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線米粉芡,從田邊地頭走到酒店飯桌的泉州美食

2020-12-20 草草啖鹽說蜜

某一日,和浮橋人說起泉州美食。

他問:面線米粉芡吃過嗎?

我回:吃過的,在某某酒店吃過幾次,味道很美。

他說:現在的酒店沒辦法煮出過去的味道了......

一個美食話題打開了他塵封的記憶——

面線米粉芡現如今都登上酒店的飯桌了,要擱在以前,那是我們農民在田邊幹活的普通飯菜。

農民早上出工,隨身帶一把面線,一把米粉,一點隔夜的魚和蟹肉,日頭走到頭頂時,就在田邊地頭起火,把這些食物一起扔進鍋裡,摘一根甘蔗當鍋鏟,攪和攪和,把一鍋米粉面線攪出膠質了,盛出來,扒拉扒拉進嘴裡,特別美味。

別以為魚和蟹肉是什麼好東西,泉州靠海,魚多得是,記得小時候的那種蟹腿,根本沒人吃,一斤5分錢,阮阿母(我母親)一買就是一大籮筐,把肉剝了,炒桂花蟹、煮麵線米粉芡都很美味。

其實很多傳統美食都是窮人的飯菜......」

這句話說得實在,像大腸、毛肚、豬血旺等下水也都是窮人的食物,但造就了很多經典美味。

面線米粉芡幾盡遺失,知道的人越來越少,這道泉州鯉城最為經典的菜餚,由於有魚肉、蟹肉的加盟,再也不是什麼窮人的美食,而日子已經走到了2020,面線米粉芡也得有個時代的模樣了。

我今天就用一隻黃瓜魚和一隻梭子蟹來做一碗豪華版的面線米粉芡,這應該是美食與時俱進該有的樣子吧。

【面線米粉芡】

一、準備食材:

面線、米粉、黃瓜魚、梭子蟹、三層肉、生薑、蒜瓣、蔥頭、青蒜蔥、料酒、鹽等。

二、草草叨叨:

草草今天的面線米粉芡做得很奢侈,原本田邊地頭如此一尾魚一隻蟹可以煮一大鍋,供一大家子的人食用,但饕餮的眼裡,沒有「奢侈」二字,只有好不好吃。

梭子蟹是一定要的,魚嘛,不一定是黃瓜魚,隨意。

田邊地頭的面線米粉芡是不加青蔥蒜的,因為一頓吃不完,還得再吃第二頓,而再次燉熟,面線米粉的膠質會越來越濃稠,越來越好吃,可青蔥蒜二次下鍋容易變黃,所以不能加。

但如今都是一次吃完,沒有隔夜,青蔥蒜還是加點,好吃又好看。

正宗的面線米粉芡不用鍋鏟,用甘蔗鏟,想復古操作的可以試試哦。

三、操作過程:

1、先燉魚湯:

黃瓜魚殺淨,切成兩段,姜切片;

油鍋爆香薑片,香煎黃瓜魚;倒入少許料酒去腥;開水入鍋,記住,一定要開水,魚湯才會味美濃稠;少許鹽調味即可,燉煮至魚湯奶白,魚肉熟爛;

起鍋過濾雜質,留下一碗鮮美的魚湯,和爛熟的黃瓜魚;

將魚肉取出,去掉魚頭魚骨,待用。

2、梭子蟹切段;

傳統的做法是和魚一樣取肉,我為了更加鮮甜美味,就想整隻入鍋。

3、三層肉切薄片。

4、炸蔥頭油,裝碗待用;

鍋中留底油,煸香三層肉;

將魚湯倒入,燉煮至肉熟;

5、下面線,記住,要先下面線,不是米粉!將面線煮出膠質感;

再下米粉,燉至米粉熟,用鍋鏟將米粉面線攪碎,我不喜歡碎碎的感覺,所以保留了原狀哈;

將梭子蟹放入面線米粉中;

魚肉一起倒入;

燉至蟹熟,撒上青蔥蒜;

最後來一勺香香的蔥頭油,起鍋裝碗。

由於魚湯已經加了鹽和料酒,而魚和梭子蟹本身就很鮮甜,所以全程不用再加任何調味料了,一碗超級超級鮮美的面線米粉芡就做好了。

別誤會,這個「芡」字,不是什麼地瓜粉勾芡,而是面線本身燉煮出來的膠質,粘稠得如勾芡一般,所以千萬別畫蛇添足,再來一碗薄芡。

這碗超越傳統的面線米粉芡,是這個春天裡真正鮮掉眉毛的美味。

從田邊地頭走到酒店飯桌,再走入尋常人家,這便是美食的傳承,泉州有很多鄉間美味,由於勞動者的智慧,就地取材,變化萬千,使得美食的口感,立足本土,接近時代。

而這個「本土」,便是生我養我的奶汁,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味道。

附:浮橋,泉州地名,曾經為泉州的一個重鎮,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併入泉州鯉城區。

當然,浮橋也是一座橋,北宋初年,泉州郡守陸廣造舟為梁,名曰"履坦",又名"浮橋",元豐七年,改名"通濟",後改名「筍江橋」,泉州十八景著名的「筍江夜色」便是浮橋的美景。

浮橋,民風古樸、人文薈萃、美食眾多,是泉州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地域。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喜歡請點讚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泉州面線界的四大天王,炒麵線絕對是王中王
    而我今天要說的「四大天王」,不是神仙,不是歌星,而是泉州面線界的四個頂級料理。「面線」是閩南獨特傳統麵食,泉州人尤為擅長料理面線。相傳,古中原人定居閩南後,想吃麵食,但閩南不比中原大面積種植小麥,沒有麵粉怎麼辦?於是,就利用閩南天氣潮溼利於麵條的延展性功能,把麵條拖拉成了極細的面線。
  • 2020,我手書的泉州美食,有多少擊中你的心懷?
    我側重介紹泉州美食、福建美食,畢竟這是我的搖籃血跡。我希望手書心中最美的食物,讓所有人記住,有一個好吃的地方,叫福建泉州;讓小屁孩們記住,家的食物,是無與倫比的美味。2020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年的菜,看多少能擊中你的心懷。
  • 泉州美食街,薑母鴨面線糊土筍凍,看您得意哪一口?
    在泉州,住在了泉州美食街上,每當華燈初上,這條小街才顯露出它不一樣的風採,吸引著八方食客。美食街牌坊很是一般,夜晚也有燈飾,黑乎乎的,只好白天給它照個相了。酒店就在美食街裡,第一天晚上到泉州安頓好後,趕緊請教前臺帥哥,請他介紹幾個比較實惠實在的吃飯的地方。
  • 走進福建,泉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泉州享有「遊在蘇杭二州.吃在泉漳二州」之美譽,名不虛傳。魚仔粥相傳,唐代時期,當地的一個年輕人歐陽詹,曾在南安九日山下金雞溪,邊燒篝火借光夜讀,並將採摘的山藥野菜倒入陶罐中,煮食以度飢餓。有一天,竟然有一條紅鯉魚從溪中跳入陶罐中,不一會兒,魚香四溢。歐陽詹非常驚喜,飽飽餐了一頓。
  • 跟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尋訪泉州美食,這些美食必定要吃
    芒果TV於10月23日首播了《乘風破浪的妹妹》的首期團綜,在團綜一開始,路演經理徐崢就來到了泉州崇武的民宿,非常熟練地點了海蠣煎、姜鴨、面線、海蚌蒸蛋、炒米粉、紅燒肉等一桌美食。泉州是一個有山有海的城市,也是一個美食之都,歸國漁船帶回的各種海鮮,周圍山裡捕捉的各種野味,都被人們烹製成了各式各樣的小吃,五大菜系,讓人印象深刻,這一次,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的第一頓晚餐,如果要去泉州,一定不要錯過。粉條在閩南,粉條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小吃。
  • 泉州美食再登央視《舌尖》!這次火的居然是……
    泉州的吃貨們注意!《舌尖上的中國3》在春節暖心回歸!咱們泉州的美食再次登陸央視!面線糊是咱泉州的傳統名點,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做點心和夜宵,沾著油條跟馬蹄酥吃。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 舌尖上的泉州,泉州美食分享
    在福建,有一個地方叫沙縣,沙縣小吃在中國可謂是遍地開花,小編今天介紹的不是沙縣,而是泉州。提到泉州,那就不得不說一檔超級火的美食節目《時間上的中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泉州就是一座被這檔節目點名多次的城市,所以可見泉州的美食之多。
  • 品味泉州風味小吃 領略泉州煙火氣
    代表性的有土筍凍、面線糊、洪瀨雞爪、捆蹄、安海菜粿、英都麻糬、海蠣煎、嫩餅菜、肉粽、炒湖頭米粉、花生仁湯、八寶芋泥、雞卷……記者請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有關負責人,元老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閩菜泰鬥程振芳,泉州風味小吃同業公會有關負責人等為中外賓朋推薦一些有代表性的泉州風味小吃,由於版面有限,不免掛一漏萬,就像泉州歷史文化中心理事洪泓說的:「領略泉州煙火氣,你就要深深地咬上一口
  • 舌尖上的美食之舌尖上的泉州,這是每一個小吃貨的必要打卡之地
    它就是泉州,那個上過多次《舌尖上的中國》的泉州。作為一個小吃貨,怎麼可以不打卡泉州呢?在泉州,美食遍地,而且這裡沒有像廈門一樣的巨大人流量,在這個,你可以安安靜靜地吃一頓飯,可以安逸地享受美食的內涵!很多大家熟悉的廈門小吃,比如面線煳、花生湯、蚵仔煎,其實都是發源於此。如果在廈門打卡的古早味、網紅美食不盡如人意,去泉州再吃一次,絕對能洗刷難吃的「罪名」。
  • 面線:富貴吉祥 長命百歲的美好祝福
    面線是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一種特有的麵食。泉州本地叫法「面幹」,面線是普通話說法。泉州面線面線是閩南地區特別是泉州一種特有的麵食。泉州本地叫法 「面幹」,面線是普通話說法。面線是該地區特有小吃——面線糊的主料。
  • 幸運粉絲體驗泉州航空酒店 貼心服務收穫好評
    來自浙江杭州的徐女士喜出望外,她是劉若英「Renext 我敢」世界巡迴演唱會首站的幸運粉絲,獲得9月19日演唱會當晚免費入住泉州航空酒店體驗的機會。辦理入住手續後,酒店前臺了解到徐女士想要在泉州遊玩幾天,便溫馨地向徐女士主動推薦周邊的景區、景點及美食。「這簡直太貼心了,本來我還在苦惱該如何安排這幾天的行程,有了前臺的耐心推薦和介紹,這下我就可以盡情享受泉州之旅了!」
  • 圖文:美味的湖洋面線
    文/劉春耀  圖/劉淑卿面線,閩南各地均有加工,但論到上品,當屬我老家湖洋的面線,其知名度,堪比湖頭米粉。
  • 美味的永春湖洋面線
    美味的湖洋煮麵線 面線,閩南各地均有加工,但論到上品,當屬我老家湖洋的面線,其知名度,堪比湖頭米粉。小時候家裡艱苦,上一頓剩下的寡淡無味的冷粥又無法滿足小孩子的轆轆飢腸,這時心靈手巧的母親就會拿出一兩褶面線,配上一大把青菜或一點蔥蒜,就著冷粥煮成一大鍋鹹粥,便能搖身一變成美食,讓孩子們爭著搶著,大快朵頤。去親戚家做客,若能吃上一碗麵線蛋,那簡直是人間美味。就算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面線糊、芋面線、滷麵線等仍是許多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 把古早味一網打盡,泉州老城逛吃指南,這兒的美食足以撐爆你的胃
    泉州,不僅僅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以及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的古早味氛圍和美食也同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去打卡,比如我,一早就對泉州美食種了草。水門國仔面線泉州水門國仔,唯一一家我兩天時間去吃三頓的店!之前不少人推薦我去泉州這家水門國仔吃麵線糊,說起面線,我第一個想起的是臺灣的阿宗面線,不過雖然都是面線,但泉州的多了一個糊字,顧名思義就是羹的形態,而臺灣的是面線,要更粗些。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2018年02月23日 11:05   來源:東南早報
  • 跟著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尋訪泉州美食,這幾種美食必定要吃
    我是魚總愛旅行,今天說說泉州的美食。10月23日芒果TV首播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首期團綜,在團綜一開始,路演經理人徐崢入住泉州崇武的民宿後,就很熟練的點了海蠣煎、薑母鴨、面線糊、海蚌蒸蛋、炒米粉、紅燒肉等一桌美食。
  • 德化美食芋頭米粉肉:口感油而不膩 芋香撲鼻
    據德化人介紹,米粉肉這道菜流傳的歷史有百餘年,不少人家逢年過節都會上這道菜,它由最早的小碗美食已升格為宴請桌上令人大快朵頤的大盤菜了。操作繁 裹著米粉鑲芋頭  芋頭米粉肉怎麼做呢?羅麗明邊做邊示範。據悉,做一份米粉肉一次至少要磨一兩斤米,少了就磨不出米粉來。而這米還不需太高貴,農村裡的普通米就行,若現在超市裡買的2元多一斤的也就行了,「太好的米會粘。」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
    對於能吃愛吃懂吃的泉州人來說,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怎能少了泉州美食的蹤影?繼蘿蔔飯登上《舌尖2》後,在昨晚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泉州人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兩大小吃,石花膏和面線糊再一次讓全國人民流下口水。
  • 泉州行:閩南古早味 面線糊
    去泉州,沒怎麼做攻略,想著走哪裡算哪裡吧!即使不去找資料,泉州滿眼的美食還是撲面而來,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面線糊就這麼進入了我的午餐。 春風十裡不如你
  • 最強福建美食大全,據說吃過25個以上就是達人了
    ,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 ,又稱再來米粉,是中式點心中最好使用的粉,可以在製作中式小吃如蘿蔔糕、肉圓、碗粿時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