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召開「專業審判規範公司治理 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一中院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2010-2019)》,總結梳理了十年間公司類糾紛案件的十大審理特點、十大審理難點、十大司法應對機制、十四個公司類糾紛案件典型案例,並為公司參與各方提供了實用有效的風險防範提示與建議。
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劉學鋒、畢雁英、李燕京、郭洪和潘曉軍,專家學者劉俊海,以及企業家代表苗謙線下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多家中央及市屬主流媒體線上參會。
北京一中院副院長馬來客表示,十年間,北京一中院共審理公司類糾紛案件1735件,涉及金額約316億元。其中,股權轉讓糾紛案件數量居榜首,達到645件,佔比37.18%,幾乎為公司決議糾紛案件數量的4倍。股權轉讓糾紛、公司決議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三大案由案件數量總和佔比達到55.62%,超過其他各類型案由數量之和。
數據顯示,涉案目標公司性質為民營企業的案件有1409件,佔比81.21%。這一方面是由於市場經濟的主要參與者為民營企業,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營企業的公司治理能力相對不足,矛盾多發,需要通過司法手段予以化解。
公司類糾紛案件不僅涉及公司、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之間複雜的內部治理關係,同時還涉及公司與股東、債權人、債務人之間的商事侵權責任關係等,內外兩層法律關係相互交織纏繞,不同主體的利益衝突明顯。在北京一中院十年間審理的公司類糾紛案件中,單純涉及公司內部治理糾紛案件共計581件,侵權類案件共計188件。可以看出,公司內部治理矛盾是根本矛盾,公司運轉失靈,必然導致公司對外經營活動無法有序開展,容易引發各類侵權糾紛。
隨著科技、經濟不斷發展,傳統的單純資金入股的融資模式已發生重大變革,股權融資方式從無到有並逐步興起,加之法律、司法解釋對於新融資模式相關法律問題的規制與時俱進,新類型案件也應運而生,其中,以涉及股權估值調整協議即「對賭協議」糾紛案件尤為突出。
結合公司治理的特點、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社會治理的要求,白皮書梳理了當前面臨的新型案件不斷湧現、各方利益衝突尖銳、連環交叉訴訟頻發等十大難點。北京一中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高萍表示,為應對公司類糾紛案件面臨的挑戰,該院在審判實踐中積極探索創新,在糾紛全流程化解、治理衍生案件、多方協同治理等方面形成十大機制,努力推動形成平等有序、充滿活力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北京一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馬來客總結強調,當前,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嚴峻,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公司各參與方的利益需要長期動態調整和平衡。人民法院承擔著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助力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等多項責任。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院將繼續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宗旨,不斷加強企業產權保護,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夯實公司發展基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持續推進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專業化建設,加強對公司類糾紛案件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研究,緊跟社會發展趨勢,探索當前背景下新型糾紛解決途徑,為推動首都經濟健康發展、優化營商法治環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有力的保障。
媒體互動
問答
人民法治 吳宇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民營企業的治理、經營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在這個特殊時期,貴院採取了哪些具有針對性的舉措?成效如何?
黨組成員、副院長 馬來客
我院為了更好地維護營商環境,在疫情發生後積極開展調研工作,針對此突發情況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一是及時洞察糾紛風險,深入調研提供應對措施。就疫情期間新興熱點法律問題,我院立刻開展調研工作,並及時發布調研成果,與時俱進、開拓審判思路。
二是迅速改變工作方式,全面開啟審判「雲服務」。我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全面開啟網絡法庭、線上庭審新模式,健全「庭、網、線、微」聯繫法官通道。目前我院已有近80%的案件採取「雲審判」的方式遠程高效審理。
三是多部門協調聯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立案庭網上立案登記,當事人在雲端申請立案、繳納訴訟費;立案庭電子卷宗一鍵式移送,卷宗移轉時間大幅縮短;執行庭、審判庭同步協作,網上查控財產線索、對外委託採取措施,財產保全效率大幅提高。
問答
光明日報 靳昊
為了優化首都營商環境,近年來貴院對公司類案件審判機制進行了哪些積極探索?
民三庭庭長 李利
我院積極探索創新公司類糾紛的審判機制主要包括:
一、落實營商環境政策,凸顯商事審判理念。通過優質高效的商事審判,打造平等保護、公開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審慎進行司法幹預,充分尊重商事主體的意思自治和營利性本質。
二、完善內部審理機制,全面提升審判質效。通過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規範審判流程,提高審判效率。堅持「保調對接、以保促調、以保促審、以保促執」,成立專業化保全團隊。建立跟蹤回訪機制,做好訴中釋明、判後答疑,重點關注潛在關聯訴訟風險的公司類案件。規範法律適用,統一裁判尺度,建立「五位一體」的法律適用體系。依託智慧法院平臺,打造「雲立案」「雲調解」「雲開庭」「雲執行」,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
三、創新外部溝通機制,促進多方協同聯動。貫徹「糾紛全流程化解」原則,加強與專業調解組織合作,推動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引入第三方參與,及時回訪調解案件,督促履行調解義務,提前化解執行難題。推動服務型審判,回應社會需求,我院民三庭成立「護資營商」審判團隊,開展普法宣傳和專題授課。
問答
北京政法網 高煦冬
對賭是資本市場的普遍操作,有的創業者通過對賭實現了企業的迅速擴張,有的則落入巨額債務的泥潭,貴院對市場參與各方有什麼風險提示?
民三庭副庭長 陳實
一是注意明確合同約定。如果一些核心約定出現模糊狀態,可能會導致出現爭議時存在對意思表示解釋的問題,所以各方需要在擬定合同的時候注意相關的條款內容需要進一步明確,避免後期對於條款產生爭議,提高條款約定的效力。
二是注意司法規範指引。在法律法規或者一些司法觀點發生變化的時候,交易各方準備得可能不是很充分,在此要提醒市場主體,一定要關注司法規範指引,注意法律法規的更新,以免導致交易無效或出現其他法律問題。
三是注意理性進行交易。在對賭之前,各市場主體一定要做好理性考量,不能為了獲得利益而忽視風險,防止後期出現不可控的結果。
掃二維碼丨查看詳情
北京一中院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2010-2019)
供稿:北京一中院民三庭
作者:曲建婷
原標題:《忠法要聞|北京一中院在線發布公司類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