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學生培養要融入國家和地區發展

2020-12-10 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李依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當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並作為代表之一受邀參加了慶祝大會。日前,徐揚生院士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了介紹。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

人民網:請分享一下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感受。

徐揚生: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此次推出40位代表,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光榮。實際上肯定不止40人,還有很多很多人也像我們這樣,40年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了些工作。之所以把我提出來,我認為主要是政府、社會、人民對科研科技領域、教育領域的重視。所以,一方面我感覺到榮幸,另一方面也深感責任重大。

人民網:深圳是全國創新創業的高地,高校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而言,在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

徐揚生:很感謝你提這個問題。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知識傳授是最基本的,但還遠遠不夠。比如你提到創新的能力,我認為是要培養學生有想像的能力、創造的能力。目前,港中大(深圳)在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方面,從幾個維度入手在全面探索:

第一,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我們邀請了許多藝術家,包括戲劇家、歌唱家、畫家等,來到校園和同學們面對面交流,進行藝術方面的專門探討。同學們與駐校藝術家們積極交流,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提高學生的情操、陶冶情志,這些對提高學生的想像力都是非常有所助益的。

第二,從整體的教育維度出發,強調文理融合。學生入校以後,無論在高中階段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我們在大學的專業設置方面都強調交叉學科、共同培養。「交叉學科、文理融合」的培養模式,這對老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時,對學生們的要求也很高,學生們需要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努力、融合不同的學科知識,只要做到了文理融合,學生們的創造性能力也會得到大大提升。

第三,我們大學專門設置了創新創意創業中心,專門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同時還為同學們設立了專項獎學金,無論學生們有什麼創意,都可以向學校申請一筆資金去實現創業的想法。雖然同學們的創業項目大多數是失敗的,但是從對於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的層面來說,這段經歷對於他們一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背景下,您認為當地在助力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面有什麼優勢?

徐揚生:一所大學真正要做得好的話,我認為有三個元素:

第一個元素是資源,包括建築、環境、交通等資源。深圳目前在教育領域的投入是做得不錯的。

第二個元素是人才。深圳吸引了不少人才,但是在一流人才的引進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我始終認為,對於人才的培養不能看靜態,必須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我們要具有前瞻性,要看得見十年、二十年以後,深圳、中國、國際上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那才是我們進行人才培養的方向。順應中國目前需要國際化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非常重視打造和培養基礎學科領域的領軍型國際化人才。

第三個元素是文化。大學的建設,文化的涵養和傳承是很重要的。

如果這三個方面能做好的話,我相信,深圳在真正成為打造世界一流大學的基地方面,將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人民網:您如何看待地區和當地高校的發展關係?

徐揚生:大學的發展和當地一定要結合起來,比如當前世界知名的一些大學,它的卓越和所在地區的發展都是很有關係的。地區的發展催生了這批大學的發展,大學的發展同時也為這些地區的發展提供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動力。我覺得雙方的互動可以很多。

對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來說,我們一直強調,學生的培養要充分融入國家和地區發展。學校一定要把大門打開,學生一定要走出去,學校不應該有圍牆。我們學校是沒有圍牆的,學生除了有學術導師外,還專門設有校外導師。校外的導師的設置,不僅僅可以讓他們指導學生們進行專業實習、社會實踐,也能夠讓各行各業的領袖型人才了解我們大學的發展,了解國家培養新時代人才的訴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還順應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的需要,開設了很多在職項目的碩士學位課程,以幫助更多的人才具有國際化的前瞻性視野和知識儲備。同時,學校也與當地政府、國內一流的科技企業實驗室進一步強化科研合作,這些都是大學逐漸向社會輻射的過程。我們每年也會組織舉辦很多場音樂會和文化活動,同時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加。這些對社會的文化氛圍、創新氛圍、科技氛圍的推動,包括科普的推動,都有一定的助益。

在與地區的聯動方面,我個人感覺學校目前做得還可以,但是還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我們會繼續努力探索。

人民網:學校目前在科研發展方面有哪些主攻方向?未來還將在哪些方面服務區域發展?

徐揚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直都在踐行科研創新,學校裡有三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領銜的研究院。科研方面,我們目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布局:

一個是在數據科學、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向布局較多。我們成立了深圳市人工智慧研究院、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等國際化的科研平臺,在基礎科學領域也有重大突破。

第二,注重通訊網絡、5G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和科研院所、實驗室和企業聯動做了很多項目,這些產學研的合作都有助於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關注材料科學發展。新型材料科學領域也預計會是我國非常大的產業。我校在學科布局和平臺搭建方面已經引入了國際知名的學者和團隊。

此外,金融科技、生物醫學等領域學校也正全面開展科研工作。未來,港中大(深圳)將進一步致力於推進產業化發展,通過研究院將產業化項目推入市場或直接與當地企業開展項目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科研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界的自主研發能力。

(責編:李依環、馬昌)

相關焦點

  • 港中文(深圳)校長徐揚生:學生培養要融入國家和地區發展
    人民網北京10月29日電(李依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當選「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並作為代表之一受邀參加了慶祝大會。日前,徐揚生院士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就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等話題進行了介紹。
  •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
    今天,新華教育獨家邀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與我們共同分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成長故事和創新思路,以下為本次訪談的精彩摘要。三是,這所學校的國際性很強,如果你到中大來過你就知道,我們對學生國際化的訓練是非常的好。所以我覺得它是一所開放型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學校。香港中文大學為什麼要回到內地來開辦這麼一所學校呢?
  • 港中大(深圳)舉行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校長徐揚生教授鼓勵畢業生...
    11月21日,在南國錦繡的冬季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隆重舉行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486名研究生滿載人生新的收穫,踏上未來可期的新徵程。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大學主管人員、各學院教授與畢業生親友出席了畢業典禮。
  • 港中大(深圳)徐揚生校長揮毫送福
    中國教育在線訊 草書、楷書、隸書……徐揚生校長靈活運用不同的字體寫著」福」字,向學生傳達不同的祝福。1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攜手大學學生社團南露書法社,舉行了「新春福到,曙光一片」書法送福活動。
  •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改革開放煥發了所有人的青春與力量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深圳高等教育界的代表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接受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對方案做出了自己的解讀。
  • 港中大(深圳)校長揮毫給學生送「福」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為學生寫「福」。 深圳晚報訊 (記者 王宇 通訊員 馬明霞) 草書、楷書、隸書……徐揚生靈活運用不同的字體寫著「福」字,向學生傳達祝福。1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攜手大學學生社團南露書法社,舉行了「新春福到,曙光一片」書法送福活動。
  • 港中大校長深圳再創業,希望畢業生趕超清北水平
    最初我們是希望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獨立辦一所學校,後來漸漸明白合作辦學可能會更好。香港中文大學是非常有家國情懷和民族文化傳承意識的學校,港中大(深圳)也將延續港中大結合傳統與現代、融匯中國與西方的傳統。港中大(深圳)要從書院做起,從通識教育做起,從雙語系統做起,從完備的國際化訓練做起,最重要的是從高質量的本科教學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 港中大(深圳):建設高水平大學 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
    我告訴他們,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雖然辛苦,但要看得遠,因為這所大學是在為大灣區20年後的發展培養人才。」港中大(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教授說。 據了解,港中大(深圳)的前沿科學研究領域涵蓋了國家與大灣區地區的新興產業和高新科技發展方向,包括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數據與數據科學、未來網絡、類腦研究、生物醫藥、生物信息、先進材料、晶片技術、智慧城市、製藥、國際金融、物流、區塊鏈等。
  • 港中大(深圳)486名研究生畢業 徐揚生寄語學生保持深圳人精神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2日訊(記者 金洪竹)11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486名研究生滿載人生新的收穫,踏上未來可期的新徵程。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大學主管人員、各學院教授與畢業生親友出席了畢業典禮。
  • 戰疫快評|一起來讀讀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的手寫信
    和他們一樣的許多武漢人被集中安排在一處賓館,住宿費、餐飲費自理,因為沒有被感染,所以可以自由活動。理論上講,三亞的陽光海灘他們都可以享受,但在電話裡,我聽到的卻是焦慮和不安。用他們的話說,有家不能回的心情,外人是很難理解的,更何況,還有那麼多親戚朋友在武漢,怎麼能夠不擔心!
  • 港中大(深圳)成立祥波書院
    雖然書院制的方式在港中大(深圳)已經實行了很久,但開始他並不很了解,經過多次到訪學校實地考察後,他了解到書院制是非常好的方式,就下定了決心捐贈一所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十分關心教育事業,自學校成立以來,一直給予支持,為了表彰楊先生對學校的貢獻,學校理事會批准將第四間書院命名為祥波書院。
  • 港中大校長來皖謀劃「掐尖」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昨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與安徽部分示範高中的校長、年級主任們坐在了一起,面對面宣講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招生政策。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擴大在皖招生計劃,預計招生25名。
  • 徐揚生:要讓港中大(深圳)成為世界一流
    徐揚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研究的領域包括機器人和智能系統,專注於空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穿戴式人機界面、智慧汽車、動態穩定系統和機器學習,並在這些領域發表了六部專著和30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
  • 港中大(深圳)校區擬招生 在內地也能讀香港名校
    港中大(深圳)校區規劃採用全球招標,由設計了廣東省博物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香港理工大學的三家香港設計公司聯合設計。設計融入了中國元素和嶺南文化特色。校區分為啟動校區、一期校區,並分為上園、中園、下園3部分。啟動校區屬於下園,緊鄰龍翔大道。  市建築工務署項目主任任展介紹說,港中大(深圳)校區採用書院模式,每個全日制的本科生都隸屬於一所書院。
  • 2016年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在港中大(深圳)舉行
    2016年中外合作(含內地與香港地區)大學校長論壇在港中大(深圳)舉行  大學校長共商助推教育綜合改革的新舉措  4月15日,「2016年中外合作(含內地與香港地區)大學校長論壇郝平副部長還提出,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陣地,多年來,深圳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不斷探索,成績斐然。 2015年第三方機構對中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質量、招生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第一個指標是就業率,2014年,中外合作大學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5%,就業學生中70%能夠在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工作,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達到92%。
  • 港中大(深圳)學生入住逸夫書院 將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
    南都訊 記者朱倩 港中大(深圳)的開學迎新周,從8月30日持續到昨日的2016年度入學典禮。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做主題演講。此外,逸夫書院也在昨日啟用,除了承擔傳統大學「宿舍」的功能外,自設食堂、廚房、研討室和其他康樂設施。老師也要和學生一起入住書院,每所書院的學生都是由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師生組成。
  • ...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 AI時代, 要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想像力
    (原標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 AI時代, 要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想像力)
  • 兩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落戶港中大(深圳)—新聞—科學網
    (馬明霞 / 供圖) 4月10日,兩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同時落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別是由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和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研究院。
  • 港中大(深圳)攜手前海 打造國際化的產業化中心、世界頂級智庫等...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  黃敏常委表示,前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設立前海的戰略意圖,堅決落實省和市的部署要求,推動深港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前海已成為內地與香港合作最緊密最成功的區域之一。
  • 港中大(深圳)又有新動作!布局前海深港合作區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探索政府與大學合作新模式,在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教育、醫療、社會民生等多領域開展創新性深度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