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全部商事案件實現網上立案

2021-0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反映審判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北京得分排名全球第五,其中『司法程序質量』連續兩年獲全球最高分。」近日,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作工作報告。2019年,全市法院新收案件983654件,比上年增長9.9%,結案973048件,增長8.9%;執結案件263744件,執行到位金額1217.3億元。

  2020年,北京市將進行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優化司法確認、小額訴訟等程序,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切實提高司法效能。同時,以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牽引,實現全部商事案件網上直接立案。

  服務發展 健全環境公益訴訟機制

  首都中心工作推進到哪裡,司法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裡。寇昉介紹,2019年,全市法院為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

  在服務保障「三件大事」上,全市審結涉「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案件3529件,對企業和市場疏解、大棚房整治、中軸線申遺等過程中的解除租賃、拆遷騰退等案件,加大矛盾化解力度,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依法保障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保障冬奧會冬帕運會籌辦,依法妥善解決延崇高速、京張高鐵建設等工作中的矛盾糾紛125件。

  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方面,圍繞脫貧攻堅,審結涉農村土地承包、鄉村環境整治、鄉村旅遊等案件2946件。圍繞汙染防治,監督支持行政機關開展生態環境執法,健全環境公益訴訟機制,審結環境汙染責任糾紛58件。圍繞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審結金融借款、民間借貸、信用卡、證券、保險等案件113584件,市高級法院與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建立金融糾紛訴調對接、排查預警機制,促進了金融糾紛的預防化解。

  保障營商環境 破產重整盤活資產挽救企業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北京市出臺了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權益的若干意見,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確保各類市場主體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法律責任平等,嚴防超標的查封企業財產。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破產案件集中到北京破產法庭管轄,在全國法院首推破產財產網絡拍賣,注重發揮破產重整制度盤活資產、挽救企業的作用,審結破產清算案件639件,在高新技術企業萬瑞飛鴻公司破產重整案中,以公開競爭方式引入1.8億元戰略投資,重新激發了企業活力。

  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市高級法院牽頭落實「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兩項指標任務,建立府院聯動機制,推動設立破產審判專項經費、成立破產管理人協會,對律師、破產管理人等開展四輪大規模宣傳培訓,與世行專家多次磋商交流,為我國營商環境評估排名大幅提升做出應有貢獻。

  強化訴源治理 案件增幅下降

  為了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全市法院強化訴源治理,推行「多元調解+速裁」工作,重塑訴訟流程,科學配置審判力量。數據顯示,基層法院用21.6%的民商事法官在訴訟前端解決了65.4%的民商事糾紛,前端調解速裁團隊結案平均用時比後端減少21天。通過訴源治理,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增幅從上年的16.3%下降到9.9%。

  信息化、智能化的應用有效減輕了法官事務工作負擔。寇昉在報告中指出,通過市政法辦案智能管理系統建設,推行全流程網上辦案,努力實現法條自動推送、類案智能檢索、文書自動生成,提升了審判工作效能,法官人均結案達到374.8件。

  為切實便利當事人參加訴訟,北京市還研發運行「立體化線上立案系統」,實現網上預約立案24小時不「打烊」,全年網上立案159409件,京津冀法院在全國率先實現跨域立案全覆蓋。升級完善12368全天候熱線服務,全年接聽群眾來電51.7萬次,群眾來電平均等候時間降至30秒以內。

  「接訴即辦」也在法院系統得到生動體現。寇昉介紹,北京市去年推出接訴即答、接單即辦聯繫法官便民服務機制,健全「廳、網、線、微」聯繫法官通道,建立「收、轉、辦、督」工作模式,全年接收聯繫法官訴求47954條,辦結47190條,訴求回復率達到98.4%。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還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司法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建成「天平鏈」,解決電子證據存證認證難題,深度運用智能合約技術實現執行「一鍵立案」,成為司法領域智能合約技術全球首個落地應用,全流程在線審結案件40083件,通過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等一系列典型案件的審理,促進了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和網絡強國戰略實施。

  解決「執行難」 公布「老賴」信息6.7萬例

  執行問題,是影響司法公正的最後一道藩籬。寇昉在報告中介紹,2019年,鞏固前三年「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果,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全年執結案件263744件,比上年增長21.3%,執行到位金額1217.3億元,增長37.3%,實現核心指標不掉線。

  同時,北京市完善執行聯動機制,加大聯合信用懲戒力度,依法公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6.7萬例,採取限制高消費、限制購買高鐵票飛機票等措施117.7萬人次。完善執行查控系統,在實現房產、車輛等9類財產信息網上查詢的基礎上,增加在線查詢公積金功能,探索將企業族譜分析功能納入執行辦案系統,為查找被執行人實際控制人、關聯公司提供支持保障。強力攻堅財產處置難題,健全網絡拍賣機制,網拍財產13311件,網拍成交額278.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3.4%和86.4%。

  寇昉在報告中介紹,在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方面,全市依法從嚴從快審結一審涉黑涉惡案件106件457人,審理涉保護傘案件11件11人,對近五年已審結刑事、民商事和執行案件進行兩輪排查,共移轉線索750條,已立案84條。加大「打財斷血」力度,依法追繳罰沒財產3億餘元,堅決摧毀黑惡犯罪經濟基礎。對染指基層政權、欺壓殘害百姓的涉黑犯罪主犯陳海濤依法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實施「套路貸」、騙取老年人房產的涉黑犯罪主犯林國彬依法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去年,法院還依法嚴懲非法集資、網絡電信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審結此類案件870件,對「成吉大易」「華贏凱來」等重大集資詐騙案主犯依法判處無期徒刑。深入做好追贓減損工作,「e租寶」案完成財產歸集和集資參與人登記核實工作。

  今年試點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

  寇昉透露,2020年,本市還將大力推進訴源治理,實現「多元調解+速裁」制度機制定型化;以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牽引,實現全部商事案件網上直接立案,努力做到全年均衡結案,提高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工作效率。

  同時,將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健全接訴即答、接單即辦機制,確保聯繫法官到位率100%,力爭反映事項辦結率100%。大力推進切實解決執行難,堅持公正善意文明執行,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執行難源頭治理。

  強化審判工作全流程監督管理,實現案件辦理自動標識、智能追蹤、監管留痕。認真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優化司法確認、小額訴訟等程序,健全電子訴訟規則,切實提高司法效能。

  建設現代化智慧法院應用體系,深入參與市政法辦案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大力推進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紮實推動區塊鏈技術司法應用,更好發揮現代科技服務審判工作、服務人民群眾、服務監督管理的作用。

(原標題:全市法院去年結案近百萬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全部商事案件今年網上立案)

相關焦點

  • 北京法院5月將在律師群體中推行商事案件網上直接立案
    「北京市高級法院將於5月在律師群體針對商事案件在全市法院範圍內推行網上直接立案,代理律師通過登錄北京審判信息網網上直接立案平臺提交立案申請,立案法官經審核通過後,直接予以登記立案,實現代理律師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立案手續。」
  • 北京警方打造「網上公安局」 立案即可上網查詢
    北京警方打造「網上公安局」 立案即可上網查詢   五大功能,35個欄目,年均辦事近30萬件次 立案公開,近7萬件刑事行政案件可上網查詢  人民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餘榮華)一位新疆大學生和母親在京乘坐計程車
  • @三亞 海南在全國率先設立省級跨區域集中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庭
    建立「立審執一體化」機制  案件審理周期大幅縮短  何為「立、審、執」一體化?就是指獨立完成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立案、審判和執行。  「海南涉外民商事法庭按照法院的雛形設立,具有獨立編制和辦公場所,採用『立、審、執』一體化運行模式,設立案件管理辦公室和訴訟服務中心,法庭可獨立完成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立案、審判和執行。」
  • 《商事審判白皮書》及十大案例全文
    一、商事案件基本情況1、收結案情況2017至2020年,松江法院共受理各類商事案件15,987件,佔全院同期受理案件總數的12.46%。其中,2017年受理3,472件,2018年受理4,377件,2019年受理4,559件,2020年前三季度受理3,579件。
  • 北京三級法院裁判文書網上可查 上線首日公布7份
    此外,公眾可通過該網觀看具體案件的庭審過程,並了解到全市法院重大部署、重要會議、重要通報及查辦的重大案件。  而對於訴訟當事人而言,由於部分法院(北京三中院、西城法院等)已經開通試運行了網上立案、電子送達等服務,因此可隨時登錄該網站查詢自己的案件進展。
  • 「楓橋經驗」北京版:從立案通知書到多元調解告知書
    2018年,北京法院通過多元調解一項,導出一審民商事案件404071件,佔收案量的75.9%;多元調解成功案件數、速裁結案數總和達254274件,佔一審民商事案件結案量的46.7%;一個「多元調解+速裁」團隊平均一年結案1077件,是非速裁員額法官結案量的4.4倍,平均審理時間比普通程序短29天。
  • 海南在全國率先設立省級跨區域集中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庭,探索「一站式」糾紛解決
    建立「立審執一體化」機制案件審理周期大幅縮短何為「立、審、執」一體化?就是指獨立完成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立案、審判和執行。「海南涉外民商事法庭按照法院的雛形設立,具有獨立編制和辦公場所,採用『立、審、執』一體化運行模式,設立案件管理辦公室和訴訟服務中心,法庭可獨立完成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立案、審判和執行。」
  • 北京法院「微律師」平臺上線 律師可進行網上立案
    原標題:北京法院「微律師」平臺上線   今天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司法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上線「微律師」服務平臺。該平臺依託「北京法院訴訟服務」微信公眾號,通過網際網路與法院內網無縫對接,律師通過該平臺可實現網上立案、案件查詢、文書送達、材料遞交、聯繫法官、檔案借閱等核心功能。
  • 北京海澱法院全面提升商事審判質效
    據了解,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海澱法院共受理商事案件8292件,同比下降52.61%,訴源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商事收案量達到拐點;審結商事案件6601件,同比下降43.78%;結收比達79.61%,比去年同期的67.10%,增長了12.51個百分點。
  • 中級人民法院首例全流程網上司法確認成功化解億元合同糾紛案件
    ,被告公司因經營困難,無力償還銀行貸款,自2015年以來,多次向原告公司借款金額高達1.09億多元,原告公司在多次求償未果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訴訟。立案法官了解到,該案債權債務關係明確,雙方當事人均在同一工業園區,均希望儘快解決糾紛,且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考慮到被告公司經營困難的實際,為有效降低化解糾紛成本,節約案件辦理時間,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立案法官積極與東營市人民調解中心溝通,收到案件當天即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該案委派市調解中心調解。
  • 年度觀察專題丨中國商事調解年度觀察(2020)
    本文原載於由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中國商事爭議解決年度觀察(2020)》,作者:天同律師事務所朱華芳高級合伙人,顧嘉合伙人,郭佑寧律師。仲裁調解方面,以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BAC/BIAC,以下簡稱北仲)為例,北仲2019年共審結仲裁案件5,868件,以調解形式結案1,072件,佔總結案數的18.27%,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441件,同比增長69.89%。在商事訴訟和仲裁中,調解的地位與作用不斷凸顯,訴調對接和仲調對接機制日益完善,銜接日益緊密。獨立商事調解逐步得到發展。
  • 如何實現在家就能打官司?網上立案的流程是什麼?
    法院也在提倡網上辦公,網上處理公文。的確這是避免感染又保證工作的一項得力舉措。網際網路在方便法院人員辦公的同時,其實也方便的老百姓的生活。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如何用網際網路立案。以前法院的立案部門叫做立案庭,現在已經全面升級為訴訟服務中心。雖然更了名,但是主業沒有變依然是立案,但是採取窗口式作業,已經由以往的行政式管理變成了一站式服務管理。
  • 7年來我國法院民事一審案件結案標的額超21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15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人民法院加強民事審判工作、依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0年6月,全國法院民事一審案件結案標的額達21.6萬億元,年均增長23.7%。
  • 立案、調解、普法,這家法院在一站式建設上有「金字招牌」
    近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推進一站式建設」融媒體報導,來到安徽省天長市人民法院,開啟了2021年第一場「網上開放日」直播活動,帶領廣大群眾體驗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下面就跟隨記者去看看吧!圖為天長法院網上開放日直播活動現場。
  • 北京一中院在線發布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
    9月23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召開「專業審判規範公司治理 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一中院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2010-2019)》,總結梳理了十年間公司類糾紛案件的十大審理特點、十大審理難點、十大司法應對機制、十四個公司類糾紛案件典型案例,並為公司參與各方提供了實用有效的風險防範提示與建議。
  • 忠法要聞|北京一中院在線發布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
    北京一中院副院長馬來客表示,十年間,北京一中院共審理公司類糾紛案件1735件,涉及金額約316億元。其中,股權轉讓糾紛案件數量居榜首,達到645件,佔比37.18%,幾乎為公司決議糾紛案件數量的4倍。目前我院已有近80%的案件採取「雲審判」的方式遠程高效審理。三是多部門協調聯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立案庭網上立案登記,當事人在雲端申請立案、繳納訴訟費;立案庭電子卷宗一鍵式移送,卷宗移轉時間大幅縮短;執行庭、審判庭同步協作,網上查控財產線索、對外委託採取措施,財產保全效率大幅提高。
  • 案件卷宗可網上查詢
    記者黃露玲  通訊員梁偉報導  本報濟南訊從5月21日起,凡在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打官司的當事人,在自己家中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立案、接受法院送達、查詢自己案件的卷宗,並與法官實現在線交流。今天,市中區「網上法院」正式試運行,並在全省法院系統率先實現了電子卷宗的網上查詢。
  • 北京法院上線「微律師」平臺,可網上預約立案、接收訴訟文書
    新聞發布會現場 科技日報 圖1月7日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司法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上線「微律師」服務平臺,可完成網上預約立案、接收訴訟文書等功能,北京律師執業環境或將進一步優化。北京市司法局副局級幹部王群表示,2018年,北京高院和市司法局籤訂信息資源共享協議,實現北京律師部分執業基礎數據和訴訟活動數據的實時交互。「微律師」平臺正是對上述協議範圍內數據的深度挖掘與融合利用的成果。
  • 海澱法院網上立案注意事項
    2、現在網上立案只能立審判和執行程序,保全案件網上沒有立案窗口,可以選擇郵寄立案。3、證據材料等建議本地上傳,掃碼上傳時點擊暫存不能保存。4、每完成一步隨時點擊暫存,防止在完成立案前系統卡住了需要全部重新提交。5、如果不是向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需要提供受理法院的管轄依據。6、起訴狀中要註明原、被告的工作單位。
  • 忠法要聞|北京一中院在線發布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
    9月23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召開「專業審判規範公司治理 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一中院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2010-2019)》,總結梳理了十年間公司類糾紛案件的十大審理特點、十大審理難點、十大司法應對機制、十四個公司類糾紛案件典型案例,並為公司參與各方提供了實用有效的風險防範提示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