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芡技法裡面的「偷芡」,是怎麼回事?

2021-02-17 進廚師群

勾芡是烹飪技術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正確地掌握勾芡的知識,對於廚藝進步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教科書裡也沒有提及到的——偷芡。


在講解「偷芡」技術之前,我們先來講講正常的制芡汁或兌芡汁時,應該注意的幾個技術關鍵:

1、掌握稀稠度

調芡汁時,應根據菜餚原料的多少和原料的含水量來掌握芡汁的濃稠度。一般來講,可用50克幹澱粉加60克清水調成110克的水澱粉;兌芡汁時,還應考慮到液體調味品的含水量,來適當減少調製用的清水用量。

總之,不管是調水澱粉還是兌芡汁,其幹澱粉與液體的比例以1∶12~15為宜。當然,原料的含水量和成菜質量要求的不同,以及不同澱粉的溶解度所反映的芡汁濃度及糊化程度,決定了二者的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的比例,還有待廚師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摸索掌握。


2、不同菜品不同芡汁

調製芡汁的稀稠程度,還應根據菜品的需要來進行,不同種類的菜品,須調製不同的芡汁:

二流芡:

這種半流體的芡汁,多用於燒、燴、羹湯之類的菜餚,如麻婆豆腐、豆瓣魚、家常蹄筋等。二流芡要求芡汁與主料交融在一起,而且呈流態,達到通常所說的亮汁亮油,若是用於羹湯,則應如稀漿糊狀。

米湯芡:

米湯芡又稱「清二流芡」,成菜芡汁如米湯狀,多用於燴、白燒類菜餚,如金鉤棒菜、金鉤菜頭、乾貝葵菜等。米湯芡是芡汁中濃度最薄的芡汁,它的作用是使湯汁較多的菜餚變得稍濃稠,以便使主料能浮起,原料能上味。

玻璃芡:

是指晶瑩且呈流體的漿汁狀芡汁。玻璃芡淋在菜餚上會呈光潔明亮的玻璃狀,適用於一些造型美觀、色彩豐富的菜餚,如一品素燴、三元白汁雞等菜餚。


3、菜餚對水澱粉或芡汁的需要量

一般來講,炒500克肉絲或肉片,大約需100克芡汁。當然,這還要看具體菜餚的質量要求,或根據火候的大小去靈活掌握。我們的前輩廚師對此早有一個經驗之談:菜完芡汁幹。所以過多或過少的烹入芡汁,都會影響菜餚的質量。

4、兩種勾芡手法

芡汁兌好後,需投入加熱的菜餚中,使之糊化為芡。勾芡的方法因不同菜式,有烹入法和淋入法兩種:

烹入法:

將兌好的芡汁迅速潑入鍋中,並快速翻拌菜餚,使菜餚裹上芡汁。這種方法具有覆蓋面廣、芡汁成熟迅速、裹料均勻的特點。

淋入法:

將芡汁徐徐淋入鍋中,一邊推動菜餚,一邊淋入芡汁,使之緩緩糊化成芡。這種方法具有糊化均勻、平穩緩慢的特點。淋入法一般用於中、小火制熟的具有一定汁液的菜餚,尤其是一些易碎或形體較大的原料,若是用烹入法著芡,則難以達到糊化均勻的效果。


很多粵菜師傅在製作菜餚時,會採用「偷芡」的手法,但是教科書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技法。那麼,「偷芡」到底是如何勾芡?

所謂「偷芡」,就是指勾芡時只放很少量的溼澱粉,用量是正常勾芡的1/5-1/3,藉助原料的本身特性,快速翻炒並收幹水分,使成菜既吃不出勾芡的效果,又讓人看不出勾芡的樣子,主要適用於無汁、旺火快炒、色彩豔麗的菜餚,成菜要求是要看不見芡汁。


適合用「偷芡」手法的菜品有很多,幾乎所有的海鮮小炒都適用,而且除了海鮮外,在製作清炒芥蘭、苦瓜、百合、蘆筍等爽口的青菜時,用「偷芡」手法炒出來的原料也比較油潤,絲毫看不出勾芡的「痕跡」。

另外,在炒素參、脆腸、牛肉粒時,也可以採用這種勾芡方法。而在製作花色炒時蔬時,用「偷芡」的方法效果也很好。可以說,炒素菜用「偷芡」的方法效果是最好的。


「偷芡」時,需要注意三大關鍵:

一是原料汆水後一定要將水份全部潷出,因為芡粉量非常少,如果原料的水份控不盡,成菜很可能會出水。而且炒制時,一定要用廣東的鍋鏟翻炒原料。

二是用油量一定要少。一般煸完小料後,鍋內基本無油,如果原料需要滑油,滑油後須將油全部倒出,不要留底油,不然兜不住芡汁。

三是一定要採用急火快炒的方式,如果火太小,炒出來的菜餚芡汁收得不緊。


1、蠔油生菜勾芡後出水怎麼辦?

還沒上桌就出水,是炒蔬菜尤其是炒葉菜經常遇到的問題,分析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是原料汆水時間沒控制好,汆水過久導致原料出水;二是汆水後水沒控淨,導致原料水分過多;三是入鍋炒制時間過久,沒能迅速出鍋導致原料遇熱出水;四是勾芡糊化過程沒有掌握好。


「蠔油生菜」是一款很特殊的菜餚,說它特殊,是因為在日常烹調中,生菜不是炒熟的,而是汆水後放在盤子內,淋上勾芡的蠔油而成菜,這是這道菜跟其它一些炒蔬菜不同的地方。(註:此菜後來粵廚們改成了下少量油鹽水炒熟。)

首先,生菜汆水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好,5秒左右即可,而且汆水前,水中一定要加足鹽和味精;其次,汆好後一定要控淨生菜的水分,再裝在盤中,如果水分控不淨,上桌後菜餚水分太多。最後,淋汁,運用澆芡法(具體可參考昨天發布的頭條內容),芡汁的稀稠度一定要控制好,芡汁過稠會覆在菜餚上,影響美觀,過稀則上桌後容易「跑」芡。


切記,生菜汆到七成熟就可以了,因為本身它就可以生吃,如果汆得太熟,生菜的質地就會軟塌,容易出水。其次,芡一定要厚,是正常芡的一倍為好,因為生菜出水是必然的,如果芡勾得不夠厚,那麼生菜出水後芡粉就兜不住水分。最後,勾芡時,一定要將鍋端離火口,然後將芡汁沿鍋邊緩緩淋入,待全部淋好後再上火「頂」一下,使芡粉成熟。

另外,在炒制含水量比較多的葉菜時,都可以採用這種做法。但是有些蔬菜,如芥蘭,水份並不大,炒制前只要控淨水,就能防止勾芡時出水。還有一些葉菜,如小白菜、油菜,水份含量也比較多,炒制時除了要控淨水份外,一定要加快烹調速度,快炒才能防止出水。最後,這類葉菜勾芡時,芡汁要比普通芡略厚一些。



2、鮑汁芡效果不好怎麼辦?

導致鮑汁菜餚勾芡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多種,一般算來有八個:

一是不能使用含水量多的原料。用鮑汁製作扣菜,一般都是將主料加熱後放入盤中,再淋入鮑汁,如果原料含有很多水份,裝盤後易出水。對於葷料,要選擇腥味少、易入味、且成形效果好的,如鵝掌、翅、寸骨、遼參;素料則宜選擇含水量適中,成熟後不易出水的,如松茸、白靈菇、幹筍,而且這些原料都要進行前期處理——提前煨制入味。

二是吸水要盡,才不導致跑芡。所有原料經過煨制後,一定要用消毒的白毛巾吸乾本身的水分再放入盤中,否則菜品在淋汁後,原料本身的水分和汁液會溢出,稀釋了淋在菜品上的鮑汁,從而導致芡掛不住。


三是制湯很重要。鮑汁渾濁的原因主要出在制湯上,所以在製作鮑汁菜時,一定要保證湯清如水、清可見底。有許多廚師在調製鮑汁時,選用的都是白色的濃湯或加有少許色素的鮮湯,這些做法是不對的。

四是選用上好的澱粉,如鷹粟粉,或者穩定性非常高的澱粉,這樣有利於澱粉糊化。

五是選用沙鍋為加熱用具,這是為了讓鮑汁在加熱過程中不發生焦糊現象,讓芡粉充份糊化,使芡汁更明亮(因上湯含有大量的膠質,用大鐵鍋加熱容易焦糊)。


六是加熱時間一定要準確。如果加熱時間太短,芡粉糊化不完全,就會造成湯汁不透明,所以在收芡時,應將芡粉調稀一點兒,一手晃鍋一手淋芡汁。

七是明油的淋入時間。明油要是放入時間太早,也是造成鮑汁渾濁的一個原因。調鮑汁的湯中不能有一滴油,必須等鮑汁打好後再淋明油。

八是鮑汁在收芡過程中不能用大火,否則鮑汁起泡,影響賣相。


另外除了以上的問題外,還要再補充三點:

首先,很多酒店在製作鮑汁菜時,都不是原料煨好後現調鮑汁,而且提前將鮑汁勾芡,放入保溫箱內保存,隨用隨取。這樣下來,勾芡後的鮑汁存放的時間大概在3個小時以上,甚至是一天,而這麼久的時間,就很容易造成鮑汁脫芡。因此要想成功出菜,是要選擇穩定性非常好的生粉來勾芡。除了鷹粟粉,還有一種叫「穩定生粉」(市場有售),這種生粉目前比較多見,與其它生粉相比,這種生粉的穩定性特別高,勾芡後存放一天左右都不「透水」。

其次,三次勾芡。這類菜品一次勾芡效果總是不好,所以一些大廚會採用三次勾芡的方法。第一次勾芡大概有六成,剩餘四成分兩次勾完。多次勾芡一是為了使鮑汁與芡汁融合得更好,二是為了更準確地掌握芡汁的濃稠度。

最後,一道菜多次淋油。鮑汁菜的成菜要求是明油浮於鮑汁表面,所以在製作按位上桌的菜餚時,一定要注意淋油的次數。如果點菜的客人只有兩三位,那麼一次淋油就可以;如果有七八位客人,那麼就要在澆完三盤菜的鮑汁後,往鍋內鮑汁中再次淋油,因為澆完三盤鮑汁後,鍋中的明油所剩無幾,如果不淋油,剩餘幾位客人的菜品表面上就無油,菜品自然不夠光亮。


3、炒海蜇出水怎麼辦?

海蜇含水量非常多,所以在汆水、炒制和勾芡方面要格外注意。

汆水時,時間一定要短,要將燙過水的海蜇放入笊籬內,用手勺擠壓海蜇,使其脫水,然後放入鹽或幹澱粉來拌制。因為鹽的存在,又會使海蜇再出一些水份,所以拌味後一定要用手勺再壓一下,然後才炒制,這樣做出的菜餚才不會出水;而用幹澱粉來抓勻,這樣處理的好處是海蜇的水份會被澱粉封住,即使炒後也不容易出水,炒好的海蜇質地較嫩滑。

勾芡時,要勾得稠一些,溼澱粉要比正常情況多1/3或一倍,以「封」住海蜇的表面,使水分不能滲出。同時,菜餚裝盤前,一定要將菜餚放入笊籬內,控湯後再裝盤。

另外,在處理汆水後的海蜇時,還可以用潔淨的幹布充分擠壓海蜇,這樣更有利於去除海蜇的水分。而為了防止海蜇在炒制時出水,一定要待其它原料炒好後,將鍋端離火口,再下入海蜇。

最後,炒海蜇時油量一定要少,少到煸香小料後鍋內基本無油,炒出來的海蜇吃起來才更清爽。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偷芡」?要怎樣「偷」?
    勾芡是烹飪技術裡不可缺少的一個部份,正確地掌握勾芡的知識,對於廚藝進步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昨天,跟大家介紹了勾芡技術的一部份知識,那麼今天,就來繼續為大家介紹教科書裡也沒有提及到的——偷芡。很多師傅在製作菜餚時,會採用「偷芡」的手法,但是教科書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技法。那麼,「偷芡」到底是如何勾芡?
  • 這些勾芡技法的知識,做廚師的一定要懂!
    中式菜餚變化無窮,除了我國烹飪原料豐富、調味料眾多、烹調技法多樣、火候多變、調味靈活奇妙等諸多因素有關,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對不同菜餚施用不同的芡糊,這在行業中叫做「勾芡
  • 港廚破解勾芡15個難題
    4、「偷芡」是怎麼回事?問:看到很多師傅在製作菜餚時採用「偷芡」的手法,但是教科書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技法,請問「偷芡」到底是如何勾芡?回答所謂「偷芡」,就是指勾芡時只放很少量的溼澱粉,用量是正常勾芡的1/5-1/3。這種方法的效果是:雖然勾了芡,但基本看不出勾芡的樣子。
  • 勾芡在烹調中有哪些作用及三種勾芡手法
    經過勾芡,這些湯汁就會附在菜餚原料表面使原料和湯汁融合在一起。變成湯汁稠厚,湯菜融合的佳餚。起到保證脆嫩、融合湯菜、突出主料色豔光潔、保溫性好等作用。根據不同烹調方法,不同菜餚特點按芡汁的濃度分為厚芡、薄芡兩種。厚芡:調製時用的澱粉多,加的水分或液體調味品少,勾芡後濃度大,黏稠。
  • 什麼菜品用什麼勾芡呢?
    中餐勾芡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有味芡汁和純粉芡汁。有味芡汁:就是俗稱的兌汁(碗芡),是將調味品和澱粉提前兌在一起,等菜餚在鍋中加熱至九成熟時,倒入有味芡汁,急速顛翻炒鍋,使芡汁裹勻菜品表面,快速出菜。這裡需要注意澱粉的用量以及火力的控制。
  • 勾芡粉汁的調製方法——兌汁芡
    兌汁芡就是事先在小碗內將有關調味料鮮湯(清水)、澱粉勾兌在一起的澱粉汁。它使得烹製過,程中的調味勾芡同時進行,常用於爆、炒等需要快速烹製成菜的菜餚。它不僅快速,而且定,味準。
  • 學會勾芡,你也能做出色澤鮮美湯汁濃鬱的美食
    小麥澱粉是麥麩洗麵筋後沉澱而成或用麵粉製成,特點是色白,但光澤較差,質量不如馬鈴薯粉,勾芡後易沉澱。 甘薯澱粉特點是吸水能力強,但黏性較差,無光澤,色暗紅帶黑,由鮮薯磨碎,揉洗,沉澱而成。 此外還有玉米澱粉,菱、藕澱粉,荸薺澱粉等。勾芡是否適當,對菜餚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多用於熘、滑、炒等烹調技法。
  • 不得不學的廚藝知識,什麼是芡湯及其製作以及勾芡技巧!
    勾芡的學術概念是:藉助澱粉在遇熱糊化的情況下,具有吸水、粘附及光滑潤潔的特點。勾芡是否適當,對菜餚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多用於熘、滑、炒等烹調技法。這些烹調法的共同點是旺火速成,有這種方法烹調的菜餚,基本上不帶湯。
  • 廚師炒菜的要領和炒菜技法口訣
    炒制技法炒之技法真是多,個個牢記沒有錯。
  • 勾芡是什麼意思,澱粉和水的比例是多少
    勾芡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你一定吃過,但是不知道它就是勾芡。勾芡可以讓菜餚湯汁的黏性和濃度,也可以保持菜餚焦脆、滑嫩。那麼你知道勾芡的種類有哪些,做勾芡具體需要澱粉和水的比例是多少呢? 一、 什麼是勾芡 ?
  • 美食的準備工作技巧篇之勾芡粉汁的調製方法
    美食的準備工作技巧篇之勾芡粉汁的調製方法勾芡粉汁的調製方法勾芡用的粉計及調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澱粉加水調成的單純粉計芡;一種是用粉汁加調味品製成的粉計芡,俗稱兌汁芡。按其濃度可分為包芡、糊芡、流芡、米湯芡。一般來說,包芡和糊芡為厚芡,流芡和米湯芡為薄芡,芡汁的薄厚只要區別以含澱粉量的多少,劇有關研究認為,厚芡的澱粉與水比例為1:1.2,薄芡則為1:1.5在菜餚中,厚芡汁一般較少,薄芡汁一般較多,兩者格局有不相同的用途和性質。一般指菜餚的湯汁較少,勾芡後大部分伸直全部粘附於菜餚原理表面的一種厚芡。
  • 「勾芡」非常關鍵,做出來的菜提亮提鮮
    「勾芡」非常關鍵,做出來的菜提亮提鮮!現在的生活是過得越來越好了,對那些上班族的人來說,他們也會去飯店裡面吃飯的。因為在下班了以後沒有時間在家裡邊做飯吃,所以去飯店的次數多了,可能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飯店大廚裡面做出來的菜好像抹了一層油一樣,非常的油亮,看起來特別的有食慾,可是自己在家裡面炒出來的菜很難有這樣的賣相?
  • 中國熱菜烹飪技法大全
    其原料一般是片、絲、丁、條、塊,炒時要用旺火,要熱鍋熱油,需要時間短速度快,主要特點是旺火速成,緊油包芡,光潤飽滿,清鮮軟嫩。其中,烹製所用的調味汁一般是清汁(不加澱粉勾芡),烹汁以將主料全部包住為好。烹菜具有外焦裡嫩、滑潤香醇的特點。
  • 要想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你必須得學會勾芡,勾芡的學問齊了!
    今天麻辣妹要來跟大家談到的話題是:  勾芡!  你會勾芡嗎?  勾芡是什麼?什麼是勾芡?  什麼樣的的菜餚不需要勾芡?蛋白質或者是澱粉含量較多的菜都不需要勾芡,比如說紅燒蹄筋,亦或者是熗炒土豆絲。勾芡看似只是廚藝上的一個小技巧,但是勾芡不單是可以讓菜餚的營養物質得到保存,還能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勾芡有哪幾種?  內行人說,勾芡的手法考究的是廚藝基本功。要想基本功合格,首先你得是明白勾芡的方式啊!勾芡有幾種形式?
  • 糟溜魚片怎麼勾芡?多少澱粉還用對,不然又醜又難吃
    8.還得用個單獨的碗,用澱粉和水勾個芡留著備用。9.給鍋中倒入適量的油,然後把鍋燒熱讓油達到3成熱的狀態。10.油熱之後可以把醃製好的魚肉倒入鍋中,給它進行翻炸。13.等到它徹底的上芡後就可以盛出來,可以看到它高檔的顏值額,燃氣魚肉的潔白搭配上木耳的黑褐,能讓人的視覺有個享受。而且軟嫩的口感加上糟香濃鬱的味道會讓人特別愛吃。【烹飪小貼士】:1.青豆和木耳一定要先給它用水焯熟才行。
  • 想讓美食誘人勾芡是關鍵 五種芡汁配方了解一下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川菜粵菜湘菜......雖然菜系的燒法千差萬別,但是勾芡是很多菜都會涉及到的,掌握正確的勾芡方法你的菜就成功一半了,不管是賣相、口感還是味道都是極好的,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芡汁的調配方法,助你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 勾芡、上漿、掛糊怎麼用
    澱粉是我們廚房常備的一種東西,種類繁多,如木薯澱粉、玉米澱粉、紅薯澱粉、土豆澱粉等,而不同的澱粉用法還不相同,有的適合掛糊油炸,有的適合炒菜勾芡……你能搞得清楚嗎?3土豆澱粉土豆澱粉,臺灣地區叫太白粉,可用於上漿、掛糊、羹類的勾芡,但是放涼後會變稀,降低菜餚的口感。其濃稠度和亮度適中,不過透明度很好。一般用來做鍋包肉之類的菜。
  • 餐飲小吃知識-中廚烹調技法「燒」
    燒是烹調中國菜餚的一種常用的技法,所謂的「燒」,就是將經過初步熟處理的原料放入湯(或水)中調味,大火燒開後小火燒至入味,再用大火收汁成菜的烹調方法。菜餚在勾芡時澱粉的使用量要準確,且勾芡時要注意旋鍋,淋芡或潑芡要使芡汁均勻地包裹在原料的表面。淋的明油一般採用涼油或溫油,但其油量要把握恰當,不宜過多。特點:紅燒菜餚具有汁寬芡濃,色澤紅潤,酥軟柔嫩,鮮味醇厚,明油亮芡的特點。
  • 面線米粉芡,從田邊地頭走到酒店飯桌的泉州美食
    他問:面線米粉芡吃過嗎?我回:吃過的,在某某酒店吃過幾次,味道很美。他說:現在的酒店沒辦法煮出過去的味道了......面線米粉芡幾盡遺失,知道的人越來越少,這道泉州鯉城最為經典的菜餚,由於有魚肉、蟹肉的加盟,再也不是什麼窮人的美食,而日子已經走到了2020,面線米粉芡也得有個時代的模樣了。我今天就用一隻黃瓜魚和一隻梭子蟹來做一碗豪華版的面線米粉芡,這應該是美食與時俱進該有的樣子吧。
  • 今天才知道,做這幾個菜時,一定要勾芡,難怪之前做出來不好吃
    小編平時也喜歡在家做飯,也總感覺做出的菜沒有飯店裡面的色香味俱全,為此,小編也專門請教了一位資深的廚師朋友,他給小編一共總結了2個字就是「勾芡」。對於一個大廚來說,要想做出來的菜好看又好吃,勾芡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到底什麼菜需要勾芡,怎麼勾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