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 饃
如果宵夜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炒饃就是石泉的脊梁。每當夜幕降臨,遊客和石泉人民都會朝著桃園路的炒饃攤位聚集。
一個優質的炒饃,必須做到皮酥肉嫩菜脆汁水多。一鏟子家常的土豆絲,辣椒、瘦肉分量要足但不能超過比例,幾塊滷到鹹香滑嫩的滷肉,夾進一個香脆可口的鼓氣饃,一口咬下去簡直回味無窮!
相傳石泉炒饃誕生於明朝末年,那時候石泉作為子午古道的節點城鎮,是南北客商休憩和轉運貨物的重要貿易集散地,長安肉夾饃也隨著這股商流傳入石泉。
石泉人一開始是用鼓氣饃來夾一些肉類及蔬菜類,作為便攜食品供過往客商路上食用。隨著歲月更替,石泉人將北方的夾饃逐步改良,製作了南北口味兼容的炒饃,這也形成了現在獨具特色的石泉炒饃。
爆 菜
「爆菜」是石泉人獨創的一種美食,在石泉人眼裡「萬物皆可爆」,遊客和石泉人最喜歡的要數爆鴨掌、爆涼粉、爆素菜了。
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石泉自古為碼頭城市,明清時期有很多巴蜀的客商來石泉經商,在美食文化的碰撞中,石泉人結合川渝美食的精髓,融匯石泉美食的優質食材,創作出了「爆菜」。
世代流傳,歷經演變。爆菜以幹辣椒、新鮮辣椒、花椒、洋蔥為主要輔料,如今的石泉爆菜已經成為了石泉美食的一道招牌菜,鴨掌入口即化、涼粉口味獨特,土豆片、鮮豆皮、魔芋豆腐、洋蔥麻辣可口。
麻 辣 燙
麻辣燙起源於漢江之濱。最初是船工和縴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後來,碼頭上的小販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百姓便圍著擔子成了常客。如今,麻辣燙也漸漸從江邊走到了岸上。麻辣燙可謂是麻辣火鍋的前身,也可說是火鍋的簡化版。
鮮紅的油層下,隱藏著馥鬱濃厚的高湯,與火鍋不同的是,麻辣燙是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籤上,吃的時候,將一大把竹籤穿起的肉和菜放進翻滾的紅湯中,菜在麻辣濃鬱的老湯底裡燙熟後,澆上湯料。
幾張桌子,幾瓶啤酒,一盆香辣可口的麻辣燙,三兩好友圍成一桌,吃得有滋有味,汗流浹背,那感覺就是一個字:爽!
(LL)
作者/來源:二三裡資訊安康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