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區裡的準媽媽聚到一起,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白噪音」,有準媽媽說新生兒聽到了「白噪音」就能很快停止哭鬧,孕期應該多用「白噪音」給寶寶做胎教,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這樣做有沒有什麼危害呢?小編特意諮詢了這個領域的專家,為您做出最專業的解答。
先來普及什麼是「白噪音」?
所謂白噪音是指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0~20KHZ)內都是均勻的。
在有些國家,「白噪音」被當做一種聲音治療方法,很多接受過治療的人形容它聽上去更像是下雨的聲音、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或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在醫學治療中,確實有通過「白噪音」治療多動症患兒的精神集中能力障礙的。
「白噪音」停止新生兒哭鬧實不可取
至於說前文中那位媽媽提到的新生兒聽到了「白噪音」能很快停止哭鬧,是因為有些白噪音跟寶寶在媽媽子宮裡面聽到的聲音非常類似,熟悉的聲音把寶寶帶回到了記憶中安全溫暖的感覺,從而會停止了哭泣。
但這並不等於說,爸爸媽媽們可以用這類的聲音給寶寶做胎教或者安撫新生兒,因為很多排除生理性原因的新生兒哭鬧,其實表達了新生兒的心理需求。寶寶從媽媽的子宮來到這個紛繁的世界,難免會有對新環境的恐懼、不安,脫離母體之後,也難免會有強烈的被父母陪伴、擁抱和安撫的需求,這樣的哭鬧需要父母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貼心的對待,而不是用一段段生冷的「白噪音」能解決的,這樣做非常不利於寶寶心理的成長和安全感的建立。
科學胎教「記憶印痕」能幫你安撫新生寶寶
鑑於用「白噪音」來停止寶寶的哭鬧是不可取的,搖籃網的小編要向諸位家長介紹科學有益的方法,就是科學的利用胎寶寶的「記憶印痕」。
我們都知道,胎兒在子宮中是有記憶的,胎兒對聲音的記憶是進行音樂胎教的前提。無論媽媽們給胎寶寶聽什麼類型的音樂,胎寶寶都會記得,而且這個記憶會延續到寶寶出生之後,這就是音樂胎教中常常提到的「記憶印痕」。胎教過程中給寶寶輸送的這些「音樂營養」,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記憶印痕」,出生後在聽到此類音樂時,寶寶就會更快的被安撫而安靜下來。
每位媽媽喜歡的音樂類型都不同,寶寶也一樣,所以胎教音樂不僅限於古典音樂、鋼琴曲,根據媽媽們對音樂的審美的不同,可以自由選擇,但是要注意避免用太過於「簡單粗暴」「衝擊強烈」的幾近噪音的音樂進行胎教。
最後,小編強烈推薦的一種方式是,爸爸媽媽可以自己隨性發揮,創造一段哼唱進行胎教,等孩子出生後,每當新手爸媽哼唱起這段曲子時,寶寶不安、焦躁的情緒會很快得到安撫。對於小家庭來說,哪怕寶寶長大成人了,這段哼唱也是一段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愛的主題曲」,您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