 人物專訪寫作指南
    有重點對高管所在的企業長處,賽道,所做的事情,戰略發展等去選題,也有針對於「企業高管的個人生活,性格特徵」去描繪,多數進行提問式採訪回答,都是圍繞企業或者發言人物去做。 可以詢問採訪對象:「我看您經常做慈善,但是您的錢基本都是捐贈給貧困學校,是有什麼情懷嗎?還是非常熱愛小朋友? 升華維度挖掘點包含在「個人對於金錢的價值觀」人生使命等,一般用在較為成功的企業家專訪上面。
  • 專訪範維澄院士:「後疫情時代」的公共安全治理,人是關鍵
    近日,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聯合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同出品《疫情之下·善治為上》高端訪談節目,聚焦「後疫情時代」國家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邀請10位業界權威大咖探討「後疫情時代」的發展、策略與機遇。本期,人民論壇就未來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風險、如何提升領導幹部的應急決策和治理能力等問題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範維澄。
  • 如何做一份合格的畢業論文選題報告?
    一文中,給你提到過三種悲慘狀況:沒價值沒必要不靠譜之後,我又在《如何與導師有效溝通你的論文選題?》一文裡,給你補充了該如何通過選題報告的模板,跟指導教師高效溝通選題。當然,為了能夠幫你把一些概念釐清,也為了案例裡面的內容可以更為通用,我講得比平時給學生批改選題報告,更加細緻一些。好處是這不僅可以幫助你提高吸收的效率,也可以幫助我自己節省時間。我已經在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群裡發了這個視頻,要求自己的學生看。
  • 新媒體選題思路:4步教你會完整的選題構思
    可能很多新媒體人在進行創作時,最頭疼的可能就是選題了。不過沒關係,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選題思路,只需4步,讓你有一個完整的選題構思。這就需要提前一周來做好下周的選題工作。首先可以圍繞一個大的專題來出內容,然後結合用戶的互動反饋留下適當時間空擋,方便向熱點靠近。二、聲明立意在篩選完立意之後,不要著急確定選題,而是要先冷靜下來,客觀地想清楚這個選題對平臺以及對用戶的價值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