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1課的內容,這是一篇精讀詩歌,總共有兩個課時,這篇課文旨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1.認識和理解「繡、瀟」等8個生字,會寫「樺、塗」等11個字,正確讀寫「白樺、毛茸茸」等6個詞語,並能夠應用它們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歌意境。
3.了解現代詩極富想像等特點,體會作者藉助意象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現代詩藉助意象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01導入音頻,初識白樺
兒童歌曲 - 白樺林好地方
01:10來自胡說評教育
師要求學生側耳傾聽這首歌曲《白樺林好地方》,並出示歌詞,讓學生展開想像:通過聽歌曲,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指導學生說出:聽到了一群孩子歡聲笑語,感受到了孩子的興奮和喜悅。歌聲中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師小結:聽著簡短優美的歌曲,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山、水、樹木、鳥兒、湖泊......這些美好的景色,讓我們仿佛置身於美妙的大自然當中,一群群歡快的小孩正走向白樺林當中。
02謎語激趣,了解作者
猜謎語:
花下樹旁正相會。
(打一樹名)
由此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白樺。《白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境貧寒,但銳意進取,有詩集《亡靈節》。
03字詞樂園,詞語解釋
在老師的要求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和停頓。在朗讀課文中,圈出生字新詞。在學生完成朗讀並找出生字時,教師引導並指名認讀,相機正音:「樺」讀第四聲;「穗」讀「suì」,不要讀成了「shuì」或「huì」。師指名:你是怎樣記住這些標註拼音的字的?通過交流,理解生字生詞:
示例1:利用形聲字特點記住「樺、穗、繡、霞、瀟、朦、朧」。
示例2:說文解字記「茸」,理解字義。
在此基礎上,理解「姍姍來遲」「毛茸茸」等詞語的意思,能用這些詞語造句或寫作。
04初讀課文,理解意思
1、初讀課文,設計問題:讀了詩題,這首詩共有幾小節?每一節各講了什麼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節寫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樺;第二節寫了白樺在雪花中的美;第三節寫白樺在朦朧的寂靜中的美;第四節寫白樺在朝霞中的美。
2、理解課文:課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情?
05課時練習,提高理解
第一課時結束後,設計了兩道練習題,分別是:一、看拼音寫詞語;二、按課文內容補充詞語。習題的設計是為樂提高學生對生字生詞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考查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06課文精講,詳略得當
1、師引導學生:讀了詩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麼?要求學生能夠回答:一棵茂盛的白樺;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樺;一片白樺林,碧綠的葉,潔白的幹……
2、生齊讀詩題,師引導生讀出對白樺的感受。
3、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師引導:讀著讀著,整首詩描繪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裡逐漸清晰起來。誰來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
3、理解:白樺為什麼是白色的?視頻呈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4、這首詩歌的特點是什麼?引導學生大致說出:「高度集中、抒情言志、豐富想像、音樂美」等特點。
07板書設計,課後練習
總之,這首詩歌的作者抓住了懸崖邊這個特別的地方的樹作為自己的寫作內容,讓人眼前一亮。詩中寫了懸崖邊的樹雖然經歷了風雨,但依然堅強。在教學中,要留足學生品讀、賞讀的時間,留足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課堂上真正還學生「熟讀深思」,才能換來「子自知」。
由於篇幅有限,想領取本課學習電子資料的,通過以下方式:1、點擊頭像關注;2、回復「4949」;3、在私信處回復「4949」,以及自己的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