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溫州人收到「家書」齊點讚 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2021-01-08 浙江在線

  一封特殊的「家書」在五湖四海的世界溫州人間流傳,「甌越古郡,浙南名府……」上周五,刊發2016世界溫州人大會中秋啟幕的報導,《致溫州鄉賢書》古樸的設計和「文藝範兒」十足的小楷,呈現濃鬱中國傳統文化和溫州地域特色,喚起了久遠的文化回憶,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份「家書」是如何出爐的?又有怎樣的故事?

  文化大咖集結展現甌越鄉情

  《致鄉賢書》力邀溫州文化界大咖捉筆刀參與者之一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西泠印社理事、溫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張索。

  「家書的創意來自於這次大會的籌委會,體現出溫州甌越名城的文化底蘊和韻味。」張索介紹。

  圍繞這個創意,張索提出「走歸眙眙(眙:chì直視貌)」的「封面語」。

  「溫州方言走歸眙眙意思就是回家看看,這也是對世界溫州人的召喚。用一種熟悉的鄉音喚起世界溫州人,特別是在外溫州人的鄉情。」張索說。

  《致鄉賢書》內容參與者有當代著名辭賦家、駢文家、詩人「錫東刀客」周曉明,溫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劉旭道,古詩文專家、中國美院博士錢偉強。

  「大會籌委會的想法是要有文化元素,要古雅,讓人眼前一亮。內容初始脫胎於駢文《溫州賦》,參與者幾易其稿,形成了上半部分重點介紹溫州的歷史文化,下半部分邀請天下溫商共展宏圖,尾部敬語虛詞,蓋章落款。」劉旭道說,「讓家書的『甌味』更濃,更有文化味道。」

  作為篆刻家,張索還設計創作了漢印風格的篆刻落款,「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

  「傳統的書法作品在文字完成後,要加蓋印章。」張索介紹,「漢印風格大氣、雍容,適合莊重的場合。開頭、結尾,具有強烈的標誌意義。整體表達了籌委會對世界溫州人致敬態度。」

  最後道「工序」展示書法之鄉功底

  溫州書法家在全國及省級重要書法展賽中,頻獲大獎;新生代書法家追求專業深造,形成「碩博群體」,被國內書壇譽為——書法的「溫州現象」 ,溫州還擁有「中國書法之鄉」的金名片。

  小楷書寫者是溫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黃建生,黃建生的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首屆正書大展、全國第二屆正書大展等。

  「為何選用小楷,楷書在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典雅、莊重,適合正式文書。」張索介紹。

  為了呈現純正的「味道」,整個書寫的過程採用最古老、傳統的方式。為了盡善盡美,往往要寫幾副。於是,原本2個小時就能夠寫完的家書,整整寫了2個晚上。

  「第一個晚上寫到深夜2點多,就是『手不順』,不滿意;第二天晚上繼續寫,手感有了,總算有個自己滿意的。」黃建生說,「前前後後廢掉了5張,有張寫到最後2排的時候,寫不好,於是推倒重來。」黃建生說。

  「凝聚了這麼多人的心血,我覺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歷史文獻價值和體現溫州歷史文化內涵。在我們溫州發生了這樣一件大事,這些就是重要的歷史文獻。」黃建生說。

  海內外溫州人齊點讚

  深圳市溫州商會會長、寶時捷表創始人、深圳市瑞輝鐘錶有限公司董事長沙勝昔:

  收到了家書,也收到了市委市政府對在外溫州人的牽掛。第一個感覺就是很用心、很有心意。深圳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希望商會可以作為深溫兩地的橋梁,將深圳發展好的建議和模式帶給家鄉,同時積極鼓勵在深溫商回鄉建設發展。

  阿聯浙江僑團聯合會會長、阿聯溫州商會終身榮譽會長、杜拜「商場大王」陳志遠:

  很特別也很厚重的家書,跟其他請柬完全不一樣,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作為海外遊子也不能辜負這份心意,把其他的事情都放一下,啟程走歸眙眙。

  希臘華僑華人總商會會長徐偉春:

  世界溫州人大會,集世界溫州在外力量!我看到了溫州市委市政府對在外溫州人的敬重和對海外溫州人期望,也能感動海外溫州人更加熱愛家鄉,回報家鄉!

  溫州大學教授、溫州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張小燕: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世界溫州人大會,收到精美的請柬,文氣的家書,兩位父母官的籤名。莊重的邀請函表達的是一份盛情,一種期望、一聲召喚,它成為世界溫州人大會一枚特殊的文化符號,也是我自己永恆的歷史珍藏。

  溫籍知名網絡作家,熱播劇《羋月傳》的原作者蔣勝男:

  設計、點子都挺好的,古色古香,文化懷舊的味道很濃厚,喚起了溫州人的鄉情。

相關焦點

  • 老師鼓勵學生寫一封家書寄相思
    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短短的三天徵集時間,郵寄給家鄉、親人、朋友的信源源不斷投遞到超豪學區。一封封家書訴說的是同學們求學途上的思鄉,更是那些平時難以吐露的真情。在眾多家書中,一封沒有郵寄地址的信吸引了輔導員柴廣召目光。這是一封姐姐寫給弟弟的信件,文辭並不華麗,卻充滿姐姐對弟弟的關愛與擔心。
  • 情書、家書、求職信…… 如今的你還寫信嗎?(2)
    這份辭職信在網絡上瘋傳之後,點讚者眾多。還有某網站上曾開展「三行辭職信」大賽,其中不少作品讓人捧腹——「老闆,拜拜,你自己幹吧」「老闆,我考上稅務局的公務員了,你準備跑路吧」。雖說大多是過過嘴癮,但不少網友大呼解氣。要說最近的爆紅辭職信,當屬「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除了寫信人一躍成為網紅外,這份辭職信甚至被學校收藏進了校史館!其實歸根結底,無論求職還是辭職,都應當以誠為本。
  • 女孩寫「最美思念詩」家書爸爸收到既感動又愧疚
    1月25日,錢江晚報整版報導了桐廬彩虹公益組織的親情家書活動,這是其中一封被網友封為「最美思念詩」的家書。這首送給遠方爸爸的現代詩一經報導立馬引起了眾多關注,網友評價高度一致——寫得太好了!幾經輾轉,記者昨天終於聯繫上了寫信的小女孩。她叫吳心怡,家住桐廬分水九龍山,剛滿14歲。
  • (原創)媽媽教我寫家書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知是否該在這個「教」字上打上引號,因為說是「媽媽教我寫家書」,其實媽媽是不識字的,而那個時候的我已是一個小學高年級學生了,可我這個高年級的小學生確實又沒寫過信,我寫的這第一封信就是媽媽所教的啊。記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其間,久未收到在北京密雲當兵的二哥哥的來信,媽媽成天替二哥哥擔心,。
  • 大學生寫家書出洋相讓人遺憾,我們該如何感恩?
    導語:近日,寧波大學陽明學院組織了一次寫家書活動,2907名大一新生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然而濃情的家書寄出去不到一個星期,學校已經陸續收到50多封退信。  這是寧波大學陽明學院近日組織一次寫家書活動,來自68個班級的2907名大一新生,各個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  在想像中,這封信必然會讓孩子們的父母感動又欣慰;沒想到的是,不少同學寫著寫著,就已經紅了眼圈。  他們說,離開父母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這批書信在中秋前後由平郵發往全國各地。
  • 現存最早家書黑夫木牘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人淚溼衣襟?
    如今,隨著通訊設備的普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寫家書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但是家書文化永遠不會消失。今天,就來講講中國現存最早的家書究竟寫了什麼?為何現在讀來還讓很多人淚溼衣襟?我們就要開始攻打淮陽了,攻打這座反叛城市不知道會持續多久,戰士也不知道戰爭中會發生什麼意外,請母親送給我們的錢不要太少。收到信後要馬上回信給我,一定要告訴我官府有沒有把給我們家授爵的文書送到,萬一沒有送到也給我說一聲。大王說過軍中立功的文件不會遲誤。官吏送立功文書到家,不要忘了給人家說聲「謝謝」。
  • 熄燈號丨你有多久沒寫過家書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寫信,變成一件很難得的事情?時代在發展,通訊方式也在不斷進步。如今,我們能夠動動手指發送微信傳達一份問候,或是發一張照片展示最近的狀態,卻很少提筆寫一封信給最重要的人。唐代詩人杜甫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的時候,家書就是一種情感寄託,一封家書能讓軍屬開心許久,也能讓身在軍營的人心中有個情感傾訴的淨土。第一次給父母寫信是在新兵連,當時叫作「寫家書活動」。我一口氣寫了滿滿兩頁稿紙,心中有點竊喜,也有點期待。希望遠方的父母能夠看到這份思念,也幻想著他們在讀信的時候,露出開心的笑臉。
  • 漯河一大學組織學生給父母寫家書 收到回信後讀哭很多人
    據介紹,五月份,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組織了「紙短情長」活動,請學生和家長互相寫家書進行交流,該校藝術設計系的156名同學紛紛寄出一封家書,近段時間,學生們陸續收到父母寄回的書信,5月30日,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輔導員陳明傑,帶著30餘名學生來到風景秀美的沙澧河畔,共同打開這一封封家書。
  • 2907名大學新生寫家書 50多封信被退回
    寫信,在手機、電腦風靡的當下,你還幹過這事嗎?這不,中秋節寧波大學陽明學院2015年級的2907名新生分別給自己的爸媽寫了一份家書,算算時間,這份家書也應該到家裡了。只不過,這途中發生了一點不怎麼愉快的事情,至今已有50多封信,又輾轉被退回了學校。
  • 你還願意給別人點讚嗎?看完這兩條你就知道,微信點讚也有困擾!
    微信在這幾年發展迅速,短短幾年時間已經擁有了十幾億的用戶量,相信大家也發現了,現在的微信已然成為我們這些年輕人離不開的社交軟體之一,不管你是喜歡刷朋友圈,還是喜歡曬朋友圈,總之,點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事情,而更多時候,點讚已經成為了我們對別人表示認可的標誌之一。
  • 這些你熟悉的寓言故事都出自溫州...
    你或多或少都讀過這些寓言故事,但不一定知道是溫州人寫的——《賣柑者言》《白頭翁的故事》《烏鴉兄弟》《小馬過河》《母雞生蛋》《老虎傷風了》《剛長腿的小蝌蚪》……部分溫州寓言作家作品集(資料圖)一直以來,溫州的寓言文學創作如火如荼,湧現出了一大批「寓言作家群
  • 大學生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對你的掛念,見字如晤
    「爸,你要少打牌按時吃飯,頭疼病要早睡,我不在家你也要注意生活。少抽菸你最近抽菸越來越頻繁了。醫生叫你少喝酒,你總是不聽,等我回來我真的要生氣了。」梅嘉欣字裡行間透露著對父親生活的處處關心。  漢文1703朱佩瑤向記者說到,家書是一種更加浪漫的交流方式,是每天微信電話視頻無法取代的。
  • 一封家書丨他把給女兒的叮囑寫進信裡:你的選擇會成為你的責任
    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麼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在「選擇」的這個十路口徘徊猶豫你還記得那是因為什麼嗎?是誰交給你一把「指南針」讓你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幫你撥開迷霧的那個人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老師也可能是你的愛人......
  • 重讀抗戰家書,愛國是永遠的家風
    因為他們知道,在殘酷的敵我鬥爭面前,每一封家書都可能是遺書。  誰不想享受安定的生活,誰不想徜徉於親情的海洋,誰不想感受愛情的溫存,但在國家危難面前,在民族存亡面前,他們毅然選擇了風雨兼程,舍小家,為大家,不惜「捐軀赴國難」。他們寫這些家書時,或在馬背上,或在戰壕裡,或在囚牢中,很多都寫得匆忙,信也常是寥寥數語,但信中濃得化不開的家國情,卻感人肺腑。
  • 安慶師範大學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
    開學不久,安慶師範大學組織近4500名大一新生,放棄網絡、電話等現代化通訊設備,選擇「家書」這一古老卻溫情的方式,為父母呈上大學裡的「第一封家書」。「初中,我偷偷玩手機,你氣紅了眼;高中你陪著我學習每天到很晚……」人文學院的新生陳凡回想起和母親的點點滴滴,淚水忍不住一滴滴落在了信紙上。她說,「以前自己挺不懂事的,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太累,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 老奶奶27字家書感動網友 家書抵萬金仍需傳承(圖)
    陽慧 攝 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家書是親人的關愛  據《揚子晚報》消息,11月1日,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王詩佳意外收到一封來自祖母的家書,全篇只有27個字:「多吃點,不要減肥,晚上不要出門,照顧自己,常回家,給你做你愛吃的。」歪歪扭扭的鉛筆字,沒有標點,六個簡短的句子,組成了這封「超短」的家書。
  • 大學4年父子寫144封信 父親:寫家書可學會孝順
    圖為鄒服生和兒子鄒謹一起重溫當時的信件 記者胡琴沁 攝   自兒子鄒謹到上海體育學院讀大學的第一天起,鄒服生就知道,兒子4年後將成為一名體育新聞記者。   今年76歲的鄒服生曾是陝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中文系教授,在兒子將離家上大學前,他要求兒子每月要寫一兩封家書。鄒謹在大學4年間,與家中往來書信144封。
  • 溫州「平安媽媽」IP(卡通)形象徵集活動點讚開始啦,快來選出你喜歡...
    為更好地展示溫州「平安媽媽」形象,助力平安溫州創建,溫州市婦聯於今年7月份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溫州「平安媽媽」IP(卡通)形象。本次徵集活動共收到作品48件。經過主辦單位初評,共有10幅作品進入網絡投票環節。
  • 抖音能看到誰點讚嗎 抖音都能看到誰給自己點讚嗎
    18183首頁 抖音能看到誰點讚嗎 抖音都能看到誰給自己點讚嗎 抖音能看到誰點讚嗎 抖音都能看到誰給自己點讚嗎 來源
  • 實名反對這吃人點讚
    你這樣很不正能量。怕就怕這正能量。有時候,它能吃人。上周,一個叫繆可馨的小學生在上完語文課後,從四樓墜亡。她的一篇作文被老師改得面目全非,原因是沒有「傳遞正能量」。而就在這之後。班級的其他家長們,竟然在群裡齊齊為老師點了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