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2020年年會上,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第六屆會長於布為教授針對「基層麻醉科的醫生如何去培養教育」,重點談了兩方面問題:
於布為教授
第一方面問題,基層麻醉科醫生要有內在動力。要加強學習,提升知識儲備和操作能力。我們是這麼走過來的,圖書館裡有很多麻醉學書籍,還可以通過讀網課、看各種學術會議的視頻講座、或是自己在家認認真真讀上一兩本麻醉學科的手冊、教科書,都可以獲得很好的進步。其次,是外部的力量的推動。麻醉學科是一門技術驅動型的學科,很大程度上依賴所處單位的基本裝備。所謂基本裝備,每個手術室都有一臺麻醉機,每個麻醉機上都有一臺生命體徵的監護儀,還要有一些基本的除顫器、推動泵等。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足以保證患者不會發生因為麻醉導致的直接相關的死亡,這就做到了第一步。
第二方面問題,麻醉科基層醫生的成長要積累更多經驗,但基層醫院往往還受限於另一問題,由於醫生手術能夠開展的種類相對偏少,因此除麻醉協會、醫藥教育協會組織的下基層講課等活動以外,應鼓勵類似辦科主任培訓班一樣,每年有2-3天的集中理論培訓,以及到大醫院參觀等。科室骨幹也要有計劃的選派到城市大醫院,進行半年到一年的進修學習形成骨幹,科室由主任加上2—3名骨幹,整個科室的環境狀態就改變了。此外,科室組織定期要參加學術活動,創造機會到大醫院進修,有一年的操練,至少要有半年的高強度的臨床麻醉操練。科室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討論制度,不斷地把學習氛圍建立起來。鼓勵將科室病例討論過程放到網上,能夠讓各個醫院的麻醉科主任、醫生看到各自觀點。
中國要形成廣泛參與的學術討論風氣,不好的是什麼?我一說你這個觀點不對,就認為這個人跟我有仇、專門給我搗亂,以後我不理你!像小孩過家家一樣,我們沒有學術討論的風氣。
希望今後這三年,基層應該和醫師協會總目標相一致,實現基層麻醉科醫生整體提升,不只是單純培養一個人的問題。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