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四川元素多:大廚泡菜、街邊麻辣燙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大廚泡菜、街邊麻辣燙

《舌尖上的中國3》四川元素多

美食是離不開美器的,這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舌尖』走過了三季,需要提升和改變,所以選擇了和以往不同的角度,不單單去講述美食,也去講一些傳統。」2月19日晚8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CCTV亮相。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舌尖3」分集導演黃鶴,此刻的他還在機房裡忙碌。

一別三年的美食紀錄片牽動了大量「舌尖」鐵粉的心,而電視機前守候的他們也沒有失望。美食配美器,講述了美食的前世今生,出鏡的四川元素包括綿陽大廚蘭明路和泡菜,「舌尖3」一播出就上了熱搜。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甘露

古老美器:中國飲食文化重要部分

中國廚師一把刀走江湖,菜品的形態、花雕等精湛的刀工,全靠一把刀。

讓四川吃貨興奮的是,「舌尖3」第一集《器》裡出鏡的菜刀產自四川射洪縣千年古鎮青堤鄉。「一方水土一把刀」,青堤制刀工藝起源於清朝末年發達的鐵貨業,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如今,青堤菜刀廠一直沿用傳統制刀工藝,這裡生產的菜刀,刃口堅韌鋒利,切肉斷筋不留絲,切姜如玉。

這一集中,另一個讓四川吃貨很興奮的點,是川菜大廚蘭明路上鏡。從綿陽走出的大廚蘭明路,師從中國著名烹飪大師史正良,並遊學全國各地,有幸得到中國著名烹飪大師黃振華的嫡傳,後又到北京向中國著名的麵塑藝術家湯金章學習麵塑藝術。

「舌尖3」通過他講述了川菜裡變化多端的一道菜——泡菜。「而真正令他著迷的,是四川隨處可見的泡菜,製作一壇完美的泡菜對於研究川菜調味來說意義非凡。」從選泡菜罈、祭壇神到買菜,這個過程複雜和講究得讓人難以想像,「我選罈子的話,一定選老罈子,老罈子的釉是單面的,利於透氣。」

即便是一直在家掌勺的主婦們也很意外,主廚泡的資格泡菜是要複雜一些。

「燒椒涼粉」「泡椒魚」等一道道酸辣爽口的川菜從蘭明路手裡端出來。「愛,是最好的調料。」這位研究了一輩子川菜調料的大廚的話,不僅說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真諦,也道出了「舌尖3」一整季表達的主題。

四川串串:牛華麻辣燙歷史超百年

2月20日,在「舌尖3」第二集《香》的篇章中,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有長達數分鐘的亮相,導演組重點講述了媲美火鍋的麻辣燙,那一根根竹籤籤裡串起的麻辣生鮮如何「從樂山走向世界」。這也是麻辣燙/串串香首次登上《舌尖上的中國》舞臺。

麻辣燙是起源於樂山岷江河畔牛華鎮的一道民間美食。根據蜀國《華陽志》記載,牛華鎮歷史上以井鹽開採生產聞名遐邇,牛華古鎮的鹽業歷史地位,以及與鹽業相關的鹽業文化、碼頭文化,影響了整個川西南地區。

在「舌尖3」裡亮相的這家麻辣燙,也是當地的「老資格」。張永貴,在家排行老八,因當時生活艱苦,父母為能順利帶大子女,故叫他「八婆」。張永貴是牛華麻辣燙最早的開創者之一,從最早的「八十年代街邊站,電桿腳下燙串串。一口砂鍋幾樣菜,一盤幹碟大家蘸」,給下力工人吃的食物,演變到如今貧富皆愛、老少鹹宜。

據說,早期,總店只有3桌,而如今,周末時最高紀錄翻臺八次,一個月要用掉50萬根串串。導演黃鶴給予串串的點評是,「食物上的演進,有四川人的用心。小小的竹籤,把每一天都有滋有味地穿在一起,串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揭秘

《香》背後是40個T的拍攝素材

騰衝的稀豆粉,汕頭的魚丸,樂山的麻辣燙串串、涼糕,河南的胡辣湯,天津的煎餅果子、石花膏,西安的水盆羊肉……在《舌尖上的中國3》第二集《香》的導演黃鶴看來,這些小吃的背後是鄉愁,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50分鐘的片子,黃鶴和主創團隊花了200多天的時間。他們去了20個城市,接觸了136個人物,調研及拍攝了120種小吃,最終找到了6個主要人物並完成這一集。「一種方言、一種食物、一個故事」是他創作的主線。

在拍攝中,黃鶴在自己的朋友圈講述了幕後的艱辛,「在舌尖的拍攝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是14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總是在和光線搶時間。」辛苦的拍攝結束後,等待他們的是北京的機房,沒日沒夜的後期剪輯。

黃鶴的團隊帶回了40T(1T等於1024G)的拍攝素材,在播出前的最後時刻完成了這集片子的後期製作。

幕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成「舌尖3」美食顧問

從第一季的寥寥鏡頭到第三季前兩集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川菜在新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唱起了主角。川菜大師蘭明路的泡菜罈子,散布於樂山街頭的麻辣燙、缽缽雞、夾絲豆腐、涼糕紛紛通過央視的鏡頭,給全國人民拜了一個晚年。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怡然也因為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攝製組當起了美食嚮導,成為了舌尖3第二集《香》的顧問。且聽陳怡然細細道來——

初識舌尖3 導演問我「麻辣燙和串串香如何區別」

2017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舌尖3」導演黃鶴的電話。因為他知道我是樂山人,從事餐飲相關工作也有七八年了。見面後他問了我兩個問題:麻辣燙和串串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說麻辣燙起源於樂山牛華鎮?

麻辣燙和串串香在類別上沒什麼區別,只不過麻辣燙的名字更久遠一些。口味上串串香鍋底燥熱重油,麻辣燙鍋底清爽一些;蘸碟方面,串串香以火鍋油碟為主,作用是涮去多餘的紅油和辣味,麻辣燙蘸碟調料豐富,蘸的過程是對串串味道的二次加工。

至於為何麻辣燙起源於樂山,比較深得史學專家認可的是以下這種說法:牛華鎮製鹽史一直要追溯到李冰治水。鑽探開採經營井鹽,需要餵養大量的黃牛來拉天車。病牛及老牛被鹽商老闆宰殺來慰勞鹽工。工人們往往在鹽鍋旁撐起湯鍋熬煮牛肉牛雜。時間一長,為方便食用,有鹽工就用鹽場的竹籤把牛肉、牛雜串起來放到油湯鍋裡燙著吃,此為最早的牛華麻辣燙雛形。這樣的「竹籤籤文化」在樂山極為普及,麻辣燙、缽缽雞、夾絲豆腐、油炸串串、燒烤……樂山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用串串呈現出來。

黃鶴此前也和樂山籍作家龔靜染有過類似的溝通,得到相似的答案後,黃導心裡的拍攝主線也漸漸清晰起來。

為家鄉「帶鹽」樂山美食打動舌尖3導演組

一周之後,在成都的一個茶室裡,我和導演黃鶴、攝像劉子楠見了面,我扎紮實實為家鄉樂山「帶了一次鹽」。從「食在四川,味在嘉州」的典故說起,我認認真真地給兩位「大神」做起了嚮導,麻辣燙簡單,「要拍麻辣燙就去牛華鎮上的八婆,那是當地最大的一家。」缽缽雞複雜一些,「樂山犍為、五通橋,眉山丹稜、洪雅四個地方的缽缽雞分屬兩個不同的流派。」甚至連犍為縣核桃樹下的夾絲豆腐乾、「蹺腳牛肉」發源地蘇稽鎮上的徐涼糕這樣的「隱藏菜單」我都一一推薦。

之後,黃導帶領團隊先後數次到樂山各地實地考察,光是缽缽雞一個品類就去了洪雅縣的「么麻子」、五通橋區的「黃雞肉」、樂山市中區的「葉婆婆」、犍為縣的「薄餅一條街」探訪,雖然最後在正片中沒有關於缽缽雞的鏡頭,但正是因為這份認真,最終呈現給廣大觀眾8分鐘樂山美食,可以稱得上「精華中的精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怡然

相關焦點

  • 跟著舌尖上的中國品美食,秒變美食品鑑家!
    四川串串:牛華麻辣燙歷史超百年2月20日,在「舌尖3」第二集《香》的篇章中,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有長達數分鐘的亮相,導演組重點講述了媲美火鍋的麻辣燙,那一根根竹籤籤裡串起的麻辣生鮮如何「從樂山走向世界」。這也是麻辣燙/串串香首次登上《舌尖上的中國》舞臺。
  • 舌尖3幕後:為拍製作泡菜全過程 切掉泡菜罈一部分
    原標題:《舌尖3》的幕後:為拍攝製作泡菜全過程,切掉泡菜罈一部分顧愛剛湯小均牛華八婆麻辣燙創始人「八婆」竟是一位大叔2月20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第二集,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亮相,引發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這些四川美食饞到你了嗎?
    2月20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第二集,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亮相,引發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
  • 「舌尖3地點」精選舌尖3背後的拍攝地 帶你重溫熒幕上的美味
    【舌尖3地點】精選舌尖3背後的拍攝地 帶你重溫熒幕上的美味《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後,引起不少吃貨的圍觀。高超的烹飪手藝,將不起眼的食材轉化成精緻的餐桌美食,不得不說這就是中華美食的魅力所在。此外,動人、質樸的美食故事同樣扣人心弦。而你,是否開始對這些美食垂涎三尺了呢?
  • 「正宗四川麻辣燙」,祖籍原來在東北
    麻辣燙到底有多上癮,從百度地圖搜出的全國麻辣燙門店分布大概就可以大概知曉。它是當代青年的解憂良藥,不知道今天吃什麼麻辣燙店走起就行了。它是朋友關係之間的潤滑油,一人一碗,不必為了不同喜好掐架。韓國的麻辣燙 elenalim近到家樓下,遠到韓國、澳大利亞,麻辣燙以其物美價廉選擇多迅速擁有了一大票忠實粉絲。
  • 麻辣燙到底有多不衛生,尤其是街邊麻辣燙,商家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麻辣燙到底有多不衛生,尤其是街邊麻辣燙,商家為了賺錢不擇手段。麻辣燙相信大家都很愛吃吧,不管是小孩子還是年輕人甚至老年人都挺喜歡吃這些東西的。而且當時還和許多同學一起圍著吃麻辣燙別提多有感覺雖然現在的麻辣燙都很少去吃了,可偶爾經過的還是會去吃下,相信很多女孩子都很喜歡吃麻辣燙吧。因為麻辣燙裡面的食材有很多種,而且可以專門挑自己喜歡吃的。
  • 為什麼四川泡菜那麼好吃?
    那就是四川泡菜,說起這個四川泡菜,它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叫「泡酸菜」,這道泡酸菜是漢族特有的涼菜,屬於川菜的一種,味道酸鹹,口感清脆,色澤鮮明,香味撲鼻,具有開胃提神,醒酒去膩的作用,是一道老少適宜的菜,四川泡菜一年四季都能製作,但是製作的時候氣候環境是有講究的,四川泡菜是四川家喻戶曉的一種佐餐菜餚。
  • 亮相《舌尖3》的麻辣燙排不進前三!這座讓成都「甘拜下風」的美食...
    《舌尖3》的播出,完美詮釋了「一手好牌被打爛」這句話。在杭州推胡辣湯,讓一個山東人來做廣式煲湯,雖然《舌尖3》的熱度不減,美食卻徹底淪為配角,評分從未開播時的8.7一路跌至及格線以下的5.0也是意料之中。
  • 《骨湯麻辣燙、四川麻辣燙》本質區別,及骨湯麻辣燙最重要的三點
    麻辣燙源於四川,最早最傳統的麻辣燙涮菜都是素菜,而且最初的麻辣燙根本就吃不出現在的火鍋味道,一鍋麻辣鍋底湯料,又麻又辣,用來直接燙食素菜,所以被認為是燙出來的麻辣。易家川菜認為,麻辣燙又是典型的四川夜飲食,多在路邊攤售賣,特別是八九十年代的四川,大街小巷的麻辣燙都是用蜂窩煤爐子保持著麻辣鍋底湯料的溫度,最標準的配置就是蜂窩煤爐子、竹漏、自製芝麻油、辣椒麵、花椒麵、蒜泥、味精、鹽。老遠都能聞到蜂窩煤混合著麻辣料的香味。
  • 四川麻辣燙在臺灣有多火?臺北市民:一串接一串,根本停不下來
    不可置否的是,地方美食,是構成地域文化的主要份子之一,遍布於國內各地的各色各樣的美食,更是中國軟實力的象徵,它們早已帶著「中國美食」的頭銜,伸向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舌尖。而在國內,地方美食的相互競爭也從未停止,它們憑藉著絕佳而獨到的味道,徵服了一個又一個人的舌尖。
  • 泡菜大廚透露,醃製「泡菜」時,注意這3點,泡菜又香又脆!
    導語:泡菜大廚透露,醃製「泡菜」時,注意這3點,泡菜又香又脆!想要消化凍庫裡的韓式辣椒粉,又時值春季,想來點清爽口味的泡菜,於是組合了用胡蘿蔔打成泥的黃金泡菜.韓式黃金泡菜材料:大白菜800克(切3~4釐米丁)、鹽1大匙、胡蘿蔔1根約170克(切段)、姜10克蒜7~8瓣、韓式芝麻油1大匙、高梁醋120克、冰糖粉100克、辣豆腐乳20克、韓式辣椒粉1大匙做法:
  • 吃貨才知道的麻辣燙隱形貴菜,跟大廚學網紅做法,在家就能吃嘍
    吃貨才知道的麻辣燙隱形貴菜,跟大廚學網紅做法,在家就能吃嘍。麻辣燙可以說是非常尋常的街邊美食了,是大家逛街、工作餐的好選擇。那大家知道按斤稱的麻辣燙裡選什麼最划算嗎,其中一個就是鵪鶉蛋哦,因為自身的沒有任何吸水性特點,所以略微控一下水就都能夠復原到最初的淨重,多拿幾個也不容易太重,還有就是毛肚,如果毛肚也按斤稱的話,也是很划算的哦,get到了沒~再說一下最近風靡抖音的牛奶麻辣燙,不管是抖音還是快手,牛奶麻辣燙可謂是風靡一時,今天就來還原一下,在家冬天來一碗麻辣燙還是很愜意的~
  • 街邊小吃大揭秘:麻辣燙含有亞硝酸鹽
    近日,一則《十大街邊小吃驚天內幕,真相令人膽寒!》的信息在微信上流傳甚廣,麻辣燙、米線、烤魷魚、麵筋都上了黑榜,不少網友驚呼「中槍」。連日來,記者從芙蓉街、杆石橋、民生大街、七裡山、山師東路等地小吃街或農貿市場購買了米線、烤魷魚、麵筋等多種小吃,送至食品快檢單位進行檢測,為您揭開濟南部分街邊小吃的真面目。
  • 《舌尖3》牛華八婆麻辣燙背後的故事:「八婆」是個大叔
    小朋友品嘗麻辣燙攝影記者 張士博  麻辣燙菜品讓人食慾大開 攝影記者 張士博  牛華八婆麻辣燙  創始人「八婆」 竟是一位大叔  葷素一世界,麻辣兩味道。2月20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第二集,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亮相,引發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
  • 味在馬路邊麻辣燙串串情系八十年代,打造老成都特色風情麻辣燙
    在現在的餐飲市場中,越來越多的餐飲店讓人目不暇接,像這兩年在市場中很受歡迎的麻辣燙,就有不少的「網紅店」夾雜其中。近日,一家名為「味在馬路邊」的特色麻辣燙加盟店追本溯源,通過對麻辣燙情懷的深刻表達,讓不少消費者重新感受到了麻辣燙本身應有的精彩,在市場中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追捧。
  • 《舌尖3》主創團隊的各種不專業、不敬業,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李立宏老師說麻辣燙的時候,鏡頭給的是缽缽雞。外地人弄不懂火鍋、串串、麻辣燙、缽缽雞、冒菜倒也罷了,你是美食專業紀錄片,你都弄錯了,今後誰來還我大四川麻辣燙業界千古不白之冤?李立宏老師說河南胡辣湯的時候,畫面出現的是四川樂山嘉陽轉圈圈的蒸汽小火車,觀眾今後豈不是到了嘉陽,要問農家樂老闆來兩碗胡辣湯?
  • 四川的地道街邊美食,你吃過幾種
    #地攤街邊美食小吃回味一下街邊夜市美食小吃1.火鍋,擼串串,麻辣燙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美食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宦、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髮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
  • 四川泡菜的做法 四川泡菜的家庭做法介紹
    四川泡菜的做法 四川泡菜的家庭做法介紹四川的泡菜在全國都赫赫有名,酸辣可口,非常下飯,可以直接吃,也可以作為配菜,很多人都喜歡,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在外面購買,(自己不會做)今天在這裡就教大家做正宗的四川泡菜。
  • 川菜大廚教你製作泡菜炒牛肉,保證好吃又下飯,最後一步是關鍵!
    前陣子丈母娘來家裡吃飯,席間老丈人喜孜孜地宣布他又醃了四川泡菜囉!。這幾年老丈人興致好,春天新蒜上市時要醃醬油糖蒜(用醬油、烏醋和砂糖泡製而成的黑色糖蒜,與一般只有白糖與白醋煙的白色糖蒜不同),隆冬時節則用當令的蘿蔔與高麗菜醃製四川泡菜。有了黑白雙搭的醬油糖蒜與四川泡菜,在家吃牛肉麵或餃子時,滋味便更豐富無比。四川泡菜的做法於此不再贅述。
  • 令韓國網友「憤憤不平」的四川泡菜,憑什麼可以制定國際標準?
    就在前不久,四川還制定了國際泡菜標準,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消息一出,韓國網友就先不幹了,畢竟他們國家的招牌菜餚就是泡菜,隨後其他各省人民也「憤憤不平」:明明我們的泡菜也很好吃!你還真別說,四川還真有制定泡菜國際標準的底氣!01四川人製作泡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