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和山東省等四個省市開始第一年實施「3+3」新高考模式,統考科目+選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其中統考科目即第一個「3」採用卷面原始分(滿分450分),選考科目即第二個「3」採用等級賦分(滿分300分),計入高考總成績。現在高考結束了,隨即進入志願填報程序,在「3+3」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該如何預估高考成績呢?筆者談三點個人見解,供考生們商榷與參考。
首先、統考科目即語文數學英語第一個「3」,還是比較容易估分的,並且所佔分值較重,比例高達3/5,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新高考中的統考科目即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是以卷面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的,也就說,高考試卷考了多少分,高考成績就算作多少分,不涉及等級賦分;並且這三科成績的滿分成績都是150分,合計450分,佔據了高考總成績的60%,可謂舉足輕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本次高考的成敗,不容有失。考生對於統考科目成績的預估,有著多年的現成經驗,對照網上公布的參考答案,就可以客觀公正地給自己預估高考統考科目成績了,筆者這裡不再贅述!
其次、選考科目即「六選三」第二個「3」,採取等級賦分形式計入高考成績,佔總成績的2/5,給考生預估成績造成較大困難,但也有辦法。新高考「3+3」如此規定高考賦分制: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6個科目卷面分滿分都為100分,它是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只用於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按照相關等級賦分的算分規則,考生的高考分數取決於當次選考科目成績全省的排名;同時等級賦分的結果之一,就是不管哪門選考科目,當次考試都將必然會「誕生」1%的滿分考生;簡單來說,就是將所有考生成績進行一個高低排行,在這排行中劃分為不同等級,賦予不同的等級分。
再者、2017年就已經實行「3+3」新高考的「上海模式」,可以為山東等地的考生提供現成的參考依據,據此來換算等級賦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根據《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從2017年起,高考總成績將由統一高考成績和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總成績為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每門滿分70分,成績將按照等第呈現。這一模式,和今年山東等第一年實施「3+3」高考新模式的地區提供了重要的估分參考依據,據此考生可以比較靠譜地預估出自己的高考總成績,雖然可能有些差距,但是差距不會太大,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山東新高考第一年,選考科目實行等級賦分制,考生如何估算分數」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二個「3」的成績怎樣預估方面:一來需要看自己所選的「3」科高考成績在全省的排名情況,最高分肯定計滿分100;二來有上海、浙江等地近三年的現成經驗可循,考生可以對照參考進行預估自己的等級賦分基本情況,應該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