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片子,29年過去,河馬哥依然無法釋懷。
它僅播十集就被砍,關於背後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
1、內容敏感、尺度大;
2、經費不足,製作跟不上;
3、造成不好的影響,遭投訴;
......
有意思的是,在螢屏短暫的「露面」,竟使它成為很多80、90後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至今關於它的討論熱情不減,不曾停歇:
慕名跑去「考古」的不在少數;
這是為什麼呢?
要河馬哥說,詭異、可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沒錯,今天又是「童年陰影」系列——
《魔方大廈》
正如片名「魔方大廈」,故事的開始就源自於一個魔方。
小男孩萊克在房間興致勃勃的拼魔方。
結果因為魔方被打亂、拼不回去,他憤怒的將其摔到地上。
接著,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被摔在地上的魔方突然變大,見狀,萊克滿懷好奇的走了進去。
他被困在裡面,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奇妙旅行。
原來,在魔方世界裡,它由二十六個方塊組成,每一塊代表著一個有趣的「王國」。
有人、房子皆由玻璃組成的玻璃國;
也有配備英勇蜻蜓飛行團的昆蟲王國。
乍一看,一集一個故事,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面向兒童不正合適?
但細品之後會發現:
這不是兒童片,而是恐怖片!!!
整部動畫都充斥著各種令人不安的因素,滿滿的cult風。
先說音效。
每集片頭,都會出現一陣兒類似麥可·傑克遜《thriller》裡怪異的笑聲。
讓人聽了汗毛豎起。
其次是畫面。
什麼叫視覺衝擊?它呈現的就是。
動畫中的建築和裝飾由大量幾何圖形組成,過分抽象,畫風有點兒像畢卡索。
其中,人物也很陰暗。
面部毫無血色,大眼白、腮紅,網友形象的稱其為「殭屍妝」。
上述這些,再配合著當時充滿年代感的粗糙畫質,是不是很陰森!
還有故事的主人公,萊克的人設。
相比大頭兒子的可愛,他簡直是少年古惑仔。
他遇事衝動、霸道,總是皺著眉頭,臉上帶著一絲不滿和暴躁。
說話很衝,行動也不計後果。
他標誌性動作就是拿著「酒槍」,射、射、射......
最極端的一次,他因為噪音無法入睡,一氣之下竟然「吞槍」!
但要說最反常規的,當屬劇情設定。
比如因為萊克憤怒的扔魔方,玻璃國遭了殃。
這裡好比發生了地震,玻璃人們滿身創傷,不是耳朵掉了,就是斷了條腿。
為了治療,醫生全力以赴。
但你怎麼都想不到,治病的方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手術,而是拿膠水粘;
「焊接」;
關鍵是整個過程不打麻藥。
伴隨著孩子嗷嗷的哭聲,這些畫面被統統直白的呈現出來。
擱到現在,怕是連過審都不可能吧。
此外,片中諸多細節都讓人細思極恐——
像是漫天飄舞的5.12那天的日曆。
無意中被困在水晶棺裡,奮力掙扎的萊克。
還有第三集,孩子把父母關進罐頭,然後貼上批評他們的標籤;
講真,小時候看,會覺得很有趣、好玩兒;
長大後再回味,卻發覺自己笑不出來了。
原來,這一個個超現實主義故事,不就是生活的寫照。
怪誕的現實、可笑的規矩、荒唐的秩序、虛偽的面具......故事仿佛在暗暗告訴觀眾:
「成人世界就是一座魔方大廈」。
「人性的貪婪」
第2集《裝在罐子裡的爸爸媽媽》,萊克來到一個類似幼兒王國的地方,這裡的規則全部由孩子制定,小孩管大人。
他們可以競選市長,任意控制整座城市。
有趣的是,初來乍到的萊克撞大運,當上了市長。
面對大家,同被管教慣了的萊克放下豪言壯語,下令把所有父母都裝進罐子裡,不讓他們幹擾玩耍。
結果,場面漸漸混亂,直到失控。
這時,孩子們才紛紛醒悟,把父母放出來,解決危機。
不得不承認,無關乎成人還是孩子,人總是貪婪的,想要為所欲為的自由,卻沒承擔後果的能力。
眼看無法挽回,便想著逃避、把責任推給他人。
如此淺顯的道理,不僅是講給孩子聽,很多大人更是不懂。
「敬畏時間,敬畏生命」
第3集《神奇的日曆》,萊克啟發神奇的酒葫蘆製作出一種日曆,就是根據個人需要,可以調整時間單位的長短。
比如萊克想要快快長大,就要了一本一年只有一個月的日曆,還把自己的時間隨意轉給善良的老人。
結局可以遇見,變老後的萊克才懂得珍惜。
是啊,如此淺顯的道理,我們為什麼就是不懂呢?
小時候渴望自己長大,隨意的把時間送給別人,當自己變老後,又哭著想要回時間。
說到底,還是不知敬畏時間,不懂生命的可貴。
記得有人說過,最悲傷的事不是死亡,而是不能選擇死亡的方式和地點,無法預料是最讓人無奈的。
對應高以翔的突然離世,河馬哥內心更是無限感慨。
還是那句老話,世事無常,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你就是幸福的!
「學會正視,逃避並沒有什麼可恥的」
單元《夏河銀行》裡的人,帶著一模一樣的表情,只會笑,不會哭,他們的痛苦都被存入夏河銀行。
其中,一個名叫怪裡怪氣的男孩格格不入。
他代表著負面情緒,並設法進入銀行,釋放了所有人的痛苦。
這時,原本牙痛的人發現,蛀牙依然在,只是痛感暫時消失,拔掉蛀牙,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可以說,「夏河銀行」代表著逃避,而我們需要脫離虛偽的真實。
「長大就是帶上頭盔保護自己,不以真心示人」
第8集《頭盔城》和《黑鏡》中的情節很像。
這裡的人不管是否出於自願,世世代代帶頭盔,而且受法律保護。
不帶,就是異類;
一旦帶上,就再難摘掉。
大家不以真面目示人,互相提防,嚇唬別人,以求保護自己。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很像現在的網絡社會。
隔著屏幕,大家以反正誰也不認識的誰的心態,盡情互相傷害,肆意踐踏別人,伸張所謂的「正義」。
諷刺意味實在太濃了。
「如果不能說真話,還不如當啞巴」
這是《三探櫻桃塔》裡的一句臺詞,這裡的村民都是啞巴,正義的萊克決定幫助他們。
經過重重闖關,他拿到了一種櫻桃解藥,結果發現,恢復語言功能的眾人開始說假話。
在動畫裡,這是村民中的另一種「毒」。
回歸現實,能看出中毒的人還真不少,對此,我們是不是該反思呢?
可以說,這一個個簡單小故事背後,有光明,也有涉及黑暗,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成人。
在此,你不得不佩服鄭淵潔的功力。
強調個性,不拘泥於平凡,因此在他的童話世界裡,兔子成了平庸的象徵,狼和老鼠反而被賦予智慧和勇敢。
萊克看似是個壞孩子,實際上卻能為正義,無所畏懼。
然而,伴隨著讚譽,圍繞他的爭議也一直都有。
過早透露人性的惡、現實的殘酷和社會的無奈,打破孩子們對於世界的美好幻想。
這究竟好不好?
究竟對不對?
外界所持觀點不一,鄭淵潔的作品不時被詬病是少兒不宜。
對此,鄭淵潔則認為,「少兒不宜」是對人格的尊重。
他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只要把握好尺度,仍選擇繼續揭露人生的真相。
因為相比把孩子培育成溫室裡的花朵,被小雨敲打就脆弱的散落一地花瓣,他更希望影響觀眾成長為一個獨立而不屈的人。
平心而論,現在的很多動畫,畫面精緻,特效炫麗。
好看是好看,就是覺得缺了點靈魂。
這靈魂,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萬千種解讀,更是背後真誠的價值。
這些品質一直是社會稀缺的。
因此,我們更該珍惜像《魔方大廈》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