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都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可是對於那些已經踏入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常常會在興趣中迷失自己。因為在職場中既要想賺錢又想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許有人想,要是上班像打網路遊戲一樣那該多好啊!那樣我肯定玩命的工作!不過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的,想要有這樣的好事!就需要你自覺的挖掘!
不過,嚴格的來說,打網路遊戲還不算真正的興趣。為什麼這樣講?你想啊,如果你叫一個網路遊戲愛好者像一個職業電競選手一樣訓練,他肯定不樂意了。所以這算不上真正的興趣。
俗話常說無利不起勁,在職場上真正的興趣愛好有什麼好處。
1、更高興
這是一個最直接的一個影響。
2、職場生活更充實
有了自覺真正的興趣愛好,我們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空想、覺得無聊。我們可以投入大量時間來從事自覺喜歡的事情。
相比之下,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都是缺乏真正的興趣和愛好的,所以只能靠娛樂打發時間,所以日子過的很無聊。
3、取得事業成功(劃重點!!!)
你甚至還可以讓"興趣"成為"職業",如此一來,就把"工作"和"娛樂"合為一體。
你將不再有"工作時間"和"業餘時間"的差異--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業餘時間",對你而言都是"娛樂時間"。是不是很爽?(大家想一想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都是工作狂?為什麼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是樂此不疲?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真正的興趣!)這樣,你對工作有了真正的興趣,很容易成為事業成功者。
其實搞清楚了你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是什麼,賺錢就是順便的事情,很多人削尖腦袋想賺錢,但是沒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一天到晚搞得累死累活的,其實就南轅北轍了。
那麼什麼興趣不是真正的興趣呢?有哪些特點?
1、不需要動腦的,這其實不是真正的興趣
這也是我們常見對興趣愛好的一種誤解,其實這只能說是消遣。按第一個講法:像上網閒逛、看電視劇、打網路遊戲等等。 因為這幾種行為都屬於"無需動腦的"。這些行為的目的是為了打發時間,不是真正的興趣愛好。
2、動機帶有目的因素
關於這點,我們以現在很瘋狂的支付寶搶紅包為例。大家可以看到,現在你的各個QQ群,微信群,甚至有些平臺的評論區裡都有大量搶紅包的信息,可以說是泛濫成災了,那麼這算興趣嗎?肯定不算。"搶紅包"這個行為本身是不會帶來樂趣的,如果搶紅包沒有錢,誰還去?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賺錢。他們本是行為帶有"目的因素",所以不能說是真正的興趣愛好。
3、本能的行為
所謂"真正的興趣",是人類獨有的(其它動物不會有)。受感官的刺激而導致的行為,所有的動物都有。所以,這類行為,不能算真正的興趣,只能稱為"動物本能" 。如泡澡,吃美食,看美女等。因為吃飯和生理需求都是動物本能,與生俱來的。也包括"被動行為",比如邊工作邊聽音樂。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興趣愛好,特徵是什麼?
1、思維的高度參與
上面講到了2個例子,分別是"受感官的刺激而導致的行為"和"被動行為"。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出自於本能,無需高度集中思想。與這兩種相對應的是:真正的興趣愛好,需要專心致志。例如:寫文章,畫畫等.
2、不一樣的快感,同時持續時間長
當你真正從事自己興趣的的職業,就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從而產生動力。真正的興趣愛好是持續很多年,原因也在於這動力。
所謂的動力,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過程性的動力"和"結果性的動力"。區別在於:"過程性的動力"持久但是強度不高;"結果性的動力"只在短暫時間段發生,但是強度很高。當我在寫文章時,總是非常的開心。因為"寫作的過程"讓我得到快樂。這是"過程性的動力";當文章寫完後,就能感受到"結果性的動力"。又比如你不喜歡某個工作,工作過程你肯定不愉快,只有每月拿工資時才會高興,這是為錢工作不是為興趣工作。"過程性的動力"非常的很重要;因為它才能使你長期的地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3、內在性
真正的興趣自於內心,而不是外部因素。
顯微鏡的發明者他是從事什麼工作的?有誰會想到他是一個看門的鄉下人!
這個看門人叫Antony van Leeuwenhoek ,他是荷蘭的一個普通貧窮工人家庭。父親過早去世。16歲的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謀生。後來在當地找了一份看門人的工作。可以說他的經歷跟顯微鏡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他得知,當時許多的眼鏡店,都需要磨眼鏡鏡片,還要磨放大鏡。"放大鏡可以把看不清東西看得清楚,這個東西非常的神妙。"Antony van Leeuwenhoek越想越產生了興趣。
從那刻起,Antony van Leeuwenhoek就利用自己的時間,每天去磨製起鏡片。幾年時間的下來,Antony van Leeuwenhoek所製成的顯微鏡,不僅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完善。後來,Antony van Leeuwenhoek還發現了微生物,成了一個著名科學家...
4、持續的自我提升
如果某個職業是你的興趣愛好,那你就會不斷的學習該職業的知識。這就是為什麼打網路遊戲不是真正的興趣,頂多是一種消遣娛樂。因為大部分人打網路遊戲只是為了放鬆,不會拼命提高技能。
想要在工作中突破心理舒適區室比較難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困難。但是在突破的因為在這過程中,"過程性的動力"會伴隨著你;一旦實現突破,你會獲得"結果性的動力"。
很多人會說如果能讓自己有一份感興趣的工作,那我一定會玩命的幹。不過太多人只看重職業興趣的結果,可在在困境面前畏手畏腳。跟他們相比有著實質性的差別。
很多的職場人在評價一份工作是否滿意時,職業興趣愛好越來越受到重視。時代在發展,更多的年輕人最求我自的滿足。可是一旦方向錯誤,努力都是白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