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積澱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歷史芳香醇厚.時間的長河在不停地流淌,歷史也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戰鼓雷霆的年代,亦或是那「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意時光,感受勝者為王的喜悅、敗者為寇的悲涼,亦或是哪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慘烈、採菊東籬下的淡泊無爭,深思古人們睿智的哲思與遺留給後人的教訓.下面請跟著小編的步伐走進歷史人物的傳奇事跡。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蘇軾一生風雨,一生坎坷。
而,無論他走到哪裡,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裡的天空中,響徹在那裡的人們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風雨任平生」道盡了千古的真理,讓人懂得用開朗、寬容、豁達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物;讓人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人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大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邊」「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是他歷經風雨後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來面對如畫的江山,如夢的人生。 對於蘇軾來說,最難的事,不是屢遭貶謫的政治失意,也不是經常發配蠻荒之地的生活清苦,而是無書可讀,那才叫難過啊。不過他腦瓜一轉,就想出了新的點子。他發明了一種「八面受敵」讀書法,「每一書皆作數過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每一本書要讀上好幾遍,每一遍都只帶著一個主題去探求、去研究,這樣就好像讀了好幾本書一樣。晚年時謫居海外,手頭的書少得可憐。
一次偶然得到柳宗元的一篇文章,於是橫看側看,敲骨吸髓,何止八面,幾乎每個字都玩味了數遍。 後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一位父母官。後來修了一祠廟來緬懷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堂裡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餘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呼「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什麼「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蘇東坡是關東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記載了蘇東坡的崛起。 赤壁沉澱了蘇東坡的不屈。赤壁訴說著蘇東坡的豪邁與詩情不朽。 赤壁只因蘇軾而光芒四射。大家喜歡小編的文章嗎?喜歡的朋友們點讚收藏啊!,明天同意時間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