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華聲在線9月17日訊(通訊員 謝添 記者 龍騰)9月16日下午,「老長沙·新味道」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系列活動——「當代著名作家望城行」座談會舉行,吸引了中國作家協會全委、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作家、學者白描,中國作家協會全委、《中國作家》雜誌原常務副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楊匡滿等20名作家、學者參加。
「每次來望城,都有一種走親戚的感覺」「雷鋒精神在,望城盡好人,弘揚真善美,傳遞精氣神」「望城的瓷器、山水、剪紙和望城的人,這裡有太多東西值得寫了!」……座談會上,與會作家、學者紛紛發言,暢談此行感受,並為望城發展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座談會上,長沙市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介紹說,「老天爺眷念、老祖宗留下,老一輩拼搏」為望城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又用「奮鬥的苦味、創新的香味、生態的鮮味、奉獻的甜味」形象生動地向大家描述了當代望城上下齊心協力、奮勇爭先,用創新發展、生態環保理念謀求高質量發展的畫面。
據悉,作為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的子活動,當代著名作家望城行活動的啟動全面拉開了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的大幕。今年10月底,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將舉行開幕式,同時舉辦「回眸書堂山: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書法作品展」「文人丹青」、合作燒制「第二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收藏壺、「情系書堂山」筆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以歐陽詢為代表的傳統文人書法精神傳統,促進當代文人的書法創作和藝術交流,鞏固「首屆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成果,努力打造書堂山「楷聖」故裡文化特色品牌。
附
望城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快來看他們怎麼說
白描:中國作家協會全委、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作家、學者
望城是「楷聖」歐陽詢的故鄉,歐陽詢成就大名是在長安城,與我老家陝西有很大淵源。每一次來望城,有一種走親戚的感覺。
楊匡滿:中國作家協會全委、《中國作家》雜誌原常務副主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作家
對於望城,我是帶著朝聖的心情而來。「楷聖」故裡書堂山,千年陶都銅官窯,都是漢唐的見證。望城也是一座生態之城,可以尋覓山水的秀美,享受大自然賜予的寧靜。
寇宗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詩刊》編委,詩人、作家、畫家
小時候,祖母告訴我,古代的錢幣用的就是歐陽詢的字體,因此我對他有很深的印象。來到望城,來到書堂山,我是懷著敬意和崇敬之情而來,踏尋「楷聖」曾經的足跡。
劉家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家獲得者
望城細雨潤心田,銅官陶藝妙無言,歐陽閣內詢書道,湘江待客浪花甜。在細雨中,望城人待客周到和熱情,雅致和務實,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唐吟方:《收藏家》雜誌編輯部原主任,著名散文、隨筆作家、書畫家
是否可以把關於歐陽詢的拓本、文獻都收集起來,建一個歐陽詢書法博物館,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展出,相信對傳承弘揚傳統文化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高玉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散文百家》雜誌主編,作家
我覺得望城可以打造兩個「高地」:一個是依託「楷聖」故裡優勢,打造中國書法高地,尤其是中國文人書法的高地。另一個是打造以雷鋒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設高地。
方英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書法家
望城是一個剛柔兼濟的地方,湖湘文化的經世致用理念在這裡深入人心。望城是一個仁義盛行的地方,雷鋒精神在這裡得到不斷傳承和創新。
黃河清:福建省文聯機關黨委書記,散文作家、畫家
望城是一座盼望之城,名望之城,紅色之城。建議把紅色資源保護好,進一步推進生態興區、文化興區、產業強區和旅遊富區,讓這裡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