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國旗,奏唱國歌,行注目禮……3月2日的清晨,來自湖北天門的留校同學王子奇迎著朝陽緩緩升起了五星紅旗,《義勇軍進行曲》再次響徹東華校園,也激蕩在全體師生的心中。
東華人相聚「雲端」參加線上升旗儀式,吹響學校線上開課和教職員工有序返校返崗的「集結號」。
疫情防控不鬆懈
「體溫不高於37.3攝氏度」成為進入東華大學的通行證之一。那麼,該如何實現無接觸且高效率地準確測溫呢?記者在現場看到,松江校區廣富林路校門及延安路校區延安西路校門已變身「測溫校門」,返校返崗教職工出示證件後,有序通過紅外體溫檢測通道。電子與人工相結合,對進入校園的人員逐一核查、登記、測溫,將校園疫情防控的第一關牢牢把住。
在食堂,除了「北歐排隊」,「國考吃飯」也是必須素質,在抗「疫」特殊時期,1米線成為學校食堂就餐的標準線。「各自為吃,前後左右間距均為1米,吃出了國考的感覺。」只有保持足夠距離才能產生美,將風險降到最低,才能在防疫大考中得高分。兩個校區食堂均開放部分窗口,保證供應,並在食堂顯著位置提醒大家「錯時錯峰、限流用餐、自帶餐具、打包外帶」。同時,學校不間斷地對食堂內外、餐具用具進行清洗消毒,讓返校返崗的教職工吃得更踏實。
除此以外,學校做好公共場所消毒工作,教職工健康管理。
■返校返崗的教職工開展工作
線上教學第一天:開課565門次
顧雯是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身在疫情最重的武漢,心裡仍一直念著新學期的「男裝款式設計」課程。她克服當地交通、快遞等相對不便的困難,從零開始,加班加點完成了新課件的製作和課程錄播的準備工作。計算機學院劉曉強老師第一時間寫了近千字的「錄製視頻課注意事項」發在學院微信群裡,毫無保留地給大家「傳經送寶」。信息系的老師們邊建設課程,邊探討遇到的問題,多次向學校以及平臺提出合理化建議。
■東華老師們認真備課與上課
紡織學院教師邱夷平面對線上教學的挑戰,對於這位近30年教齡的「老先生」從來不是什麼難事。「敢為人先」的邱老師靈活調整了教學思路,積極探索創新線上教學新模式。他邀請了往屆研修過「紡織材料學」雙語課程的優秀校友一起參與到雲課堂中,他們有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有波音公司技術的高管,打破了教室的圍牆,為上課的本科同學搭建了難得的學習交流平臺。
■現任波音公司技術高管趙達受邀參加在線課堂
學校還組織多單位協同為教師更好地開展網絡教學開展服務,為師生們編發了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手冊,開展在線教學壓力測試,加大了學習、教學資源的資料庫供給力度,聯繫三大運營商為師生提供寬帶和流量服務等,提升了教師開展在線教學的能力。
■3月2日16:38東華大學師生當天活躍度統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