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佛山市順德區發布全省首個縣區級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下稱「評價指標體系」),從五個維度設置監測和評估兩大指標體系,將高質量發展目標具體化、指標化,為全省建立可監測、可評價、可量化體系率先探路。
當前,順德以村級工業園改造為突破口,破解了深層次問題,釋放了發展新空間,重塑了城鄉形態,為全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探索貢獻「順德樣板」「順德示範」。
在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進程中,順德始終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是其中的工作任務之一,也是推進實驗區工作的新探索。
順德區委常委梁偉沛表示,順德在全省率先探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旨在實現實驗區建設進度和成效可測可評可控,有利於順德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有標準、有體系、有重點。
●蔣曉敏
圍繞五大維度設置兩套體系
順德區發改局副局長鄒杏儀介紹,去年下半年,順德邀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指導和參與,一起開展深入探索制訂評價指標體系。
據介紹,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導向性、高對標、系統性、操作性、動態性」原則,圍繞「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民生共享、綠色環境」五個維度,重點強調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兼顧民生共享和環境保護兩大內涵發展,並設置了監測和評估兩套指標體系。
每個維度包括3—4個二級指標,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不同維度和趨向。如「動力變革」主要體現創新鏈的整體變革,即體現創新的投入、活動、產出三個方面的變化,具體設置創新投入、創新載體、創新產出等3項二級指標。
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包括體現普遍性,還兼具順德特色性。以「效率變革」為例,三級指標既包括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等常見指標,也包括村級工業園累計拆除整理和建設面積等順德特色化指標。
評價指標體系的另一個亮點在於突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百姓對順德高質量發展看得見、摸得著。在各指標體系中,反映公共服務、就業收入、社會安全等民生類指標佔總指標數約1/3,促使各部門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注的事情。
同時,指標體系還兼顧橫向和縱向對比。「監測指標體系」共有52個三級指標,著眼於縱向監測順德區不同年份的發展水平,注重對順德高質量發展特徵的全面反映和高質量發展進程的動態監測;而「評估指標體系」有17個三級指標,著眼於與先進地區橫向比較評估順德區的發展水平,注重順德高質量發展的高點對標,實現既有對順德發展不同時期的監測,也有對標對表先進地區,反映順德發展在全球全國的方位和差距短板的評估。
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順德樣板
「順德在實驗區建設兩周年之際發布指標體系,很有必要也很及時,對於今後工作成效的評價是很好的指引,可以倒逼各部門更好地推動各項工作。」佛山市發改局二級主任科員章勇表示,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直接引導的工作性指標和結果導向的客觀性指標,對推動順德在「十四五」期間推進土地集約化利用和科技創新驅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指標體系編制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所長鄧智平建議,順德接下來要聚焦空間提升,以村改為引領加快城市和產業升級,聚焦智能發展,推進城市、產業的全面智能化,聚焦自主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產業升級,加速布局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聚焦環境短板,加速實現產業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冉昊表示,指標體系能精準評價順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效,充分發揮指標體系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有利於順德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
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與之對應的評價體系也需適應現實進程,在創新發展中依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不斷完善。
對此,梁偉沛表示,順德將在實幹中進一步總結和完善指標設置、評價規則、指數模型,希望為全省建立可監測、可評價、可量化體系提供有益的經驗探索,努力為廣東省乃至全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順德智慧和順德實踐。
評價指標體系圍繞「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民生共享、綠色環境」五個維度,重點強調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地位,設置了監測和評估兩套指標體系。
「監測指標體系」共有52個三級指標,著眼於縱向監測順德區不同年份的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有17個三級指標,著眼於與先進地區橫向比較評估順德區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