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沿黃扶貧旅遊公路開工

2020-12-18 央廣網

央廣網臨汾10月16日消息(記者賀威通 山西臺馬秀麗孫偉)日前,山西省臨汾市沿黃扶貧旅遊公路永和段開工建設,意味著臨汾沿黃扶貧旅遊公路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據了解,臨汾市沿黃扶貧旅遊公路北起永和縣南莊鄉前堡頭村,經大寧、吉縣,南至鄉寧縣鄉韓黃河大橋,輻射隰縣、汾西、蒲縣3縣,共涉及56個鄉鎮,752個行政村,85萬人口。

根據規劃,該旅遊公路主線沿黃河東岸布線,全長260公裡,通過11條支線與縣域內各處景點連接,支線總長196.2公裡,景點與景點通過聯絡線連接,總長125.3公裡。項目總投資約76.8億元,建設工期為15個月,預計2018年底建設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扶貧旅遊公路還將解鎖多種「黃河旅遊」的體驗方式。它不僅可以滿足自駕遊,還將滿足多樣化的旅行需求。永和縣境內將規劃建設70.5公裡的騎行線和13公裡的步行線,合計總裡程665公裡。建成後,這條公路將是一條「項鍊」,連接起黃河沿岸豐富的旅遊資源: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黃河乾坤灣風景名勝區、紅軍東徵革命紀念館、大寧二郎山自然保護區、吉縣人祖山自然保護區、管頭寺自然保護區、壺口瀑布、克難坡、鄉寧雲丘山、黃河古渡口等著名旅遊景點將有機地融為一體。屆時,遊客通過這條路就可體驗黃土高原風情、黃河峽谷奇觀。

此外,公路沿線還將規劃建設完善的服務設施和支撐保障體系。據介紹,該項目規劃建設了35個停車觀景臺和26座驛站,還有餐飲、住宿、遊客中心以及道路解說等服務設施,以及智慧旅遊系統、醫療救護系統、修車服務等保障體系。

據介紹,臨汾市相關部門將沿路打造綠化體系,維護沿路地貌景觀、生態修復景觀以及植被特色景觀,如山花爛漫、大地花田、槐花飄香、豐收果林、金色山谷等植物景觀主題;道路邊坡綠化、水土保持,則將有效完善生態環境修復。在此基礎上,景觀小品、觀景臺、休憩設施、棧道步行道等硬質景觀嵌套其中,使其形成一套完整的景觀生態體系。這條公路將被打造成為黃河沿岸的綠色屏障,獨具黃河風情特色的綠色生態旅遊長廊。

相關焦點

  • 2020「豐百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臨汾-永和段)自行車邀請賽在永和...
    2020「豐百杯」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臨汾-永和段)自行車邀請賽在永和縣黃河乾坤灣景區開賽 2020-09-2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和「最美」旅遊公路,驚豔全山西!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永和段)工程是山西省正在建設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公路的重要部分,起點位於南莊鄉前北頭村接石樓黃河一號公路,涉及永和縣南莊、打石腰、閣底、交口四鄉鎮,止於交口鄉王家垣村與大寧黃河一號公路相接,主、支線全長150.291公裡,項目採用PPP模式建設,
  • 旅遊公路「新鮮出爐」 伴您暢遊大美乾坤
    縣委、縣政府謀劃確定了「十大文旅工程」,重點實施黃河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乾坤灣景區、北方梯田農耕景區、樓山景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力抓好沿黃旅遊公路、通道綠化、東徵紀念館展陳布展等基礎設施工程,統籌推進購物、餐飲、娛樂等設施完善,逐步構建起「快進慢遊深體驗」的旅遊路網。 今年永和縣委、縣政府通過加強與宏源集團的合作,全力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
  • 從北京出發自駕遊去山西,換種玩法走沿黃公路看黃河
    山西國有A級景區向全國人民免首道門票已接近尾聲,雖然山西的冬天很冷,樹葉可能已基本掉光,但免門票的誘惑力還是挺大的,而且黃土高原自身的魅力也是無可比擬的,不看花花草草,不看鶯歌燕舞,單看氣勢洶湧的黃河就夠讓人心馳神往,熱血沸騰的。
  • 在山西永和,有這樣一條最美風景路,也是小康致富路和鄉村振興路
    臨汾交通 臨汾交通 臨汾交通在永和的黃河岸邊有這樣一條公路,她宛如母親河畔一條綽約多姿的絲帶
  • 關於徵集洛陽市沿黃生態旅遊公路 品牌徽標和宣傳口號的公告
    為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全市當前正在加快建設沿黃生態旅遊公路。該項目沿黃河南岸布置,以旅遊交通為主,兼顧沿線村鎮基礎交通通行功能。為進一步豐富沿黃生態旅遊公路文化內涵,提升公路知名度和美譽度,更好服務沿線地區鄉村振興,從2020年12月31日起至2021年1月25日,洛陽市交通運輸局、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沿黃生態旅遊公路品牌徽標和宣傳口號全方位
  • 潘海燕在永和縣調研時強調 | 搶抓沿黃髮展機遇 做大做強文旅產業
    潘海燕在永和縣調研時強調 | 搶抓沿黃髮展機遇 做大做強文旅產業 2020-04-2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臨汾這四款特產,一個比一個美味,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臨汾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全市總面積為20275平方千米,人口數量448.15萬左右。著名的景點有:洪洞大槐樹、壺口瀑布、華門等。
  • 自駕2000公裡 穿越沿黃公路體驗陝北風情
    歷時8年建設的「沿黃公路」即將全線貫通,這條公路是串聯白雲山、壺口瀑布、華山等我省50餘處名勝古蹟的「高顏值」旅遊路,成了來陝西最該走一遭的自駕線路。【沿黃公路】「我為什麼主張修沿黃公路?黃河沿岸土石山區交通條件差、糧食產量低,那裡群眾生活水平按照標準很多仍是貧困。但如果公路修起來,旅遊產業就會發展起來,城鎮、景點就可以布局。所以一定要順規律而動。」 省委書記婁勤儉曾說。
  • 晉城機場將開工!還有第二條高鐵!多條高速!
    民用機場 推進太原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提升太原機場樞 紐功能;完成運城、長治、臨汾機場改擴建工程,提升區域服務能力;開工建設晉城、朔州機場,完善「一幹八支」機場布局。提升民 用機場管理水平,實現一體化管理目標。
  • 山西臨汾:一座四線城市的發展和生活體驗
    臨汾,只是一個山西的地級市,和晉城、運城交界,臨近延安和長治,下面有一區(堯都區)兩市(侯馬市、霍州市)十四縣(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而這些一起構成了臨汾的地域,總面積達到了2.03萬平方公裡,而發展至今,也成了一個擁有450多萬常住人口的大城市。
  • 沿黃快速公路、生態大道、生態廊道等項目建設
    因地理位置優勢,312省道被洛陽市作為沿黃快速公路的基礎進行改建。  洛陽市是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生態優勢明顯,正積極打造生態都市圈。全市生態保護工作推進會提出,要把沿黃生態廊道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規劃引領、分區分段推進、提升綠化品質、注重綜合效益,把沿黃生態廊道打造成黃河沿線重要的綠色屏障、展示黃河風光的重要窗口。  沿黃、生態、廊道。關鍵詞已明確,關鍵點該如何建設?
  • 山西境「黎霍高速」正式開工建設
    該項目起於長治市黎城西(幸福莊)互通,至霍永線辛莊樞紐連接,途經長治、臨汾兩市黎城、潞城、襄垣、沁縣、沁源、古縣、霍州等7縣(市區),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是貫穿長治市及臨汾市地區東西走向的重要通道。
  • 山西永濟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範循環圈——做好「沿黃」綠色文章
    (資料圖片)立足「黃河沿岸、三晉門戶、文明之源、生態富地」的生態建設定位,近年來,山西省永濟市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地理優勢、文化積澱,以產業為支撐,文化為靈魂,旅遊為載體,打造沿黃融合發展示範循環圈,推動優良生態、美麗城鄉、全域旅遊互促共進。「不是海,卻比海更美」,這是很多到過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的遊客對它的評價。
  • 運城市鄉村旅遊扶貧線路出爐
    為充分發揮鄉村旅遊扶貧作用,吸引各地遊客來運城賞花遊玩,促進鄉村經濟活躍繁榮,帶動農民增收致富。)18、萬榮特色採摘遊:蘋果主題公園—通化櫻桃採摘園—長樂村葡萄採摘—南月生態園—澗溝煙村蔬菜採摘19、黃河風景文化遊:高禖廟(連伯村)—沿黃旅遊路欣賞黃河溼地自然風光—瞻仰抗日英雄紀念碑(龍門村)(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明清一條街,登龍門山,乘遊輪領略龍門、石門和黃河風光
  • 沿黃九省區專家學者龍城話「黃河」
    本報訊(記者張婷)11月26日下午,作為當日「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座談會」的配套內容,以「深入傳承黃河文化基因,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黃河流域文物考古保護利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為主題的四場研討交流活動在太原同期舉行。
  •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永和段工程掠影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永和段)工程是山西省正在建設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公路的重要部分,起點位於南莊鄉前北頭村接石樓黃河一號公路,涉及永和縣南莊、打石腰、閣底、交口四鄉鎮,止於交口鄉王家垣村與大寧黃河一號公路相接,主、支線全長150.291公裡,項目採用PPP模式建設,由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
  • 人說山西好風光,山西精品旅遊線路發布
    對於朝聖祈福的遊客,推出了名山朝聖3-5日遊線路;對於喜歡爬山、親近大自然的遊客,推出太行山水3-5日遊線路;對於偏好歷史文化的遊客,推出了晉商民俗+尋根覓祖5-7日遊線路;晉陝峽谷自駕5-7日遊線路則主要依託沿黃旅遊公路,貫穿了山西沿黃區域一系列自然、人文旅遊景區。
  • 沿黃生態旅遊的品牌徽標和宣傳口號由你來定
    沿黃生態旅遊公路面向社會徵集品牌徽標和宣傳口號啦!最高獎金5000元!還在等什麼?有才的你快快了解一下!為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我市當前正在加快建設沿黃生態旅遊公路。沿黃生態旅遊公路串聯了孟津縣黃河溼地、萬畝荷塘、銀灘、西霞院、小浪底,新安縣鷹嘴山、萬山湖、大河田園、黛眉山等優質自然景觀資源,以及會盟臺遺址、王鐸故居、龍馬負圖寺、漢光武帝陵等人文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