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群裡的媽媽都在討論什麼時間送孩子去幼兒園,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有的媽媽認為早點送,孩子比較獨立。
有的媽媽則認為,過早的送去幼兒園,孩子的抵抗力較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弱,進入幼兒園之後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生病。
身邊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我們鄰居的孩子今年三歲了,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不是尿溼了褲子,就是感冒了,一學期下來,在學校的時間並沒有多少。
另外一個鄰居,他是讓孩子晚上了一年,四歲才進入小班,在班級裡,也算是比較大的,這個小朋友就沒有那麼長的適應時間,順利的過度了入園初期。
很多媽媽到了孩子即將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些糾結,到底送不送呢?什麼時間送最合適?專家給出了答案,當孩子在2歲半到3歲時,進入幼兒園最合適。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學習能力較強,此時進入幼兒園,適應能力較強。
不至於有很長的適應周期,讓孩子、老師、家長三方過於疲憊,另外,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還比較懵懂,離開媽媽之後,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分離焦慮,更益於孩子。但實際上,是不是到了上幼兒園的時間,要看孩子的情況。
孩子不具備下列能力時,建議暫緩進入幼兒園!
1、自主上廁所。
上廁所是孩子獨立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如果孩子平時被家長包辦慣了,可能家長一定時間之後,就會告訴孩子上廁所,他也習慣了這種方式,沒有家長提醒,可能就會尿褲子。
在學校裡面,一個班級三四十個孩子,老師並沒有辦法照顧的像在家裡那麼仔細,這個時候很可能造成孩子尿褲子,如果不及時更換,就很容易生病感冒。而且家長經常去園裡給孩子送衣服,也會影響家長的正常工作。
2、自主吃飯。
在幼兒園,老師根本沒辦法挨個小朋友餵著吃飯,如果不具備獨立進食的能力,小朋友在幼兒園裡面很可能會餓著肚子了。所以這一項也是非常重要的必備能力,餓著,自己難受,也容易生病,老師也著急。
3、表達能力。
進入幼兒園之後,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是陌生的,如果孩子表達不清,老師同學就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如此一來,如果小朋友有什麼不舒服的,老師很難了解到,容易耽誤,同學不知道小朋友在說什麼,很容易被孤立,沒有朋友。
一般公立幼兒園的入園時間,都是整三歲,家長應該提前做好哪些工作呢?
1、給孩子了解的時間。
在進入幼兒園前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應該提前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知道校園生活具體怎樣的。
比如怎樣吃飯,怎樣遊戲,還有午休,重要的一點,要告訴孩子幼兒園裡不能帶著媽媽一起去,這樣可以讓寶貝們有心理準備,減少分離焦慮,減少適應的時間。
2、訓練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首先,幫助孩子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起碼提前半年就需要開始訓練,家長應慢慢的放手,不要再追著孩子餵飯。其次,讓孩子養成自己上廁所的習慣。適應是需要過程的,家長不要不忍心。
其實有幾次尿褲子的經歷,他們就能很好的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只是家長要真的放手。最後,有規律的作息。很多年輕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生活作息都不規律,經常晚睡晚起,但是幼兒園裡,早起和午休是必須的,一定要讓孩子提前適應。
3、讓孩子提前學習如何交朋友和相處。
在幼兒園裡,最重要的一點是與小朋友相處,平時家長一定要多帶孩子接觸小朋友,讓他們習慣交朋友,和小朋友在一起,只有不斷的練習。
他們才會知道如何交朋友和維護友情。這樣他們到了幼兒園,就不會因為不會和朋友們相處而出現被欺負或者被孤立的情況了。
小朋友們進入幼兒園之後,是家長最忐忑的時光,畢竟孩子還小,缺乏自我照顧和保護的能力,其實,在開始學校生活之前,還應該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
控制情緒也是高情商的表現,需要從小培養,推薦大家可以給孩子看看《兒童情緒管理啟蒙早教繪本》。
這本書是一套教給孩子情緒管理和培養性格的繪本。其通過小動物形象,解釋各種性格問題,如膽小、自卑、沒有主見等。整書編排是中英雙語,既能滿足小朋友的最基本要求,又能滿足英語啟蒙期的寶貝。
整套繪本現在只有6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總結: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不可盲從的按照一個時間表進行,因為每個孩子的成長情況不一,家庭情況不同,我們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他們的情況,再做出相應的決定,這樣既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也可以輕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