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一一九九媽媽 馬蕾孕哺育
最近真的氣炸了!!!
2歲男童被禽獸父親摔死的事件還沒結束多久,這兩天又爆出了一個廣州3歲女童被父母投餵成70斤,並在視頻平臺上當起年齡最小的網紅「小吃播」。
起初我以為是父母為了賺錢才讓孩子在平臺上當吃播。但女童的父母卻回應說,不是為了賺錢,家裡有三套房,沒法「不讓自家閨女吃自己喜歡吃的」,還亮出醫院對於女童的診斷意見——「建議」少吃可能導致肥胖的食物,並且「有理有據」地聲稱,醫生只是「建議」。
「2歲半50斤」
「3歲已經超過60斤」
「70斤」
「馬上突破100斤」
雖然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孩子滿滿的無奈。並不是她有多愛吃飯,孩子在直播中屢次三番表示「別弄了」、「別弄了」,可是寶媽依然置若罔聞,接著給孩子的盤子裡加菜……
她才只有3歲而已,而她最大的憤怒只有那句「別弄」了,請問佩琪的父母,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給孩子吃太多,你以為只是肥胖那麼簡單?
有一種瘦,叫「爺爺奶奶覺得你瘦」。很多老人家都喜歡肉肉的孩子,雖不至於像小佩琪父母這樣對待自己孩子,但對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富養模式仍是毫不保留,只要孩子想吃的都儘量滿足,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兒童肥胖發生。
最新研究顯示,我國兒童肥胖症發病率達到20%。疾控中心的有關數據顯示,17歲以下肥胖人群已超過55萬人,有12%的兒童超重。
三歲的孩子,正常體重是多少?對照一下
根據《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3歲的男孩身高在86.3cm~109.4cm,體重為10.61kg~20.64kg;
女孩子身高在85.4cm~108.1cm,體重在10.23kg~20.1kg。
1
過度肥胖,帶來身體隱患
2017年,由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與正常體重兒童相比,超重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為3.3倍;發生高甘油三酯的風險為2.6倍。
對於女孩子來說,過度肥胖在成年後還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的症狀,增大患上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概率,而多囊是不孕的原因之一。
2
影響睡眠質量
孩子太胖晚上睡覺更容易出現睡眠暫停的情況,打呼嚕的現象也會增多。所以孩子肥胖影響大,對孩子一生的健康都有不良的影響,家長從小就要注意防止孩子過於肥胖。
3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自卑
上學後孩子之間無意的玩笑,比如說叫大胖小子,或者是自己長大後對外表開始關注時對於肥胖的自己會產生自卑感,所以孩子的自信心會更低,而信心對於孩子的性格、心理方方面面都會在一定地影響。
對於小佩琪來說,三歲小孩穿的衣服已經穿不下了,得定製大碼女裝。她甚至不敢出門,怕迎來各種異樣目光。
吃播給佩琪帶來的身體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只有3歲的她走起路來顫顫巍巍,感覺下一秒就會跌倒,甚至有些身體傷害是無法逆轉的,可為了滿足自己的「玩心」,她的父母根本不顧孩子的身體發育。讓孩子胖成這樣,一點都不好玩。
試問,一個三歲的小朋友怎麼承受這些?
「
《童年的消逝》裡有一句話:當兒童有機會接觸到從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實的時候,他們已經被逐出兒童這個樂園了。
」
本該享受無憂無慮童年的孩子
卻承受一個小朋友不該承受的壓力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迅速發展,很多父母看到了裡面的巨大商機,某些父母更是為搏觀眾一笑,家長利用孩子的童真,讓他們講一些不符合他們年齡的、油膩的臺詞,流量非常可觀,點讚數上萬,觀眾看得不亦樂乎,短短15-30s的視頻就能積攢上百萬粉絲,家長也趁機撈一筆錢也很開心,可是孩子呢?
2019年4月,有一段視頻突然爆火了起來。
兩個成年人用手機追著小女孩背影拍攝,女孩拎著個小書包安靜地走向一面牆壁,中途彎腰把小包輕輕放在地上。這時,女孩的媽媽突然上去飛身一腳,女孩被踹得踉蹌幾步險些跌倒。
但她沒有回頭,只是安靜地站在那裡,任由媽媽整理被踹後的裙角,仿佛已經習慣了……
這麼小的孩子就被迫出來營業,遭受暴力管教之後的麻木表現,真的讓人既無奈又痛心!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卻用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阿德勒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你是如何和你的原生家庭和解的?而裡面最高贊的回答是,不會和解的永遠不會。
是的,原生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實在太大了。
而父母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人,自己本身就是一種「環境」
為人父母,最不應該的就是自己過的強差人意,卻要求子女出人頭地,把自己的意念都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他們按照自己的希望去生活。
想要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要重視自己言傳身教。例如,想要讓孩子遵守交通規則,那麼父母就應當尊重交通規則,想讓孩子愛護環境,那麼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垃圾分類,不亂扔垃圾等等,這就是一種潛在的環境的薰陶。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應當是相互尊重的
孩子不是我們的所有物,他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想要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要注意日常教育中語言的應用,避免一些帶有專制性色彩的話語,比如「你這件事必須要這麼做」,如果改成「我認為你這樣做有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後果,比如……」,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尊重自意願的,彼此之間是平等的,父母多花一點時間給孩子闡明他做法的利弊,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不好的後果。
一個幸福的童年生活,能給人帶來更多的積極思維,哪怕後面經歷了挫折,也能很快走出來。而不幸的童年經歷,會帶給人很多沉重的枷鎖和心理負擔。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陰影囚籠。
孩子童年沒重來,別讓你的所謂「寵愛」變成孩子的終身傷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