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年的家園,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為生命星球,誕生智慧生命人類,跟地球處在宜居帶有著巨大的關係。
因此,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開始的地外生命探索計劃重點將目光放在了同樣處在宜居帶內的火星。可能有人會說,金星水也是處在宜居帶內,而且離地球更近,為什麼我們不去探索金星呢?
事實上,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最初探索的行星就是金星,它離地球更近,探測器去一趟花不了多長時間,可是科學家發現,金星雖然地質結構等跟地球更相似,但是它卻是一個環境極度惡劣的星球。
由於金星在著厚厚的大氣層,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金星表面的溫度是非常高的,高達460攝氏度以上,而且金星大氣還有一層酸雨層,時不時還會來一場酸雨,這樣惡劣的表面環境,探測器很難登陸表面探測,有探測器冒險登陸金星,結果大部分都在登陸前就失聯,即使勉強登陸,也最多生存2個小時。
因此,科學家最後放棄了金星的登陸探測計劃,將目光放在了更遠一些的火星。火星的環境相對於金星那就是天堂,金星只有薄薄的大氣層,軌道探測器也可以透過大氣層看到火星表面的大體情況,而且探測器可以登陸火星進行長時間的移動探測,這對於了解火星有著重大的作用。
NASA先後像火星發射了機遇號和好奇號火星車,機遇號由於去年火星發生了沙塵暴直接趴窩了,失去了聯繫。而好奇號由於有著核動力作為動力源,又有著更加先進的探測儀器,它現在仍然在火星執行探測任務。好奇號2012年登陸火星以來,給發球發回了很多珍貴的照片和相關數據,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多的了解。
人類探測火星,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探測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在火星發現生命,但是科學家卻在火星發現了水和甲烷的存在。尤其是甲烷,那更是生命的標誌物,要知道地球上的甲烷大部分都是由生物產生的。
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可因陽光及化學反應而很快消失,因此大氣中的甲烷都是新近生成的。在地球上,甲烷主要來自於生物過程,因而被認為是生命的標誌物,可以說發現了甲烷,就極有可能發現了某種生命形式。
好奇號探測車此前在2013年6月15日就檢測到了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成分,濃度達10億分之7,相當於地球上49000平方公裡區域內排放了約46噸甲烷,引起了巨大轟動,但一直無法確認。而近期,好奇號在火星漫遊的時候,再次檢測到了高深度的甲烷。
好奇號此次檢測到的火星甲烷含量,其濃度達到了10億分之22,是2013年數據的3倍。這一次的發現讓科學家非常興奮,深度增加三倍所代表的意義將完全不同。目前NASA已暫時中止了好奇號的其它探測任務,將精力全部放在探測甲烷來源的目標上。
對於火星大氣中甲烷的來源,科學家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可能是類似於地球上的甲烷菌的微生物產生的,它可以在地下缺氧的環境中生存,並產生代謝副產物——高濃度的甲烷。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甲烷也可以通過一些非生物途徑產生,比如巖漿過程和蛇紋石化等。不過科學家分析研究了火星在地質上的惰性,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
由此可見,科學家對火星大氣中的甲烷來源更傾向於來源於微生物。要弄明白它的來源,我們現在只能依靠好奇號對發現甲烷周邊地區的探測,希望能夠發現蛛絲馬跡,如果最終確定火星甲烷大氣來源於火星生命,那對於人類來說將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
對於火星,隨著近年來探測的不斷深入,不斷有好消息傳過來,比如極地冰蓋的發現,古老的河床等,這些發現告訴我們,火星在很久以前有可能也是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有大氣,有磁場,有海洋,同樣有可能還存在著生命。
只是後來不知發生了何故,火星磁場消失,大氣層不斷消失,沒有了磁場和大氣層的保護,火星表面的液態水也無法存留,最終都消失了。雖然火星表面沒有了液態水,但是火星的地表之處有可能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液態水資源。而且一些不需要氧氣,生存在地下的生命有可能仍然生活在火星上。
如果能夠在火星發現大量地下液態水以及生命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將是一個無比興奮的好消息,這說明火星仍然存在著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的環境讓科學家對於改造火星,讓它成為人類的第二生存星球有了更多的希望。
目前,對於好奇號在火星發現高含量甲烷還沒有後續的消息,估計科學家也在讓好奇號積極探索,希望能夠找到其來源。我們只能期待後續的更多信息,希望會是一個讓人們激動人心的好消息。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