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源遠流長,茶葉文化和茶具文化也是多姿多彩。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雲南普洱,還有武夷山大紅袍,各有各的味道,難分高下。與茶葉的多種多樣相比,茶具則是在百年的流傳中唯紫砂獨尊,雖有西施、德鍾、石瓢等多種壺型呈現,可材質唯有紫砂。
紫砂繼承了茶道的「真」
紫砂成為茶具中的至高王者,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紫砂的物理特性。用原礦紫砂製作的紫砂壺,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可以說紫砂壺將茶葉的「真」發揮到極致。真茶真水,是茶道的基本追求,茶人愛茶也愛紫砂。紫砂與茶香相輔相成,彼此成就,紫砂壺成就了茶的香氣,茶香讓紫砂壺在茶具中脫穎而出,更在紫砂製品中獨領風騷。
紫砂回歸了茶道的「璞」
道法自然,返璞歸真是道家文化的追求,也是茶道精神的哲學思想,這在紫砂壺中也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陶器製品中已經不見泥土的痕跡,可紫砂壺成品之後,無論是在顏色還是手感上都能找到紫砂原礦的感覺,不僅保留了紫砂的顆粒感,整體更加細膩精緻。在烈火鍛造之後,紫砂成為紫砂壺,也還是原礦紫砂。這或許就是紫砂無法被超越的質樸,而這種返璞歸真的質樸,恰恰是道家文化的極高精神追求。
紫砂壺器的中庸處世之道
茶文化除了修身養性之外,另一個功用就是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交流一直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處世之道更成為茶文化的精髓。紫砂的處世之道是多樣的,也是統一的。有「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的石瓢,有「謙謙君子,正氣凌然」的德鍾,更有「壺中美人」的西施,他們雖然千姿百態,卻無一打破均衡之感,就像方壺領域裡有句話:「方非一式,方中寓圓」,方中不失圓融,圓融中仍保端正。追求平衡協調恰是紫砂中庸處世之道的體現。
紫砂壺作為作為茶文化的一部分,處處體現道家精神。經過幾百年的傳承,紫砂壺中的光素器不但工藝成熟,造型經典,更成為壺友收藏指南,更多的壺友第一把紫砂壺肯定是西施、德鍾、石瓢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