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平臺上兒童吃播屢見不鮮,容易吸粉,但背後有不少問題亟待反思。
女童佩琪近日受到關注,3歲的她體重已達70斤,她的父母將她吃東西的視頻發到網絡平臺,以「食量驚人」、「幾秒吃完」為標題關鍵詞,放任她吃漢堡、炸雞等高熱量食品,這引起網友對佩琪父母的質疑和對孩子健康的擔憂。
8月25日,佩琪的母親回應澎湃新聞稱,她發布女兒吃飯的視頻系出於娛樂,而非盈利。「就是曬生活、曬娃,沒有靠這個賺錢。剛開始(發的)都是旅遊、玩的。後來無意間拍了吃飯的,反響很大,也有很多人說喜歡看她的。」
有網友質疑,佩琪的父母為圈流量、博眼球,不顧孩子的健康,讓孩子當「吃播」,將孩子餵成肥胖小孩。佩琪的母親稱,佩琪出生就很胖;針對體重問題,她曾帶女兒去醫院,醫生建議控制食量。「沒有問題。醫生也是建議控制(食量),不要刻意減肥。」
佩琪母親向澎湃新聞提供了一張朋友圈截圖。截圖中有兩張新生兒的照片,配文「九斤3兩的胖閨女,終於解決了」。該朋友圈發布於2017年3月。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江西省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楊利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女童肥胖易引起性早熟、骨齡提前等疾病。如果不去幹預,三分之一的肥胖兒童到青春期仍會處於肥胖狀態,會存在動脈硬化、冠心病、不孕等潛在威脅。
紅星新聞8月25日報導,佩琪父母否認利用女兒賺錢,雖然確實「賺了幾百元」,但拍視頻純粹只是為了好玩。視頻平臺方對此事回應稱,此前已經監控到佩琪的視頻以及網友的反饋,由於相關帳號被投訴的密度變大,平臺已經於上周對該帳號進行了封禁。
延伸閱讀: 3歲女童被「吃播」成70斤,虐童「撈金」不可恕!社會介入很重要
近日,某社交視頻平臺上,一個「寶媽記錄胖娃娃生活日記」的帳號引發廣泛關注。該帳號發布的內容,竟是小女童佩琪變身「吃播」,3歲就被硬生生餵成70斤重超胖體型的所謂「日記」。視頻中,孩子反覆央求「別弄了別弄了」,父母還是執意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高熱量食物。目前,在眾多網友的投訴下,平臺已對該帳號進行了封禁。
為圈流量、劍走偏鋒的畸形「吃播」屢見不鮮,但沒想到,收割流量的「黑手」,竟然伸向了兩三歲的孩子。暴飲暴食不僅會給身體造成嚴重傷害,變形的身材更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心理負擔。我們看到,在父母殘忍的強行投餵下,佩琪的雙腿已出現變形,甚至因為過於肥胖變得不敢出門,無奈又無助的樣子,看來著實讓人心疼。可女童父母卻絲毫不以為意,不僅不斷以孩子飆漲的體重為噱頭吸引流量,還大言不慚表示,只是為了娛樂。某種意義上,這樣以孩子為「賺錢機器」的行為已不再是「家務事」,也不只是挑戰公序良俗的直播亂象,而是涉及兒童權益保護的公共事件。
近些年,父母強迫孩子「撈金」的事件,屢屢觸痛社會神經。從因表現不好被母親踹到趔趄的童模女孩,到在鏡頭前委屈表示要為家裡賺錢的網紅兒童,再到如今被架到直播間硬吃的小佩琪,他們討人喜歡、受人關注,固然因應著某些特質,或甜美可人,或明眸善辭,或憨態可掬,但這些都是他們作為孩子的本真,而不是父母可以無限開發的資源。特別是在現實利益的誘惑和吸睛流量的催動下,很多孩子的生活已經被裹挾和綁架。在父母的牽領下,他們被迫順著某套功利的劇本迎合著金錢至上的邏輯,歡樂純粹的童年無從談起,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庭的悲哀。
由於是特殊群體,孩子往往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而監護人又是受益人很難客觀地履行監護責任,所以社會的介入就非常必要。正如有網友在小佩琪「吃播」視頻下追問的:這是虐待,有關部門應予以查處。的確,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如果這般強迫進食真給孩子造成了實質性傷害,即使身為父母,也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可以說,平臺下架視頻、關閉帳號,只是第一步,充其量也不過是對網友舉報的積極回應。接下來更重要的,則是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去關心愛護孩子,幫她恢復健康,做好心理疏導,對父母該教育教育,該處罰處罰,避免孩子再被這般利用。而對平臺來說,則要切實肩負起監管責任,不做畸形流量的幫兇,別等到木已成舟、投訴遍地才想起行動。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產,也不是父母的「搖錢樹」。將孩子當成賺取金錢、收割流量的機器,同樣是虐童。而以更嚴的監管、更細的標準,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視頻平臺上兒童吃播屢見不鮮,容易吸粉,但背後有不少問題亟待反思。
女童佩琪近日受到關注,3歲的她體重已達70斤,她的父母將她吃東西的視頻發到網絡平臺,以「食量驚人」、「幾秒吃完」為標題關鍵詞,放任她吃漢堡、炸雞等高熱量食品,這引起網友對佩琪父母的質疑和對孩子健康的擔憂。
8月25日,佩琪的母親回應澎湃新聞稱,她發布女兒吃飯的視頻系出於娛樂,而非盈利。「就是曬生活、曬娃,沒有靠這個賺錢。剛開始(發的)都是旅遊、玩的。後來無意間拍了吃飯的,反響很大,也有很多人說喜歡看她的。」
有網友質疑,佩琪的父母為圈流量、博眼球,不顧孩子的健康,讓孩子當「吃播」,將孩子餵成肥胖小孩。佩琪的母親稱,佩琪出生就很胖;針對體重問題,她曾帶女兒去醫院,醫生建議控制食量。「沒有問題。醫生也是建議控制(食量),不要刻意減肥。」
佩琪母親向澎湃新聞提供了一張朋友圈截圖。截圖中有兩張新生兒的照片,配文「九斤3兩的胖閨女,終於解決了」。該朋友圈發布於2017年3月。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江西省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楊利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女童肥胖易引起性早熟、骨齡提前等疾病。如果不去幹預,三分之一的肥胖兒童到青春期仍會處於肥胖狀態,會存在動脈硬化、冠心病、不孕等潛在威脅。
紅星新聞8月25日報導,佩琪父母否認利用女兒賺錢,雖然確實「賺了幾百元」,但拍視頻純粹只是為了好玩。視頻平臺方對此事回應稱,此前已經監控到佩琪的視頻以及網友的反饋,由於相關帳號被投訴的密度變大,平臺已經於上周對該帳號進行了封禁。
延伸閱讀: 3歲女童被「吃播」成70斤,虐童「撈金」不可恕!社會介入很重要
近日,某社交視頻平臺上,一個「寶媽記錄胖娃娃生活日記」的帳號引發廣泛關注。該帳號發布的內容,竟是小女童佩琪變身「吃播」,3歲就被硬生生餵成70斤重超胖體型的所謂「日記」。視頻中,孩子反覆央求「別弄了別弄了」,父母還是執意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高熱量食物。目前,在眾多網友的投訴下,平臺已對該帳號進行了封禁。
為圈流量、劍走偏鋒的畸形「吃播」屢見不鮮,但沒想到,收割流量的「黑手」,竟然伸向了兩三歲的孩子。暴飲暴食不僅會給身體造成嚴重傷害,變形的身材更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心理負擔。我們看到,在父母殘忍的強行投餵下,佩琪的雙腿已出現變形,甚至因為過於肥胖變得不敢出門,無奈又無助的樣子,看來著實讓人心疼。可女童父母卻絲毫不以為意,不僅不斷以孩子飆漲的體重為噱頭吸引流量,還大言不慚表示,只是為了娛樂。某種意義上,這樣以孩子為「賺錢機器」的行為已不再是「家務事」,也不只是挑戰公序良俗的直播亂象,而是涉及兒童權益保護的公共事件。
近些年,父母強迫孩子「撈金」的事件,屢屢觸痛社會神經。從因表現不好被母親踹到趔趄的童模女孩,到在鏡頭前委屈表示要為家裡賺錢的網紅兒童,再到如今被架到直播間硬吃的小佩琪,他們討人喜歡、受人關注,固然因應著某些特質,或甜美可人,或明眸善辭,或憨態可掬,但這些都是他們作為孩子的本真,而不是父母可以無限開發的資源。特別是在現實利益的誘惑和吸睛流量的催動下,很多孩子的生活已經被裹挾和綁架。在父母的牽領下,他們被迫順著某套功利的劇本迎合著金錢至上的邏輯,歡樂純粹的童年無從談起,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庭的悲哀。
由於是特殊群體,孩子往往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而監護人又是受益人很難客觀地履行監護責任,所以社會的介入就非常必要。正如有網友在小佩琪「吃播」視頻下追問的:這是虐待,有關部門應予以查處。的確,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如果這般強迫進食真給孩子造成了實質性傷害,即使身為父母,也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可以說,平臺下架視頻、關閉帳號,只是第一步,充其量也不過是對網友舉報的積極回應。接下來更重要的,則是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去關心愛護孩子,幫她恢復健康,做好心理疏導,對父母該教育教育,該處罰處罰,避免孩子再被這般利用。而對平臺來說,則要切實肩負起監管責任,不做畸形流量的幫兇,別等到木已成舟、投訴遍地才想起行動。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產,也不是父母的「搖錢樹」。將孩子當成賺取金錢、收割流量的機器,同樣是虐童。而以更嚴的監管、更細的標準,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