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幫菜的穿越之旅!從饃都吃到魔都~

2020-12-19 西安文旅之聲

西安東亞飯店

開業百年之久的上海菜老字號

從1916年創建

隨著西安交通大學同期西遷

至西安的老字號餐飲品牌

憑藉濃鬱的上海經典本幫菜的風味

在西安美食界佔下了一席之地

成為古城上海菜的金字招牌

不僅吸引了西遷的上海食客光臨

也徵服著西安人的味蕾

西遷人在西安的「上海之家」

1916年,創建於上海南京路

1956年,為支援西北建設,遷至西安

1978年,成為西安市首家旅遊涉外飯店

64年前,一紙西遷令

上海交通大學上萬名師生義無反顧

為支援建設大西北

從上海來到西安

由此生長出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

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的西遷精神

為幫助初來乍到的西遷人

克服飲食困難

上海東亞飯店大到經理廚師

小到座椅餐具整體西遷紮根西安

打造西遷人在西安的「上海之家」

東亞飯店的上海餛飩

甜、鹹豆漿,油條及小籠包子

也成為西安人難以忘懷的味道

人們對這份味蕾的記憶

也伴隨著飯店的成長而綿延

品嘗「吃記憶中的味道」

經常光顧東亞飯店的食客

有很多是從小吃到大

出去工作以後再回到西安

還是會來這裡吃飯

在這些人的心裡

東亞飯店是否是

「正宗的上海菜」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這就是他們喜歡的上海菜

飯店負責人朱經理回憶,自飯店在國慶重新開業以來,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有個老兩口,開著三輪代步車,專門從東郊趕到東亞飯店「吃味道」,讓人很是感動。

翻開飯店菜單

老本幫燻魚、糖醋小排

紅燒划水、桂花蜜汁藕

國宴獅子頭等

都是每桌必點的招牌菜

雕刻時光

桂花藕口味軟糯香甜

糖醋小排外酥裡嫩

紅燒划水菜品色澤紅亮

滷汁稠濃、肥糯油潤、肉滑鮮嫩

……

當然最特色的還是國宴獅子頭

入口即化,食客們讚不絕口

阿姨爺叔掐著時間點來吃

守護經典味道的同時,又不忘與時俱進

各類家常菜、小吃、牛肉麵

排骨麵、陽春麵、蔥油麵

大餛飩、雞絲米線等創新特色菜品

為老字號注入新的元素

迎合更多大眾口味的需求

但凡經過飯店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

千萬不要以為發生了什麼事

他們都在排隊吃飯而已

碰到像中秋節這類節日

光是接待顧客,最多有超三萬人次

有人說吃味道,更是吃感覺,吃情懷

西遷人塵封的老上海記憶

與往昔的老上海歲月

都被這裡令其魂牽夢縈的

「濃油赤醬」勾起

對於西遷人和部分老西安人來說

他們留戀的味道,就在東亞飯店

把好質量關最重要

走進東亞飯店

大上海留聲機裡的音樂

縈繞於耳

仿佛讓人置身於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舒緩,優雅,又有格調

「店門口的留聲機」

店內沒有什麼刻意誇張的裝潢

簡單而大方的藍綠色吊燈

垂掛在桌子上方

桌子、椅子,甚至桌布

典雅古樸的裝飾

滿滿的老上海氣息

自然、清新,海派極簡風

如同在自家的餐廳

「緊抓菜品質量、飯店服務

這才是最本質、最核心的」

飯店負責人朱經理說

飯店對出品質量做到精準達標

比如獅子頭,當天做當天賣

響油鱔糊的鱔魚必須是鮮活的

還有四喜烤麩的烤麩等

部分原材料都是從上海直發到西安

「為什麼覺得東亞飯店好,還想來?因為我們在意每一位顧客,用心做、做得好吃,用心服務,讓客人滿意,就這麼簡單。」

這一份堅持

一份獨到的匠心

是東亞飯店餐飲人對於老字號的執著

本幫菜的廚藝

經過幾代人的傳承

一直保留著地道的上海味道

上海味道

回溯過往時光

靜下心來吃一頓飯

一起尋味老上海

一起滿足心中最純粹的本幫情結

在這裡體會

西安的「上海」味道和故事

來源;西安旅遊集團

攝影:徐楠 | 編輯:輕塵

校對:洪敏 | 審核:庭燎

相關焦點

  • 饃菜湯怎麼做好吃?饃,菜,湯三個部分都很重要
    東北人是比較喜歡食用麵食的,除了水餃,麵條之類的食物以外,包括饃菜湯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很多人平時都會自己製作饃菜湯,那麼饃菜湯怎麼做更好吃呢?
  • 上海的本幫菜為啥吃起來偏甜,這其實是一個假象
    相信大家有機會去上海時,都曾品嘗過魔都的本幫菜,許多人第一次吃本幫菜時,第一印象就是偏甜,但是上海菜真的是偏甜嗎,大家都知道本幫菜的風格是濃油赤醬,那這種風味是怎麼形成的呢,小編簡單來給大家做個梳理。那為什麼本幫菜的口感似乎有些偏甜呢,這種說法有錯有對,準確來說應該是鹹鮮甜同時入口,之所以感覺是甜,是因為人的舌頭感知甜味的細胞主要分布在舌尖,因此甜味是大腦中最先感受到的,而且甜味會給人帶來愉悅感,對於大腦的印象會比較深刻些,所以造成很多人認為本幫菜偏甜的說法。其實細細品嘗本幫菜後會發現,其實還是能感受到鮮、鹹、甜的多層次口感。
  • 蒸菜饃的家常做法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道農家風味的麵食蒸菜饃,在我們這裡主食是麵食,平時饅頭吃得多了換一下口味,它的做法也很簡單,按照我給大家介紹的方法保證你吃到別有一番滋味的菜饃,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做吧。食材明細:麵粉500克、韭菜100克、臘肉、香菇、芝麻油、鹽、胡椒粉、油。
  • 探店丨打卡上海人心中的初代「深夜食堂」蘭心餐廳,開啟經典本幫菜尋味之旅!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許多上海人心中的初代「深夜食堂」——蘭心餐廳,採訪蘭心餐飲董事長鄭瑞芳,請她與我們聊一聊傳承33年,陪伴一代人成長的「本幫咪道」。 蘭心餐廳陸家嘴中心店2017年蘭心餐廳開始開設分店,逐漸把餐廳品牌擴張到上海的各個角落,不僅餐廳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菜品價位還保持了高性價比,此次採訪前往的蘭心餐廳浦東新區華潤時代廣場店便是老本幫菜的時髦新演繹~ 蘭心餐廳浦東新區華潤時代廣場店編輯到店時剛好趕上午餐高峰
  • 國潮本幫菜館,一波回憶殺,讓你吃到像是外婆家裡做的家常菜
    都免費!紅燒肉、草頭圈子...不僅有正宗本幫菜還有小時候最愛的炸串、豆花、小餛飩!上海美食攻略×煌庭大院80年代「國潮本幫菜館」火了多年的本幫菜館,突然玩起了國潮。熟客來都是閉著眼點,完全不踩雷~聞到外婆家的飯香味黃魚鯗紅燒肉最能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特色的紅燒肉,一上桌就勾起了食慾。
  • 國慶魔都遊,尋味老上海的經典本幫菜
    國慶上海遊,一定要嘗嘗上海本幫菜,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吸取了蘇、浙、皖等地菜系的精髓,形成了甜鹹適宜、濃淡兼長、清醇和美的獨特風味。本幫菜色濃、味厚、滷汁滲透到菜餚的內部,特別入味,但也不乏清淡素雅、鮮嫩美觀。油爆蝦油爆蝦是地道的上海本幫菜。
  • 吃貨家常菜:用電餅鐺做的南瓜菜饃,27%的人沒吃過!
    11、電餅鐺裡一次可以放兩個南瓜菜饃!12、翻過來,別糊了!13、朋友們,南瓜菜饃就做好了。很簡單吧!老鐵,別忘了關注我們哦!每天更新美食美圖,請您欣賞!用電餅鐺做的南瓜菜饃,27%的人沒吃過!
  • 上海好吃到一絕的8大本幫菜,全吃過口福不淺
    上海,中西文化在此融匯交織,曾經的"十裡洋場"老上海,如今日新月異的繁華"魔都"。隨著生活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上海旅遊。那麼上海有哪些好吃到一絕的本幫菜呢?本幫菜是什麼?本幫菜是上海人結合淮揚菜等多個菜系融合而成的菜系,主要特點是油濃、醬紅,鹽淡適中,風味原汁原味,醇香可口。
  • 「上海老字號指南之一」:上海的老味道,那些本幫菜的老字號菜館
    前兩天看到好幾篇文章,都是講上海的老字號,但有的對這些老字號的來歷、故事或者特色,語焉不詳;有的連老字號的概念都沒有搞清楚,連只開了十多年的店家都稱為老字號,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所以老派爺叔就來寫寫上海的老字號。今天就先來說說老字號的本幫菜館。
  • 【記憶】坐49路公交,來一趟魔都穿越之旅吧!
    有這樣一趟公交線路,它就在魔都的這些街區穿行,當乘客置身車廂內,車窗此刻就會化身歷史螢屏,城市的精華和底蘊不斷呈現。這就是49路!讓我們跟隨TA來一次穿越之旅。149路的前世今生上海解放初期,為調整線路布局,發展南北交通直達線,加強上海西區與中心城區的通勤線路,1956年之後,相繼開闢了41、42、45、49路等線路。
  • 上海必吃18道本幫菜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本幫菜主要取用本地魚蝦蔬菜,以紅燒、蒸、煨、炸、糟、生煸見長。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用濃油赤醬概括。品味鹹中帶甜,油而不膩。那麼來上海必吃的本幫菜有哪些呢?就讓來帶你探探路!1.紅燒肉肉食「動物」每次看到紅燒肉,都會忘記自己要減肥啊!
  • 上海的這幾個本幫菜,吃了回味無窮,至今都心心念念想再去吃一次
    導語:上海的這5個本幫菜,吃了回味無窮,至今都心心念念想再去吃一次本幫菜擅長紅燒、生煸、煨、炸,以及用蒸和糟滷的烹調手法,提到本幫菜,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四個字是「濃油赤醬」,其實本幫菜的特點不僅僅是這一點。
  • 許昌這家小清新的菜饃店,刷新了我對傳統美食的認知!
    在寒風凜冽的日子裡,甜水一連好幾天都是靠著火鍋暖身。實在是膩了,只想吃點清淡家常的東西,這家店就這樣走進了我的視線。『老媽菜饃』是一家新開沒多長時間的小店,它的裝修非常精緻簡約。如同優雅的設計一般,小店就靜靜地藏在潩水北路上,等待有心人的到來。
  • 西安最受歡迎的饃,你一定吃過這麼幾種
    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 唐代叫做「石鏊餅」,並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到了清代,石子饃傳入金陵,稱為「天然餅」。
  • 本幫菜和海派菜淵源|文化
    即使是上海本地人,很多人也都稱「本幫菜」是「海派菜」的一個別稱,不過如果真的回到100年前的上海,請人吃上海菜,結果上的是本幫菜的話……沒準你就挨揍了。上海本地菜系稱之為「海派菜」,大家心目中熟悉的「濃油赤醬」其實只是海派菜「十八幫」之一。
  • 在魔都到底吃什麼好?小編一次性給你推薦雲南菜臺灣菜粵菜……
    Hi,魔都篇第二彈了,小編在裡面把魔都改成了上海,因為…我也不知道啊哈哈哈哈,反正魔都跟上海是同一個地方,不要以為標題與內容不符哦!上海美食推薦:特色雲南菜種草口味清淡,吃油膩的吃多了的時候可以考慮換個口味呀!!!
  • 90後大廚辭職做石子饃 每個都要稱重一克都不能少
    在附近一家美容院上班的妻子上班前下班後能幫著賣下饃,但大部分時間是他一個人在忙著做石子饃。    西部網訊(記者 魏永賢)25歲的彬縣小夥武志剛去年年底開始在西安西影路王家村租房做家鄉的石子饃。在附近一家美容院上班的妻子上班前下班後能幫著賣下饃,但大部分時間是他一個人在忙著做石子饃。    在濟南、西安等地做了七八年大廚的小武,做起石子饃來很認真。
  • 來石泉尋找舌尖上的美食:炒饃、爆菜、麻辣燙,撐破你的胃
    一鏟子家常的土豆絲,辣椒、瘦肉分量要足但不能超過比例,幾塊滷到鹹香滑嫩的滷肉,夾進一個香脆可口的鼓氣饃,一口咬下去簡直回味無窮!相傳石泉炒饃誕生於明朝末年,那時候石泉作為子午古道的節點城鎮,是南北客商休憩和轉運貨物的重要貿易集散地,長安肉夾饃也隨著這股商流傳入石泉。
  • 頂流本幫菜!「上海老飯店」再開新店,本幫傳奇登陸南翔印象城!
    始創於1875年的上海老飯店,前身名叫榮順館,距今已有145年歷史,是本幫菜界「元老」一般的存在。    作為魔都本幫菜的「元老」,「上海老飯店」製作本幫菜的烹飪技術可謂爐火純青,歷經六代匠人匠心傳承。
  • 為什麼吃肉夾饃就有營養,有菜有肉的漢堡包卻被叫垃圾食品?
    為什麼肉夾饃非常有營養,漢堡包有肉有菜卻被成為垃圾食品?這個問題相信困惑了不少吃貨網友。在中國的食譜上,肉夾饃絕對是主食,沒有疑問,而且營養又健康。很多人好奇這肉夾饃,明明是饃夾著肉啊,其實古漢語中有「肉夾於饃」的說法,直接這樣叫非常麻煩,於是就把「於」字給去掉了。長期以往,大家習慣了這種叫法,所以這樣叫也沒什麼錯。中國的肉夾饃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陝西地區就使用了白吉饃夾肉,尤其剛出鍋的時候,切點青椒末、滷蛋和滷肉夾在白吉饃裡,口感別提多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