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中的「核武器」,大錘真有800斤嗎?外國一門武術告訴你真相

2020-12-20 騰訊網

冷兵器五花八門,可是說起來好像誰都有剋星,若論哪一件兵器可算"天下無敵"的終極武器。恐怕只有堪稱神鬼附體的大力士武將們才能使用得起的"大錘",才能夠得上這個稱謂。

錘是古代冷兵器時代中外皆有的一種重量級打擊武器。錘在上古一般寫作"椎",在戰國時期就有許多使用事例,如張良就曾經僱傭大力士使用大鐵椎阻擊秦始皇。

錘的外觀各種各樣,最初的形狀大多像類似狼牙棒一樣的槌狀,後來演化為常見的圓球狀,或者帶有瓜辦一樣的"金瓜",也有四方八稜型。大小不同而決定它重量以及殺傷力的不同。最終也決定它的使用者的"名氣"大小的不同。

錘家族中最常見的當然是普通武士使用的重量小體積也小的錘,錘體相當於一個小甜瓜大小,有一個形象的名字"骨朵",一般重量在2斤至5斤之間,考古上多有出土文物。

▲骨朵就是一種可以在普通武士中普及的錘,但殺傷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這種"骨朵"一般配有長柄,可以作為砸、打、磕、杵為主要技法的長兵器。尤其對身穿重甲的武士,是個可怕的"剋星",一擊便擊破擊扁鎧甲,使敵人喪命致殘。由於其威力可怖,所以骨朵還被作為一種儀式化的儀仗器,像斧鉞一樣具有象徵和威嚇作用,持用這種禮器的武士叫做"金瓜武士"。往往伴隨君王身邊。

▲伴隨皇帝身邊的"金瓜武士"

不過人們之所以對於錘如此印象深刻,還是由於中國傳統文藝如評書戲劇中刻畫了大量極富傳奇色彩的"大錘神將",這些幾乎擁有"天神一般"神力的武士,個個竟然能夠揮舞重達數十斤甚至幾百斤的大錘!足矣震撼每一個聽眾觀眾!所以,錘作為一種武器,最引人入勝的還是那些"神化般"存在的"大錘"。實際上超過10公斤以上的錘,由於動能勢能都太大,所以揮舞半徑不宜太長,動作容易失控,所以一般不用長柄,而使用短柄。

之所以把重量級的大錘稱作冷兵器中的"核武器",是一點不誇張的,重量超過10公斤的大錘,錘體碩大,揮舞起來勢不可擋,如何兵器都不能阻擋,一來根本擋不住,二來檔了就會被打壞。所以,大錘成了冷兵器中的"無敵霸主"。用法有涮、曳、掛、砸、擂、衝、雲、蓋等。

由於勢大力沉,動作會比其他武器遲緩,所以運用上必須力求主動,先發制人,一旦被動招架,就容易被尋找破綻落敗。

所以說,儘管大錘無敵,但用者有敵,對付大錘,有效的辦法,只有尋找空擋間隙,攻擊使用者,而不可拿自己兵器與大錘硬碰硬。

▲存世的金錘實物

這樣一來超重的大錘,為了不被敵人"乘襲",就不能由那些力大笨拙、行動遲緩的"夯貨"使用,必須要求由力大無窮而又武藝超群、矯捷靈活的武士使用。所以在我們熟悉的使錘經典人物,大多都是英姿勃發、靈活機智、力大無窮的年少英雄。

熟悉《隋唐演義》、《說嶽》等經典評書的朋友,恐怕沒有誰不對"八大錘"的威名不如雷貫耳的,沒有誰不為李元霸、裴元慶、嶽雲等力大無窮的小將軍們個個能使用幾百斤的大鐵(銅)錘而驚悚吞舌的!古典傳奇中記錄保持者非李元霸莫屬,這個"雷公投胎"一般的怪人竟然一人能揮舞800斤的大錘!十足的人間版"巨靈神"。

當然,如何有足夠理性的人都會明白,800斤的大錘絕對是一種文學誇張,就如同李元霸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一樣。不過,800斤沒有,歷史上80斤重量級的武器還是有的。比如嶽雲就是一個歷史上真實的使錘高人,《宋史》載:雲,飛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呼曰"贏官人"。飛徵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宋代八十斤,合現在50千克左右,每個大錘重25千克,看來,《嶽飛傳》中嶽雲雙錘160斤,雖然也誇張,但還是相當有歷史依據的,不像李元霸純屬虛構 。

但是,即便兩支大錘80斤,或者50斤,還是顯得過於沉重,所以普通人難免生疑:古代到底能不能使用這樣沉重的武器作戰呢?到底該怎樣才能嫻熟穩妥的使用這樣令人力不從心的武器呢?

造成人們這種疑慮主要還是現在太難看到有人能用正確的訓練方式,熟練掌握它的要領。所以才會生疑。

不過,國外倒是有一些國家,完整的保留了使用大錘的訓練磨礪的技法,能夠很好破解人們的疑慮。

▲印度、波斯這樣盛產大力士的國家,更受武士喜愛

大錘不僅中國古代有,其實世界各國,尤其那些盛產大力士的種族,對大錘更加痴迷熱愛,普及程度遠遠不是整體上略顯"單薄孱弱"的中國人可比的。

古代印度、波斯都是酷愛大錘的國家,印度早在上古神話中,就有無數愛使用大錘的神祗,比如據說是孫悟空的原型的印度神猴"哈奴曼",它的武器就是一把十萬八千斤的大錘,看來金箍棒的原型非大錘莫屬了。現實中也歷代都有大量使用大錘的武士,波斯同樣如此。

▲孫悟空的原型—印度神猴"哈努曼"就使用大錘做兵器,所以某種意義上孫悟空的"金箍棒"原型其實就是大錘

▲然而,印度伊朗直到現在還存在"實錘武藝",這就讓人不再懷疑大錘是否只是傳說

大錘在印度波斯不僅歷代都有無數使用者,而且兩個民族都對大錘如此熱愛眷戀,以至於,直到現在,印度伊朗都保留著一套深受民眾喜愛、參與廣泛的大錘練習體育項目,成為印度伊朗武術的一張"名片標籤"式的存在。

這種專門培養"大力神"武士的武技起源於古代波斯,在中亞流傳影響甚廣,後來通過帖木兒軍隊以及其後人建立莫臥兒王朝,得以在印度傳播。這種波斯風格的武藝被稱作"zurkhaneh",這是以它練功的場所命名的武藝體系,並不是單一某種武技,而是許多武技的綜合名稱。

古代波斯武人聚集在"zurkhaneh"練功,類似日本道場,中國"練武廳"一樣的八角型土坑式道場。據說這種深挖出來的八角型深坑,能夠聚集積蓄能量,武人在此練功,即便坐著休息都可能獲得前輩留下的神力的"灌輸"!當然這是一種宗教迷信。

波斯印度武士們由一名德高望重的師傅傳授各種武藝,最大特色就是都格外注重力量的磨鍊,他們拉鐵弓、摔跤、舉厚重的門板(以便戰爭中推開城門)……

最經典的武技就是練習揮舞MIL大木錘!這是一種用榆木、核桃木等密實沉重的木材特製的大木槌。像天平砝碼一樣,從低到高,有一系列重量不同、大小不同的MIL木錘。

不過最輕的也有10公斤,最高的竟然真的達到百斤!波斯武士就每天用這樣的大錘不停揮舞,練習格鬥動作。所以最終就能擁有可怕的神力。無怪乎波斯兵器中有大量"牛頭錘"這樣連鬼神都能擊殺的兵器。

▲流行於伊朗印度的"實錘民俗體育",告訴你大錘高人是可以練成的

▲伊朗的古代銅錘,裝飾更加華麗,顯示了人們對這種武器的摯愛

人們看看這些原本和自己差不太多的"凡人",如何在嚴師訓教下,刻苦訓練,最終成長為了看似不可能的"大錘高人",就會相信,古代那些"八大錘"的英雄傳奇,其實都是非常有真實依據的。

相關焦點

  • 嶽雲錘重八十二斤,李元霸的真有800斤重嗎?
    所以,這也造就了各類演義小說均喜歡增加一個或多個用錘的人物,將整個武將的平均武力值抬高到一個令眾人仰望的地位。慢慢地,錘變得越來越大, 也越來越重,終極版的李元霸就出現了。如果用錘的是敵人,那麼己方人員勢必爭先而上,必須殺了對方,增加自身武力值,揚名立萬,名垂千古。如果用錘的正義方的人物,那往往更是萬民敬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 古代武將真的力大如牛,使用上百斤的武器?讓出土文物告訴你真相
    原文標題:《古代武將真的力大如牛,使用上百斤的武器?讓出土文物告訴你真相》關於古代武將們的武器,經常看歷史劇的朋友可能都會有深刻的印象。那些名將們的武器,可以說有一個共同點:沉。比如李元霸手中那擂鼓甕金錘,單只足足得有四百斤重。關羽那把著名的青龍偃月刀,會讓人覺得自己可能舉都舉不起來,更別說掄起來殺敵了。而楚霸王項羽居然力能舉鼎,想必這手中的武器也絕對分量不輕。但這些印象可能並不符合事實。古人提著嚴重超重的武器上戰場的情節,可能是小說和電視劇為了塑造人物而進行的誇大。
  • 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有多少斤呢?
    那麼現在李元霸手裡的大錘是多少磅?不是你想的那樣!第一個英雄,李元霸,手持800斤雙錘,一人一馬,半天只殺了65萬反賊,戰鬥力出眾。第二個英雄打400斤黃金,第三個英雄雙打300斤,而秦只有60斤。雖然這純屬虛構,但可以看出古人熱衷於「信口開河」來無限放大武器的重量。在《西遊記》中,他們的體重開始超過一萬公斤。
  • 獨步當時看《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冷兵器
    胍肫,大腹也,謂其形如胍而大,後人語訛,以胍為骨,以肫為朵(其首形制不常,或如蒺藜,或如羔首,俗亦隨宜呼之)。」大意是說骨朵這種兵器,用鐵或硬木製成,像長棍子,前端安裝有石質或金屬的頭。骨朵的頭有蒺藜形、蒜頭形等多種。
  • 中國古代冷兵器中國古代冷兵器講解:十八般兵器究竟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
  • 中國冷兵器百科全書,還原我們血脈中的刀劍夢
    捧書而讀,如痴如醉,恨不能穿越回去送給當年的自己一本,笑對當年那個小孩說:你想知道的問題,都有了答案。中國到底有多少種冷兵器?這個問題似難以回答。我們常以「十八般武藝」作為種類眾多的武器的總稱,並衍生為各種技能的統稱。這樣的說法早至宋元時代即已出現,而這十八般中所包含的細項也多有不同。
  • 古代武將遇見使錘的人為什麼都躲著走?錘有一個隱秘功能令人生畏
    反觀在持續五千年的古代戰爭史中,冷兵器的發展和進化則一直在較低水平徘徊,其發展進化速度和威力,遠遠無法同現代兵器相比,但其在古戰場上所扮演的角色,依然是僅次於人的第二大關鍵因素
  • 李元霸使用大錘,水滸中有使用大錘的武將麼,古代兵器真有大錘麼
    文 / 布衣如是說 短篇小文之六 水滸傳》中也有使用錘類兵器的好漢。原著中混世魔王樊瑞,使得一手流星錘,但他擅長法術,所以流星錘並不常用。
  • 功夫女孩演練流星錘走紅,網友笑稱:「女俠饒命!」
    近日,河南鄭州一女孩演練軟兵器流星錘的視頻在網絡走紅。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不僅能輕鬆玩轉流星錘,熟練使用的兵器還有很多,繩鏢、九節鞭、雙節棍、紅纓槍、短刀……她都耍得有模有樣,「真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這位被網友稱為「真女俠」的姑娘名叫延妍,是一位武術教練。
  • 校場:刀劍棍棒等冷兵器如何在現代軍隊中大發神威
    最近,由於種種原因,樸刀一類的冷兵器又開始在軍迷群體中流行起來。從石器時代的簡單石塊,再到超高音速武器俯瞰地球的21世紀,武器的發展已經今非昔比,那麼是什麼能讓有著悠久歷史的冷兵器重新煥發第二春呢?冷兵器在人類文明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我們熟悉的有:刀槍劍戟斧鉞勾叉,鏜棍鑠棒鞭剪錘抓拐子流星。
  • 古代名將兵器有多重?82斤的關刀不算什麼,他的槍足足有100公斤
    熟悉冷兵器戰爭的讀者都知道,一件稱心如意的兵器對一個將士的重要性。其不僅能夠增加將士在戰場上的生還率,更能助武將在戰爭中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 如今物質生活優渥的現代人為何拿不起古人的冷兵器?
    了解歷史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在以冷兵器為主要戰爭武器的古代,雖然中國的冷兵器駁雜繁多,但最為常規也使用最為廣泛的冷兵器無外乎就是刀槍矛弓弩,至於其他兵器雖然名字也較常聽說,但在實際戰爭中卻大多是使用這五種冷兵器。甚至最為有名氣的冷兵器--劍,在戰爭中使用的覆蓋率也並不高。
  • 《隋唐演義》李元霸的雙錘重800斤,換算成現代重量有多少斤呢?
    共重800斤。2、第二條好漢,天寶大將宇文成都,兵器一根鳳翅金金鏜,重320斤。3、第三條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兵器一對八卦梅花亮銀錘,重300斤。4、第四條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兵器兩柄板斧,重160斤,被壓成肉泥。
  • 冷兵器時代的刀客,為什麼要在刀上掛環?原來竟有這種功效!
    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在我國歷史上可謂是源遠流長,尤其是在槍炮子彈等熱武器還未問世的冷兵器時代,中華武術的門類和派別更是不勝枚舉。簡單來說,單從我國歷史上冷兵器的種類來看,光是人盡皆知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棍棒槊鏜,拐子和流星」這十八般兵器就已經有如此多的類別。
  • 盤點中國古代那些冷兵器和使用它的代表人物(二)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刀、劍、矛、鞭、鐧五種冷兵器和使用它的代表人物,我們這期繼續為大家介紹其他冷兵器。1.戟。代表人物:呂布。呂布使用的戟名叫方天畫戟。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戟。在《三國志平話》記載呂布之戟長一丈二,虎牢關之戰,呂布用戟橫掃十八路諸侯。戟其他使用者還有項羽 、薛仁貴、李靖、郭子儀等。2.弓。代表人物:李廣。
  • 老尚叨叨:王者峽谷裡鍾無豔的大錘
    鍾無豔的大錘確實厲害,老尚曾經試過,一個暗影戰斧加上一個破軍,然後出肉裝,躲在草叢裡面陰人,一個二技能下去能把對面的小魯班砸死,毫不誇張。鍾無豔雖然是女子,但是手中的大鐵錘卻是個bug,憑藉一桿大鐵錘瘋狂輸出,在峽谷裡面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 古代冷兵器中的「冷門奇兵」,你認識幾個?
    拐,中國傳統的武術器械之一。起初是由民間老人的拐杖而演變成的一種武術器械。有鐵製也有木製。鏜,中國古兵器之一。由槍發展而來的,早在隋朝就已存在。筆撾,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長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筆,純以鐵製,其重量不亞於斧鉞,舊式儀仗中時見之。也稱為"抓",有長械、短械、軟械三種之分。撾的使用方法融有長矛、大斧等長柄重械的技法。撾頭似斧腦可宕擊,撾筆似斧刃可用斧之劈撩之法,伸直之撾指則如矛尖,用以戳扎,撾柄似矛,杆可撥可撩。
  • 中國尚武文化,十八般兵器之三,鞭鐧錘抓
    這十八類兵器代表了中國武術文化和中國尚武文化的精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武」文化,而且別具中國特色,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施展中國武術方面,都是為中國人而量身定做的,無論長短武器,都可以做到招式靈活多變,方法多樣從不死板,而且中國武器具有無限包容的特性,在實戰過程中,也會學習兼容其他民族武器的特點,在曾加殺傷力的同時保證武器的實性和靈活性,最終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十八般兵器
  • 冷兵器看起來那麼重,難道是因為古人比現代人力氣大?
    在冷兵器時代,兵器的重量是發揮兵器威力的重要條件之一。我們看看古代的兵器,有鐵錘,寶劍等。先說說寶劍,至今傳下來的寶劍多為鐵質的,鐵製品一般非常沉,更不用說古代人帶著它行走,揮舞它作戰了。一個武功蓋世的大俠,隨隨便便能拿起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兵器。那麼,古代人的力氣真有這麼大嗎?
  • 看了清軍這些制式兵器心都涼了:「大錘」也就五六斤 火銃看著像...
    近來一直有人對李元霸「一對大錘八百斤」津津樂道,對此筆者只能呵呵一笑,因為稍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李淵是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老三,他下面還有個弟弟叫李元吉。李玄霸之所以又叫李元霸,是因為後來有個皇帝叫愛新覺羅玄燁,寫書的和說書的為了避諱,這才改成了李元霸,其實在筆者看來,要是改,也應該改成人家的本字,叫李大德,只不過這名字沒有李元霸那麼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