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看過電影阿拉丁神燈,都被其中真摯美好的愛情所感動,其實這部電影的賣點不僅僅是愛情,還有其傳達的哲學與人生的一面,特別是第三個願望,讓人十分感動,比之愛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阿拉丁許下第一願望之時,他便問精靈,為何不給自己自由,而精靈則表示需要主人許願,他才能實現自由。但精靈同時也表示,大家都很貪婪,許的願望都是金錢、愛情或是權力和力量,沒有人許下願望,恢復他自由。當時阿拉丁便表示最後一個願望會給他自由。
故事的結局阿拉丁果然兌現自己的諾言,給精靈自由。在這個點上,電影給出了特寫鏡頭,精靈並不相信阿拉丁會兌現自己的承諾,因為他已經習慣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對自己的自由不再心存幻想,於是他像工作一般提醒阿拉丁:你只有最後一個願望了……
你可以許願,刪除公主只能和王子結婚的這一條法律,他可以辦到。
你可以許願,重新變成王子,變成真的王子和公主成親,他也可以辦到。
但阿拉丁都沒有選擇,他鄭重地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給了神燈裡精靈的自由,許下願望的那一刻,精靈不敢相信自己的枷鎖已經消失,眼含熱淚擁抱了阿拉丁,顯然,在神燈裡呆幾千年,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阿拉丁做到了,他感受到了人類的善良、友好、包容和犧牲精神,要知道,最後一個願望一旦許完,阿拉丁很有可能再也追不上公主,重新回到小偷的混混生涯。
但阿拉丁沒有,阿拉丁選擇了幫助別人,這部影片的哲學含義於是提拔到一個高度: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大家都忙著自己自私自利地實現自己的欲望,但總有些人心存善良,想著給以別人自由與美好,這才是人性中如鑽石般的品質。
人類的貪得無厭眾所周知,但善良,真正的善良卻如鑽石般難以尋找,一萬個人裡面也找不出一個,而原作與影片告誡大家的都是人類需要修煉美好的品質才能獲得更好的結局,雖說童話是如此、影片是如此,可現實生活中,又有誰能克制人性的貪婪和無恥呢?想必,絕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第三個願望裡面,索取更多的金錢、美女和權利吧。
於是,鑽石永遠都是鑽石,人類關於貪婪和自私的秉性總是演繹一出又一出難以收拾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