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最有哲理的一首詞,開篇的兩句直抒胸臆,寫盡了人生的無奈

2020-12-15 塵世曉書僮

蘇軾在《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一詞中,寫盡了人生的無奈,道盡了委屈,特別是開篇的兩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來令人感慨萬千;雖然只是兩句看似很普通的句子,但是包羅萬象,把他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生命的思考,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讓這兩句顯得別具一格,讓我們從中能夠感受到蘇軾深刻的思想。

由於這兩句寫得好,後世的文人也就曾經化用,其中化用最成功的當數朱敦儒,作為北宋後期的宋詞大家,他的詞也是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他在那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一詞,同樣一開篇就化用了蘇軾的詞句,不過用得很巧妙,不著痕跡,從而寫出了新意,成為了一首新的經典;所以有的時候即使是化用,只要使用的巧妙,那也是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北宋後期的文壇大家,還見證了北宋的滅亡,這件事情對他打擊也是很大,為此在他的作品中,也是處處能夠感受到他的無奈,還有悲痛之苦。他在這首詞中,也是表達了對於人生的看法,還有悲痛之苦。

其實北宋後期的南宋的文人,他們要比任何的一時代的文人都更加痛苦,山河破碎,但是又無能為力,朱敦儒儘管是一位文弱的書生,可是他始終心繫天下,有著家國情懷,當北宋滅亡他逃離京城,到達了江陵後感慨萬千,回想過往的歲月,發現原來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還有人生的無奈。

詞的上闋便是直接照搬了蘇軾的名句,不過稍稍改變了一下,但是意思是一樣,世事就像是一場春夢,非常的短暫,也很匆忙,轉瞬即逝,人情更是如薄雲,世間沒有多少真正的親情,以及友情。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計較,無論如何辛苦和勞累,所有的事早已是註定了,我們根本無力去改變。短短的幾句,寫得極為深刻,讓我們感受到了詞人的無奈。

詞的下闋又是再次直抒胸臆,寫得就更加傷感,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人世間,最讓人幸運的是還有三杯美酒,然後又遇到了初開的花,舉起酒飲酒,看著含苞待放的花朵。即使是短暫的相聚那也是令人感動,讓人感動很親切,至於明天會發什麼?會出現什麼事情,根本不值得去思考,我們無法掌握,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最後一句看似有些消極,其實在這裡卻是更具有感染力,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詞人內心的憂愁,還有骨子裡的悲痛之苦。

朱敦儒的詞別具一格,寫得很是有韻味,在這麼一首看似很普通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一詞中,寫盡了人生的無奈,道盡了一生的委屈。只有那種真正活通透,活明白了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還有人生的價值。朱敦儒的一生歷經磨難,但是這些挫折和困難,卻是讓他對於人世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就更具有說服力。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從這麼一首詞中,其實也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人生是悲痛的,有的時候親情和友情也是很淡薄。

相關焦點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詞,一開篇便直擊人心,最後兩句更是至理名言
    蘇軾不僅詩寫得好,散文更是一絕,另外他的詞,更是屬於大師級別,他的很多詞,寫得很是深刻,也非常的傳神,往往可能是描寫一些極不相關的事物,他也能夠寫出詩意來,並且裡面還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這原本就是一首贈別詞,但是詩人描寫的妙趣橫生充滿了哲理,一開篇便直擊人心,最後兩句更是至理名言,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最值得我們一讀。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詞,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寫得很深刻
    蘇軾是北宋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大文豪,不僅詩歌寫得好,另外他的詞也是一絕,同時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作為一位全能型的天才,蘇軾身上的天才特徵,在他的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除了很抒情之外,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朱敦儒最灑脫的一首詞,極富浪漫色彩,開篇十四個字便驚豔千年!
    據《宋史·文苑傳》記載,朱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朱敦儒至京師,欲授以學官,朱敦儒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終因鄙棄世俗和權貴,拂衣還山。在從京師返回洛陽的途中寫下一首《鷓鴣天·西都作》,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理想和志向。鷓鴣天·西都作宋代: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兒時的美好一去不復返,記得那個時候讀辛棄疾的詞是不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傷感,直到長大了之後,再次讀他的作品,突然發現那種傷感,還有那份憂愁,其實與自己極其想像,以他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來說,每一句都感人至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
  • 劉伯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深刻: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明朝的文人基於朱熹的理學思想,其實在思想上是被禁錮了,不過劉伯溫這種大家,他又是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體系,這在他很多的詩作中就有體現,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哲理,譬如這首《絕句·人生無百歲》,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極為真誠,也很是深刻,詩人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朱敦儒這首詞把亡國之恨,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後兩句更是直擊人心
    朱敦儒作為北宋後期最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很多作品裡,也是處處能夠感受到他對於亡國之後的悲痛之情,特別是他的這首《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更是他逃離到了金陵之後,亡國之恨描寫的最為傷感的一首詞,通篇描寫得極為悲痛,字裡行間更是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其實作為一位普通的讀者,讀劉禹錫這些無比唯美,另外有充滿哲理的詩作,只要能夠真正地讀進去,並且把裡面的那一份哲理為自己所用,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一定是會有幫助。其實唐詩它主要還是以抒情為主,並不像後來的宋詩完全是偏向於哲理,但有的詩人還是喜歡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融入進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他們的作品也是充滿了哲理,短短的幾句,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開篇的疊字句寫得很傷感,通篇充滿憂愁
    除了愛情詩之外,其實最值得一讀的還是他的思鄉之作,由於他常年在外擔任幕僚,無法陪伴在家人身邊,這也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的思鄉之作,特別是這首《憶梅》,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朱敦儒的一首最狂詞作,唯美浪漫,一開篇就驚豔千年,值得收藏!
    這首宋詞堪稱宋代詞最狂的詞作,又美又狂,一開篇就驚豔千年,寫出了最美的青春年少,值得收藏。它就是宋代著名詞人朱敦儒的《鷓鴣天 西都作》。全詞如下:鷓鴣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奏流雲借月章。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非常值得一讀!
    那麼說起宋詞裡比較的作品,那當屬蘇軾,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充滿了哲理,這也可能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雖然他非常的有才華,但是後來由於捲入了政治鬥爭,受到了打擊,也就是「烏臺詩案」事件,這件事情可以說對於蘇軾來說,那是滅頂之災,令他被貶到了偏遠的黃州,離開了當時的政治中心開封。
  • 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這詞寫得真好
    宋詞的文人都喜歡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表達對於人生的看法,這與唐詩是有區別,儘管後世的評論家認為,宋詞的哲理有些多餘,文學作品只需要抒情,有著真情實感就行,其實有了哲理更加深刻,讀者從中會所悟,這也是算是文學上的一種突破。
  • 蘇軾最曠達的一首詞,這才是我們該有的人生!
    蘇軾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有曠達。蘇軾曠達的精神表現在他的詩詞中,是他對政治榮辱、對家庭坎坷、對自然漂泊的生活以及他對文學、書法、畫作等方面的態度。縱覽蘇軾之詞,其中最能夠表達曠達的一首詞,要數那首千古佳作《定風波》。
  • 朱敦儒一首詩閒適曠遠,徹悟世情,快樂人生
    生活就如同一首壯懷激越的交響,又像潮起潮落的長江。聆聽澎湃的音樂,嘲笑自己還不如一個音符;遙觀浩蕩的江水,感嘆自己就像那一片浪花;感謝生命長河中的每一次遇見,夢繞魂牽,難捨情緣;感恩夢想天空裡的每一次浮沉,坦然自若,處變不驚。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裡面的哲理融入到生活中,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宋詞原本是不入流,這並不是說筆者在這裡譁眾取寵,當時傳統的文人,還是致力於詩歌的創作,沒有多少人去創作詞。歐陽修就曾經說過,詞只是怡情,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尚可。
  • 唐朝高僧一首哲理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旅行
    古代的文人們的作品裡,也是常常有著這種對於人生的思考,尤其是一些詩詞裡,這樣的一種思考,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那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唐朝詩僧黃櫱禪師的這首《上堂開示頌》,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整首詩也是描寫得極為抒情,同時又是充滿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這樣的詩作,其實只要讀懂了,一定是會受益匪淺。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在他的詩句中,我們總是能讀出許多人生哲理。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在詩詞的世界,有不少佳句展現詩人灑脫的一面。
  •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道盡人生哲理
    怎樣追求正確的人生價值?什麼樣子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想必,關於人生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透徹。從宋代詞作品的地位來說,蘇軾,可謂是穩坐頭把交椅,蘇軾此生有太多的身份,最難得的是他能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境遇當中切換自己的身份。蘇軾本人精通儒、釋、道,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詩詞都是出自蘇軾筆下,而這首《廬山煙雨》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這是蘇軾離世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道盡人生哲理的詩。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此人有李白的狂放,蘇軾的灑脫,寫一首蔑視權貴的詞,千古流傳
    他早年的一首《鷓鴣天》詞,可以說是他前半生的寫照,據《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終究拂衣還山。在返回洛陽後,他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鷓鴣天》詞,迅速流傳開來,一時風行汴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