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純潔的微笑(ID: keeppuresmile),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你肯定遇到過...
我相信讀者裡面90%以上的朋友,入職公司的時候都會要求籤一個協議,或者公司的明文規定,員工之間不能討論薪資。
有的公司做的更絕!
誰如果討論薪資被領導知道,誰就立刻馬上滾蛋!那有沒有想過這是為啥呢?
我們先來討論商品上的一個詞語:價格歧視,價格歧視是什麼意思呢?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其實我們現在說的大數據殺熟,就是價格歧視最典型代表,在外面訂酒店經常發現,朋友的手機價格和我的完全不一樣。
商家為什麼要搞價格歧視呢?顯而易見,為了掙更多的錢,獲取更多的利潤。
從本質上講,不同員工不同薪資也是一種價格歧視!(這裡只是個比如,我們當然不是商品了)
雖然都是價格歧視,但企業究竟是怎麼獲取最大收益呢?
拿2種情況來舉例:
1、老闆害怕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價值!大家知道在一個信息不對等的環境中,企業所掌握的信息必然是大於員工的。
企業就是利用這種信息差來獲取最大的利益,HR 就成為了企業招聘節省開支的代言人,比如HR在應聘者面試的時候喜歡壓價。
這裡面有2個可能,第一,HR工資一般比程式設計師工資低,有些難免心理不太平衡,憑啥要這麼高工資;第二,有些公司壓價成為習慣性動作,公司為了節省人力成本,也許會將這個做為HR的考核點。
這就導致有一些程式設計師能力很強,在公司的工資反而不如有些能力差的程式設計師。如果公司薪資可以隨意討論,這類程式設計師必然會要求提高工作或者離職。
2、還有一種情況,很多人認不清自己的真正價值,因為默認情況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水平高於他人。
職場上經常會看到,很多職場上同樣出身,同樣的工作了5年,有可能薪資直接差倍。
職場並不是直接根據工作年齡來定薪,而是根據工作能力來定薪資。
但是有的人會橫向比較,比如都是工作了3年,憑啥他的工資比我高很多?為了避免有的員工心理不平衡,因此很多公司不建議談論工資。
國外一些大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 Facebook 是允許員工討論薪資的,薪酬是完全公式化的,甚至內部有一個群可以專門來討論。
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大廠程式設計師有對對應的職級,根據職級也能大概推斷出某一些員工的薪資。
但對於很多中小網際網路企業來講,薪資保密還是絕大多數企業的標配。所以對於我們個人來講,避免價格歧視可以做以下準備。
找工作的時候,儘量的去要一個高價,不要指望公司內部漲薪,大部分公司的內部漲薪,聊勝於無。
同時儘量提高自己的技水平,到年底的時候主動提出漲薪的要求,如果公司沒有給出應有的薪資,自己也有能力去跳槽到更好的公司。
不過真實的情況下,公司內部有很多小圈子,在圈子內部一定都會討論薪資的,至少身邊人的薪資肯定是清楚的。
另外,網際網路上有一些可以查薪資的網站,基本覆蓋了國內的大廠,不會笑青年把這些網站都整理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