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竟然不知道四大天坑專業」?我高分貝的嗓音嚇得對面男孩一哆嗦,不知道四大天坑專業,那你怎麼避坑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四大天坑專業,是哪「四坑」,又是怎麼坑的?
請牢牢地記住這四大天坑專業:生物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和材料工程。
他們是魔鬼,專坑信息接收不發達、稀裡糊塗報考、擦邊進高校被調劑到此類專業的考生。考上的學生不能用不幸來形容,一寸光陰一寸金,白白浪費四年的青春時光,畢業之後還要轉行業。
有人調侃環境工程,簡稱是「環工」,又稱「環衛工人」。
班級40多個人,可能只有五六人是選擇環境工程專業,其他人都是被調劑過來的。
環境工程專業是做什麼的呢?真的是環衛工人?
好聽一點的說法是:研究治理環境,解決三廢(水、氣、渣)和噪聲等環境汙染問題,「工程」二字著重體現在汙染物處理工程和設備的設計、施工、運行、調試等;簡單的說法:」處理汙染物「。
莘莘學子懷著報國志向,投奔環境學科,為美化祖國建設出一份力。最後發現學的不但辛苦,而且學不到一技之長,畢業了工作不好找,收入不高。
去年有一對賣腸粉的90後研究生夫妻火了,女孩是中國藥科大學畢業的,男生本科在皖西學院就讀,研究生在南京大學讀的環保工程專業。夫妻二人放棄高學歷,放棄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做起了小本生意。
而放棄穩定工作的背後,一是工作不好找,二是女孩的專業需要做研究,對身體有傷害。
這就是典型的天坑專業。
在經濟學有一個供求關係理論:
供大於求,價格下跌
供小於求,價格上漲
中國除了財經政法大學,幾乎所有高校都有生物學專業,超量招生,過度擴招讓生物學供給遠遠大於社會需求。
理工類大學:生物是理科,我需要開生物專業;
農業類大學:農業與生物息息相關,我需要開生物專業;
文科類大學:有科研類生物專業的支撐,教學類生物專業才能又好又快發展;
地方院校:貫徹落實轉變為綜合性大學,我們也要開設生物專業
這麼多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可是社會的需求跟不上呀。
排除去高校研究所和學校當教師,在產業界,生物產業最少也不成體系,容納的人才數量非常有限。有些生物公司也不需要生物專業的學生,比如生物製藥更喜歡招化工和藥學的學生;生物信息學嚴格來說更偏向於有計算機和數學背景的學生。
一所本科老牌985生物系,畢業時全班26人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只有3人,其餘的要麼做銷售、要麼是管培,唯一還與本科專業有點關係是做醫藥代表。
即使選擇繼續深造考研博,回報率也非常低。每個月三百到六百的補貼根本就不夠生活,25、6歲了還要花著家裡的錢。做完一天實驗就累得筋疲力盡,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兼職賺外快。所以一旦走上了生物讀研的道路,基本是越走越窄。
就算讀個生物碩士也只比沒讀強一點點,出來當個研究助理給別人打打下手,4000到6000的收入水平。
化學專業已經被人民日報列為紅牌專業,和生物學專業一樣,它的供給大於需求,就業轉化率低,但化學專業有一點比生物學更坑。
十多年前化學專業屬於熱門專業,因為當時化學專業對於硬體設施要求很高,只有一部分高水平有專業特色的學校開設,所以當時學化學專業的學生不是很多。
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口號鼓吹下,各個高中低檔,理工科,綜合性,師範大學都相繼開設了「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生物工程」之類的學院。
雖然化學工業佔經濟比重非常大,但對於化學人才需求量不大,相比計算機等學科,化學技術更新非常緩慢,對人才的需求也有限,極其龐大的招生規模與市場就業崗位缺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一部分高中因為「熱愛」化學學科而報考化學專業。很多中學生在中學實驗室裡對花花綠綠的試管實驗很著迷,但在研究生實驗室裡幾乎不可能再見到這類「有趣」的實驗。大學化學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知識量,都與高中化學完全不同。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不是面向就業的實用型學科。基礎學科,顧名思義,更多關注基礎研究,而不是直接以就業為目的導向。基礎型學科的特點是金字塔型,只有做1%的塔尖才能算能留下成為業內佼佼者,而堆砌起99%塔基的「炮灰」們,則會陷入非的尷尬境地。另外它產學研嚴重脫節,學術研究領域並和工業生產的聯繫不大。
化學專業比生物專業更坑的一點是工作環境有風險:相當多的實驗室需要冒著劇毒,高溫,粉塵,爆炸風險等,女生尤其不推薦。
材料出路最廣,因為材料是四大天坑裡工科屬性最強的。各大公司如車企、房企等硬體大廠都會招聘一些材料專業的學生。
材料往不同方向發展就業待遇差距很大,目前最好的方向是金屬、高分子和複合材料(對口企業的結構設計、製造工藝崗)以及偏電子方向的電子封裝和半導體。
但材料方面的技術類工作大多存在工作環境差(偏僻的工廠車間環境)、工資低(行業利潤低)、職業發展方向窄、升職加薪慢等特點。當然不排除有少部分好的材料企業或研究所,但要求會很高,而且職業天花板很低。
有一句話這麼說:「家裡沒有一個小目標,生化環材別去碰」。
1.就業面小,工資低。碩士生拿著其他行業本科生的工資,就問你氣不氣。
2.專業就業率低。沒有那麼多崗位需求,畢業等於失業,說的就是生化環材。
3.產學研脫節。在學校學的課程和研究方向,完全跟企業的實際應用脫節,成了英雄無用武之地。
4.創業難。幾百萬起步的創業成本,先問一下,你沒有一個小目標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