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在現代,如果哪個家庭出現雙胞胎,估計全家上下都笑得合不攏嘴,多好啊,一次性解決生2孩的問題,雙胞胎又招人喜歡,特別是龍鳳胎,那更是喜上加喜,剛好湊成一個「好」字。隨著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雙胞胎或者多胞胎似乎不再是難題,只要你想,基本都能實現。
然而,在古代,生雙胞胎或者多胞胎卻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有了,也大多會被人們強行拆散,最終骨肉分離,成為一對只在娘胎裡面共患難的「悲情兄弟(姐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原來,在古代,由於醫療水平的低下,雙胞胎大多很難存活,有時候不光小孩保不住,連大人都有生命危險。所以,生雙胞胎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由於缺乏足夠的生理知識,人們認為這是雙胞胎給他們帶來的禍患,出現這種現象就是一種不祥之兆,所以都很忌諱。
於是,在民間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即便雙胞胎都能存活,也要把其中一個送給別人餵養,這樣才能讓家人避禍。兩個都是男孩就送其中一個,一男一女就送女孩。所以,你在民間幾乎看不到雙胞胎在一個家庭中長大成人的,就更別說記載了。
在官宦家庭中呢?
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官宦家庭的生活條件雖比老百姓要好得多,但醫療條件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是由整體醫療水平決定了的。那個時候,生孩子就如同在鬼門關「走一遭」這是大家公認的說法,生一個尚且如此,更何況生兩個呢?
所以,雙胞胎在官宦家庭整體上也是被視為一種不祥象徵的。但不排除少部分思想開明的家庭會把他們都養活下來,前提是生產順利、母子都平安的情況下。如果是龍鳳胎,不被拆散的機率就更大了,畢竟女兒不會分走家族的財產(從宗族的角度來看)。
那麼,在古代的最高家庭——皇宮裡呢?
在皇宮裡,要考慮的問題就複雜得多了,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利益。
封建社會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不管是皇室子女,還是官僚階層,甚至民間百姓,都普遍遵循這一繼承法則。
也就是說:皇帝死了,皇位首先應該由皇后(正妻)的長子來繼承;官員死了,其爵位也應該由夫人(正妻)的長子來承襲;百姓死了,其家業也交給妻子的長子來掌管。其次,才輪得到那些妾生的兒子。
別小看這一法則,弄不好會出大亂子,歷史上有很多皇帝就因為繼承問題搞得焦頭爛額。連漢武帝也逃不過,唐太宗也逃不過,還有康熙等。
所以,其他妃子都可以生雙胞胎,唯獨皇后不能,為什麼?這樣會亂了綱常。
請問:皇后生的雙胞胎兒子(頭胎)到底立誰為皇太子?
有人說當然是先出來的那個;有人說不,應該是後生的那個,因為他在娘胎的上方,各說各有理,到底聽誰的呢?
聽誰的都不好使,你想想:如果將先出來的立為太子,那後出來怎麼想呢?我就晚出來幾秒,就要永遠向另一個俯首稱臣?這世界多不公道啊,我應該向誰說理去?
反過來,被立為太子的那個孩子心理踏實嗎?一樣忐忑不安,本來這個位子大家都有份的,現在就因為我早出來那麼一會兒,就讓我一個人獨佔了,另一個會怎麼想呢?他會不會服氣呢?他會不會有什麼想法呢?他會不會對我不利呢?
越想擔心就越大,別說雙胞胎,就算皇帝妃子們生的兒子都會對自己產生威脅,更何況是一母所生的嫡子呢?所以,到最後必然會出現兄弟反目、同胞操戈的局面。這是皇帝乃至朝臣們都不願見到的,所以,皇后生的雙胞胎只能取一個。
另一個怎麼處理呢?
呵呵,看了那麼多深宮劇,相信大家都懂的。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