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12:46:00來源:西安新聞網
西安新聞網訊 探索構建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教學新模式,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課題。日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深刻指出,「我們再也不應該也不能回到疫情前的老常態」。
疫情發生以來,教務處按照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工」的總體要求,主動應變,化危為機,在後勤保障部、網信中心、教發中心、錢學森學院、網絡學院等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各學院用線上教學的模式開展本學期的本科教學工作,2232門次本科生理論課程均開展線上教學,截至5月17日32.6%的理論課程(727門次)已經完成線上授課環節。
第一批本科生返校後,從5月11日開始,必修課程開始在教室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在總結前期線上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依託智能教室建設,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西安交大探索構建「一個目標-兩種模式-三個保障-四類群體」線上線下教學新模式。
聚焦一個基本目標
提高質量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義,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追求。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線上線下本科教學新模式改革,其根本是實現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質量實質等效。教務處研究出臺關於規範線上線下教學的十條具體舉措,指導教師貫徹課程思政,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設計,做好線上線下有序銜接。一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張少強老師說,「這次疫情導致了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也使我們更能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對教學的影響,使我們學科系的老師們更加體會到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外國語學院胡潔老師表示,「非常珍惜和學生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將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並對其進行精準答疑解惑」。為保障教室裡所有學生都能收穫高質量的聽課效果,數學學院趙小豔老師自備無線耳麥,早早來到教室調試音量。手執教鞭,揮斥講臺,來自機械學院的許睦旬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解工程製圖課程,課堂上學生們積極參加互動,課堂氣氛活潑熱烈。面對回歸教室的學生,方愛平老師臉上掩飾不住內心激動和喜悅,信心滿滿地說,「放心吧,一切我都準備好了!」
採用兩種直播模式
線上教學的全面實施,極大地激勵了老師們從事教改的積極性,提升了師生的信息素養,一批老師以成為「網紅」教師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學生返校後,根據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學需要,學校依託2015年來逐步建成的智能教室系統,實行線上直播與線下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其中線上直播教學環節,老師可根據試講情況,選擇繼續使用雨課堂、騰訊會議等第三方平臺,或者利用教室自動化直播系統。兩種直播模式均支持直播、點播功能,既保證到課學生參與面授,同時支持線上學生遠程學習。
為了確保線上教學平穩進行,教務處、網信中心對第一批返校學生上課的204間教室的電腦聯網、視頻採集、音頻設備、直播功能、第三方教學平臺安裝等做了逐一摸排。開課第一周,教務處、教發中心、錢學森學院安排35位同志,「包樓」「包教室」點對點服務師生上好返校第一課。
做實三個服務保障
疫情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同時還對傳統課堂教學秩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確保返校後線上線下教學秩序平穩進行,學校圍繞教學管理、技術支持、後勤服務三個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教學管理方面,教務處、各學院完善「線上+線下」教學應急預案,要求學院教學副院長統籌教學安排,系主任、課程負責人組織配強助教,做好教學組織。技術支持方面,教發中心課前組織任課教師全員培訓、試講,網信中心、網絡學院、團委等部門動員專業人員,指導、支持線上線下課堂。
後勤服務方面,為了儘早建立複課後新的教學常態,後勤保障部組織物業公司制定了教室疫情防控和消殺規範,按照規範開展每日消殺通風工作,並張貼了座位溫馨提示。各任課教師也按照常態化防控要求,做好教室內學生組織工作。
面向四類學生群體
確保一個都不掉隊,也是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受疫情影響,教育主管部門做了學生錯峰錯時返校的部署,這就要求在教學模式調整過程中必須統籌考慮各種學生群體。一是到教室正常面授的學生,二是在直播教室參與直播學習的學生,三是返校後因種種原因未到教室、通過網絡學習的學生,四是未返校、繼續參與線上學習的學生。面向這四類學生群體,任課教師在輔導教師、助教的配合下,合理安排線上線下教學,保障返校到課學生和線上學習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和各部門的精誠協作下,本科教學秩序正從一個常態向另一個常態平穩有序地過渡。老師和同學們正在主動熟悉各種新的變化,儘早在學習適應這種新的模式,在生活上適應這種新的常態。課堂上傳來的朗朗讀書聲,使得整個校園充滿活力和希望。(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