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小篆寫家書 網友:這樣的作業很有意思
大學生小篆寫家書 網友:這樣的作業很有意思時間:2016-11-09 12:4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學生小篆寫家書 網友:這樣的作業很有意思 近日,江西師大文學院李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次特別的古代漢語作業:用小篆給父母寫封家書。
-
製造小篆
記得在大學時候,和藹的葉正勃老師曾給我們上文字學選修課,我曾在課後買了一本《說文解字》,後來覺得此書有無盡藏,慢慢的《說文》成了我的心結,後來在大四的時候還抄錄一遍黃侃的《說文同文》。當然,最早知道《說文解字》,是在高三的語文課,記得戴曉影老師在課上講解漢字的小篆寫法以分析漢字的結構和意義,我們當時很驚訝,後來得知她是在張建傑老師的課上學習的這種教學方式。
-
紙與筆的「重量」:盤點歷史上有名的家書
近日,江西師大文學院李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次特別的古代漢語作業:用小篆給父母寫封家書。儘管寫的過程挺困難,但完成作業後同學們都感覺,手寫小篆家書很有意思。其實,在古代,家書是一種最為普遍的交流通訊手段。
-
這兩天他收到100多封「情書」,還是用小篆寫的
寫的時候挺痛苦 完成後感覺「很文藝」 用小篆寫一封情書作業,是李福言老師3月份給選修漢語言文學作為第二專業的同學們布置的,他要求同學們在5月份交作業。這些情書,短的四五百字,長的有一千多字,有的同學只花了幾個小時就寫完了,但很多同學斷斷續續寫了一周時間。
-
大學生寫家書出洋相讓人遺憾,我們該如何感恩?
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小姚同志,我在大學裡一切都好,學長、學姐們都很熱情,舍友們也很合拍,總之一切都好,你們在家裡不要太想我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李佳星) 莫讓聊天軟體湮沒家書價值 古人云「家書抵萬金」,聊天軟體不是生活的全部,就算微信QQ等再快捷再方便,對父母來說也抵不過一封孩子親自寫的家書價值大。在數字時代,家書的價值不能夠被湮沒,快節奏的生活更需要一封家書來溫暖。這次活動中許多人都在動筆時紅了眼眶,可見家書比聊天軟體更有溫度。
-
愛你在心口難開 德州90名大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原標題:德州90名大學生寫家書訴感恩
-
大學生中秋留校寫篆體家書 傳統方式表達思念
中秋節前夕,就讀於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專業大二的王穎丹用篆書寫了封家書用以表達念家之情。王穎丹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用篆書寫家書是學校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的一項校文化活動,從9月17日開始,「輔導員在群裡通知學院有這個活動,想參加的人就一塊兒買了信紙寫」。
-
海寧紫微初中600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3月30日,紫微初級中學七、八年級600多名學生分別用筆寫下一封家書,把平常想對父母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都寫在了紙上。副校長濮鳳林介紹,這是「紫初家書」書寫活動,已經是第三年開展了,今年的主題是感恩。這次還特別邀請了家長過來一起參加活動,學生當場寫完後可以當著父母的面朗讀這封家書,父母也可以將想說的話寫在家書上。
-
寫完了要寫的東西,渾身舒服
繼續看王蒙先生的自傳,看到一個美國人被中國政府釋放回國之後,就以這段經歷寫了一本書,我覺得我都活了那麼多年,再怎麼不行,也算是經歷不少的事了,怎麼就不能抽出一段經歷寫出來一本書?寫不出來一本書,寫成一篇長的文章也是可以的。要不然真是這一輩子什麼浪花都沒有了!看自己留在QQ空間的日誌,感覺自己過去還真是挺能寫的,自己有話要說的時候自己寫的東西還是很有硬實的內核的。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不禁讓人疑惑,這僅僅只是95後的學生不會寫信嗎?還是當下不少人的通病?
-
日本國的護照為什麼用中國秦朝的小篆寫標題?
日本國的護照和郵票用小篆寫標題,原來源自中國這個傳統。日本護照日本國的護照為什麼用中國秦朝的小篆,而且還是用來寫護照的標題,我查了下資料,也看了幾篇文章,作者都沒有說出所以然來。有人說日本根據中國的漢字發明了自己的文字,用小篆則是「拿來主義,」其實不看語法,單從文字上看這並不是發明,而是一種改造,無論是日語的平假名還是片假名,其造型都源於中國漢字,很多日語的文字一般的中國人都不認識了,但是學習過中國書法草書的人卻能夠識別,原因在於日本的文字融入了很多中國書法草書的元素。
-
《延禧攻略》嫻妃家書是她寫的!下秒被佘詩曼揉一團丟掉了?
《延禧攻略》嫻妃家書是由筆替演員施麗潔幫寫的。施麗潔是一名筆替演員,夯劇《延禧攻略》就是她首次參演的作品,擔任嫻妃佘詩曼的替身演員,她近來帶著自己在劇中的作品上陸綜《快樂大本營》,透露嫻妃在得知弟弟犯罪入獄後,打算寫一封家書拒絕家中請求,而該封家書正是由她代筆。
-
安慶師範大學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
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但是,這並不是第一次給父母寫信,以前學校也經常號召學生給爸媽寫信,那時候信都是親手交到爸媽手上,「而此次寄出的家書不知道要輾轉多久才能到父母手中,現在離開了家才真正深有感觸。」當子和哥哥都在外地上學,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他覺得很是愧疚:「我在家跟父母可以說是無話不談,現在不能經常面對面聊天,希望家書能夠寄託一點我對他們的牽掛」。
-
教育觀察:「小楷寫家書」是「一箭三雕」之舉
教育觀察:「小楷寫家書」是「一箭三雕」之舉教育觀察:「小楷寫家書」是「一箭三雕」之舉王營 在陝西鹹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內,數十名大學生手執毛筆用小楷書寫家書。書信是傳播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古代文人墨客,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書信,王羲之的許多書信還是書法藝術的精品。同時,古人寫家書講究稱謂、格式,而且語言和行文還有一套特殊的規定,不能隨意應付,否則會貽笑大方。
-
世界溫州人收到「家書」齊點讚 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一封特殊的「家書」在五湖四海的世界溫州人間流傳,「甌越古郡,浙南名府……」上周五,刊發2016世界溫州人大會中秋啟幕的報導,《致溫州鄉賢書》古樸的設計和「文藝範兒」十足的小楷,呈現濃鬱中國傳統文化和溫州地域特色,喚起了久遠的文化回憶,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份「家書」是如何出爐的?又有怎樣的故事?
-
家書徵集 | 寫封信距離都不是事兒
許多情感的表達,還是需要靜下心來寫封信,表達對遠隔千裡的親友的思念,即便是和家人聚少離多的明星們也不例外。關鍵詞:兒行千裡父擔憂書信節選:我和媽媽都知道,前往一個非英語國家學習和生活,是一件萬分艱難的事,去國外生活註定會是孤獨的。
-
熄燈號丨你有多久沒寫過家書了?
唐代詩人杜甫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的時候,家書就是一種情感寄託,一封家書能讓軍屬開心許久,也能讓身在軍營的人心中有個情感傾訴的淨土。第一次給父母寫信是在新兵連,當時叫作「寫家書活動」。我一口氣寫了滿滿兩頁稿紙,心中有點竊喜,也有點期待。希望遠方的父母能夠看到這份思念,也幻想著他們在讀信的時候,露出開心的笑臉。
-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發表時間:2015-02-11 來源:惠州文明網「家書讓我們把平時羞於表達的情感曬出來,真的很贊。」不少網友如是說。更有志願者專門為孤寡空巢老人寫「愛心家書」,送上節日祝福。 在通訊工具還不發達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只能靠書信來往,「飛鴿傳書」、烽火臺等就成為其中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多少年來,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和雙方互相傳遞消息、傳遞思想、增進情感、相互交流的最好使者和最重要的實用工具。
-
大學4年父子寫144封信 父親:寫家書可學會孝順
今年76歲的鄒服生曾是陝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中文系教授,在兒子將離家上大學前,他要求兒子每月要寫一兩封家書。鄒謹在大學4年間,與家中往來書信144封。1993年,鄒謹進入《長江日報》工作,至今從事體育新聞報導已20餘年。
-
漯河一大學組織學生給父母寫家書 收到回信後讀哭很多人
據介紹,五月份,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了「紙短情長」活動,請學生和家長互相寫家書進行交流,該校藝術設計系的156名同學紛紛寄出一封家書,近段時間,學生們陸續收到父母寄回的書信,5月30日,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輔導員陳明傑,帶著30餘名學生來到風景秀美的沙澧河畔,共同打開這一封封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