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有曠達。蘇軾曠達的精神表現在他的詩詞中,是他對政治榮辱、對家庭坎坷、對自然漂泊的生活以及他對文學、書法、畫作等方面的態度。
縱覽蘇軾之詞,其中最能夠表達曠達的一首詞,要數那首千古佳作《定風波》。此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後所作,全詞皆在表達一種人生的沉浮與情感的苦樂,讀完這首詞,可以看到蘇軾曠達超脫的胸襟。
全詞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也曾為這首詞寫過一個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可見蘇軾借雨中前行,表現了雖然處於逆境,但卻無所畏懼,勇敢前行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襟。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一方面極力渲染風和雨的狂暴,一方面又告訴自己不去理會那風雨。「何妨吟嘯且徐行」,面對狂風暴雨,在雨中照常徐行。這兩句開篇之詞,旨在引出下面之情。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此乃千古名句,寫蘇軾竹杖芒鞋,面對狂風暴雨,無所畏懼,從容徐行,由這一件事,再引出整個人生,可見蘇軾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也是不畏逆境的曠達胸懷。
過片,則描寫雨過天晴的景象,呈上片所寫風雨。結尾再用「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的點睛之句,道出了蘇軾面對大自然的困境,所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對於今天的我們有著很深的教育意義。
縱觀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歷經艱辛,大起大落的一生。也正是這樣的人生,才有了這樣獨一無二的蘇軾。他的詞,總是一種大家風範,給今天的我們以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東坡之詞,你最愛哪首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