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52萬多字,常用漢字有3500個,為何唯「談」字很少出現?

2020-12-13 五離怪談

《史記》52萬多字,常用漢字有3500個,為何唯「談」字很少出現?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是我國最具價值的歷史著作,司馬遷也因為此書流芳千古。

《史記》共52萬多字,就算以現在的常用漢字3500個來判斷,其中重複的常用字必然不少,更何況漢字的發展是在不斷的擴充中,而兩千多年前的常用漢字必然比現在少許多,就算是以文言文表達,也必然會出現不少的重複常用字。

可縱覽「史記」全文,我們會發現,「談」這個字在整本書中少之又少,又是後讀完一遍若是不在意的話根本就不會發現這個字的存在,而「談」字不管是在古代還是今天都不算是生僻字,都是常用的漢字之一,以「談」字在書中的出現頻率來看,司馬遷顯然是有意避開此字,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其它一個例子:陸遊曾在書中有一段記載,說有一個州官叫田登的不準本地的屬下以及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準寫他的名字,正月十五的時候要放花燈三天,而底下的小吏寫布告的時候不敢寫「燈」字,便以「火」來代替,於是便有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典故。

在古代像這種避諱字多的數不勝數,古人名字多為單名也正是出於減少避諱字的原因,司馬遷也不例外。

總結下來古代在字上的避諱大致分為四類,首當其衝的也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便是避諱帝王的字號,隋朝設立三省六部制,其中有一部為民部,唐朝沿用,可到了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這個「民」便出於避諱改成了「戶部」,再往前的漢朝,劉秀的名字中有個「秀」,所以那時候並沒有「秀才」,而是叫做「茂才」。

第二類便是避諱上屬的名字,田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類是避諱聖人的名字,比如說孔子、孟子等等,北宋時期有一個暇丘縣,而孔子叫孔丘,為了避諱這個「丘」字此縣的縣名改為了暇縣,甚至原本的「丘」姓改為「邱」姓,連讀音都變成了「qi」。

第四類避諱是避諱長輩的名字,一般都是三代以內的祖先,如此表示對長輩及祖先的尊敬,這正是司馬遷在書中極少寫「談」的原因。

因為司馬遷的父親叫司馬談,為了避諱其父的名字,便很好在《史記》中用「談」這個字,但並不是說一次都沒有用,只是用的很少而已,若是仔細尋找還是能找到一些,比如:「桓叔生惠伯談,談生悼公周」,出自「史記」中的「晉世家」。

而有些名中帶談的司馬遷會以其它字代替,能夠考證的便是漢文帝時期的寵臣趙談,司馬遷將「談」字改為了「同」,稱其為「趙同」。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現代人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儘管古代的避諱在我們現代看來嗤之以鼻,不過這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不管好壞,我們應當從中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 常用字3500個
    研製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1)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相繼發布了多項重要的漢字規範,主要有《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漢字簡化方案》,《簡化字總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
  • 漢字一共有多少字呢?
    突然在書上看到關於漢字的記述,我們每天都在看,讀,寫漢字,不禁好奇起來,那一共有多少個漢字呢?多說起漢字的起源,肯定要提到倉頡這個人,「倉頡造字」的典故也是從小就知道,黃帝時期的倉頡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
  • 3500常用字概述(上)
    3500常用字概述一,原因:1,基礎教育階段漢字教學不成體系2,忽略漢字部首,有些偏旁名稱命名不科學二,目的:閱讀古書,《左轉》,古代人物傳記三,體例:以部首為綱,六大體例(一)以人體為內容的部首1,與頭部有關的部首(頁,目,口)2, 人形3, 手4, 足
  • 一個常用漢字,2個、3個、4個它組合起來都是字,請問什麼字?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從最早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漢字,已經使用了3500多年,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漢字文化,也有很多的漢字趣聞。
  • 漢字到底有多少個?
    比如目前發現和整理的甲骨文字數量有4055個;到了東漢《說文解字》中,漢字數量增長到9353個;三國時《廣雅》收字18150個;一直到北宋《類編》收錄的漢字,高達33190個;之後漢字增量放緩,直到清朝《康熙字典》共收字46933個,是古代收錄漢字數量最多的字書。
  • 國務院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 盤點易錯常用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從漢字的起源與發展,到簡化字的演變與規範,每個階段的變化都跟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數位化時代的來臨,許多人提筆忘字,令漢字陷入到「危機」之中。規範使用漢字,避免易錯常用字,正確書寫漢字,成為了一道難題。
  • 三個字組成的常用字大全,讓孩子愛上漢字!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她認識了日、月、山、水、木等基礎字體,後來把我和她媽媽名字中的疊字當成謎語給她猜著玩,比如:兩個木字是林,三個木字是森,樹木越來越多了,就從一棵樹變成林子、再到森林了;還有兩個日是「昌」,三個日字是「晶」。
  • 科學定量 合理分級——學習《通用規範漢字表》四人談(二)
    著名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指出:「從商代到現代,一般使用的漢字的數量似乎並沒有顯著的變化,很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左右徘徊。」當然,具體的字種,從商代到現代是有變化的,但用到的字數沒有大的變化,這是受到文字作為交際工具這一基本屬性的制約。這五六千字中,有的字常用,經常出現;有的字不常用,難得露面。它們在文本中的使用度和覆蓋率是不同的。常用字適應人們的共同需要,非常用字滿足人們的特殊需要。
  • 掌握形近字的規律,讓漢字學習事半功倍!
    漢字經過近4000年的發展,至今差不多有十多萬個,常用的不過數千而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初中生要掌握的漢字是3500個。掌握這3500個漢字,可以說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的基礎,是築起語文科目這座知識大廈的基石。
  • 通用漢字少了500字 45個異體字「轉正」
    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用規範漢字表》經國務院正式發布。國人起名愛用的「喆」「堃」「犇」「淼」等45個異體字「轉正」成規範漢字,一些人辦理登機牌時需要用「?」或是空格來代替的打不出的漢字,如今有了「合法」身份。據介紹,目前二代身份證上仍有8000多個非規範漢字,公安部門將考慮規範姓名用字。
  • 常用漢字中易寫錯筆順的字有哪些?
    不管是沒學過書法的朋友們,還是書法愛好者們,都應該需要知道一些常用字的正確書寫順序。今天就談一下漢字中易寫錯筆順的一些字願與朋友們共同學習。第一個:「必」字。見過不少朋友寫這個字的時候都不知道它的正確筆順是怎麼樣,「必」字有兩種可以視為正確的筆順。一種是先寫一撇,再寫彎鉤,然後是由上到下寫三個點;還有一種是先寫上面一點,再寫一撇,然後寫彎鉤,其次是寫左右兩個點。這是歷代書法家們留下來的寫法,經過人們的不斷實踐得來的,並不是我自己一個人的觀點。
  • 解密通用規範漢字表:為女性預留女旁和草頭字
    八年甄選8300個漢字此次公示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一共收錄了8300個漢字,共分為三級。早在1988年,我國便出臺了《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收字7000個)和《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字3500個);時隔21年之後,為何要重新制定《通用規範漢字表》?
  • 港媒:日本首家漢字博物館開幕 收錄808個常用字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導 港媒稱,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日語中也多有應用。日本首間漢字博物館29日在京都祇園開幕,讓民眾更全面了解日語中的漢字淵源,預料每年能吸引約五萬人次入場參觀,當中以學生及遊客為主。
  • 積累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關鍵,先從3500個漢字開始!
    漢字自被發明的那一天起,發展至今,已有十多萬個了,常用的不過數千而已,而且經過上個世紀50年代的漢字改革,簡化了以後的漢字,雖然少了不少古典漢字的韻味,但對於學習者而言,無疑是更加容易了。對於一名初中生而言,在九年義務制教育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漢字,不少於3500個,這是新課程標準裡明確要求的,這3500個漢字在文章的後面,也一併推薦給大家。接下來我們重點講清楚,漢字基礎薄弱,對語文學習到底會有哪些不良影響?以及如何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
  • 簡體版《常用5000字》字卡流通公告
    5000字》字卡流通公告     補天字院  13790109399 此種字卡5000字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國家常用字表3500字,另一部分則是在常讀經典中挑出來的1500字。一個字加工成一張字卡、用以解決孩子及大人的認字問題。用字塊給孩子認過字後,再讓其去讀書,唯有如此孩子才能輕鬆愉快的讀書,才可能有讀書之樂可言,「先認字後讀書」這是自古以來未曾改變過的中文教學之法。(今人讀書前於此「字塊認字」恰恰是忽略者極多,流弊甚遠,損失極大,為人父母師長者於此不可察。)
  • 春聯合體字:孔孟好學、招財進寶、吉祥如意等,總有一個適合你!
    談文玩鮮事兒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文玩大事我先知中國文化是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文化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太像日本字,失去了漢字的精髓
    1956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將原先筆畫繁瑣的漢字加以簡化,成了如今使用的簡體字。相比於繁體字,筆畫較少的簡體字學習門檻大大降低,新中國的文盲率從80%銳減到6%,漢字簡化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經過一次簡化之後,仍舊有許多常用漢字筆畫繁多,例如「繁」、「懿」、「薅」等等。所以在1977年12月20日,又提出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試圖再次簡化漢字。
  • 中日韓公布「共同常用漢字表」 共808字
    如今只要認識這808個共同常用漢字,中日韓三國的人們也能夠通過文字無障礙交流。」漢字表發起者、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紀寶成介紹說。  這一提議是2010年由紀寶成在奈良舉行的第五屆東北亞名人會上首次提出的。此後四年間,中日韓三方最終於2013年10月編製成總共808個繁體漢字的《中日韓共用常見八百漢字表》,按繁體漢字的 unicode編碼排序。
  • 公安部將啟用「姓名用字字庫」 45個異體字恢復為規範字
    一級字表為常用字表,收字3500個,主要滿足基礎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標準。二級字表收字3000個,常用度僅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收字1605個,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學技術術語和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進入一、二級字表的較通用的字,主要滿足信息化時代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門領域的用字需要。
  • 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知識——基礎漢字,每日3字,終生受益
    人這一生常用到的漢字大概3500個,可是能夠準確運用的人寥寥無幾。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識字和解詞方法出現了斷章取義,只取其表面意思。我們的語文識字教學採用的是組詞識字法,這樣雖然有助於快速認識每一個字,而且也能夠正常運用,但是我們忽視了每個字的本義,以至於很多人在運用的時候缺乏準確性。而且一個人要有好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你對語言的理解要求是很高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劣勢就顯而易見了。這同時也應徵了那句話: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