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柯文哲與民進黨是一對「分手」後就反目成仇的「怨侶」。去年「大選」期間民進黨忙著「黑韓」,彼時柯文哲就曾在網絡上預言,自己可能成為「黑韓產業鏈」的下一個目標,「他們怎麼打賴清德、韓國瑜,之後就怎麼打柯文哲」。如今,高雄市長韓國瑜回歸市政,還遭「罷韓」追殺難以解脫。就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民進黨的「黑韓產業鏈」果然轉向,全力壓制到兼任臺北市長與臺灣民眾黨主席的柯文哲身上。
自疫情開始影響臺灣,柯文哲的發言屢屢成為眾矢之的,甚至被貼上「陰謀論」的標籤。看似一場公共衛生議題引爆的口水戰,實則可以窺見步步緊逼的排兵布陣。民進黨企圖削弱兩年後臺灣民眾黨在地方選舉的威脅,「黑柯產業鏈」的狼煙已經悄悄點燃。
口罩戴不戴,專業建議成「矯情」
1月24日,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宣布「管制口罩出口」掀起論戰。接著,曾說過「看到我戴的時候大家就要戴了」的柯文哲公開戴上了口罩,並呼籲民眾跟進防疫。這不僅與當時未戴口罩,卻四處「趴趴走」的總統蔡英文形成對比,也與臺當局的宣導相悖,點燃了「黑柯產業鏈」的第一把火。
隨著臺灣口罩短缺的現實暴露,民間鬧起「口罩荒」,也讓綠營批評柯文哲的聲浪越來越大,甚至有人質疑起柯文哲口罩的來源。原本就口無遮攔的柯文哲忍不住搬出自己的外科醫生專業,還罵了一句「神經病」。馬上有所謂「專家」跳出來批評柯文哲是「矯情蹭聲量」,還說他「沒有醫生道德」。
綠營炮火隆隆,讓同為醫師出身的「藍委」陳宜民都出來為柯緩頰,認為「中央」持續高喊「不要全面戴口罩」的宣導未必有利於防疫。面對縣市長的防疫作為與「中央」不同調,「中央」不妨站在尊重的立場上多溝通,而不是一找到破口就狂打。
洩露隔離地,算計或是「被算計」
柯文哲畢竟擁有醫學專業,在防疫事情上批評者很難施力。直到2月2日柯文哲受訪時,脫口說出第一波返臺的武漢臺商將安置隔離在陽明山臺銀宿舍。消息一曝光,引來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學生會抗議,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批評柯P,為了凸顯自己而破壞規劃,造成民眾恐慌。
緊接著,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批評「柯文哲的爆料經過精心算計」,「綠委」範雲猛批柯文哲是「大嘴市長」,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則譏諷柯文哲「應該戴上防毒面具,封住自己的嘴巴」。更有大量網友跟進,重批柯缺乏公衛道德又充滿政治謀算。部分媒體更直指柯臉書粉絲專頁的按贊數連4天暴跌,是「大選」後最大跌幅。
飽受批評的柯文哲,事後針對公布隔離地點一事道歉,表示自己並無惡意。不過他也解釋,隔離地點是「中央」找的,那麼龐大的計劃,與其掩藏不如公開透明,讓市民預先有所準備,避免事後造成更大抗爭。他還直接點名要陳時中講清楚「什麼可以講、什麼不能講」,還不以為意地自嘲「所以要被抓去關了,是不是?」顯然不滿民進黨的攻擊。
對比陳時中,「造神毀神」一起來
2月8日,搭載1000多名臺灣旅客的郵輪「寶瓶星號」返抵基隆港,臺當局「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登船廣播安定旅客心情。一時間,陳時中「挺身第一線」的畫面,還有此前在記者會上疑似因抗疫壓力流淚的畫面,在網上廣泛傳播。不少網友稱他是「英雄」,甚至有人發文稱陳時中很可能以黑馬之姿成為下任「行政院長」。
原本柯文哲因自曝隔離地指示被批已經噤聲多日,跟「寶瓶星號」也完全沒有關係,一家網絡卻平臺特意貼出陳時中的網絡聲量,高於柯文哲33.2倍,臺媒也紛紛跟進「補槍」。財經專家汪潔民更稱,對比起陳時中,柯文哲只是「陰雄」。
當年以「素人」之姿,短時間內締造創造臺北市長選舉神話,柯文哲的「柯神」稱號,當年也是民進黨捧出來的。只不過如今雙方分道揚鑣,便有人急吼吼地想把他從神壇上拉下來。「民進黨很會造神,從陳其邁、蘇貞昌、蔡英文到陳時中。」一名民眾黨人士說,柯文哲在防疫上是專家,示範口罩等都有專業的形象,但講出防疫隔離所位置一事被炒作,再對照陳時中落淚,兩者的落差就會很大,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柯只能選擇低調回應,以減少形象損害。
從下挑毛病,「學姐」回鍋疑酬庸
跟隨柯文哲入主臺北市政府多年的「學姐」黃瀞瑩,此前排入臺灣民眾黨「不分區」,但因席次靠後並未能進入臺當局立法機構。黃瀞瑩本月「回鍋」臺北市政府任職副發言人,職缺由臺北市資訊局「機要」改為「媒體事務組聘用主任研究員」,薪水也從5萬多(新臺幣,下同)提高6萬1千多元。
但引起爭議的是,2月7日晚間9點多在網絡上公告「北市府秘書處公告聘用人員徵才明細」,原先應公開至2月10日,卻在2月8日下午4點多就公布錄取人員名單,正取黃瀞瑩。消息一上網公開後,遭綠營嗆是「內定」和「酬庸」,直指未符合柯文哲力主的「公開透明」形象。
對此臺北市政府回應,一切「依法」、符合程序。共有四人投遞履歷,其中一人審查後不符資格,其他人依經歷排序,「學姐」是排序第一位。也有挺柯網友反嗆民進黨,林佳龍、蘇貞昌跟陳其邁,選輸了也是回任「中央」。
「學姐」本人則表示,對於抹黑並不意外,但目前應全臺上下一心對抗新型肺炎,若專注在她的人事案搞「烏賊戰」,蠻可惜的
大概也是深知自己滿嘴「跑火車」容易惹禍上身,在隔離所事件之後,柯文哲的發言漸趨謹慎,對於「中央」的「建議」轉向保守,甚至用「神隱」的方式躲避媒體「堵麥」。
就連柯文哲的心腹蔡璧如也說,柯文哲常常想到什麼就直接講,但未來如果要更上一層樓,自己也要注意謹言慎行,她也會加以提醒。
既然民進黨的「黑柯產業鏈」已經發動,那麼柯文哲現在怎麼做都動輒得咎。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風頭上,民進黨與「中央」防疫政策「一搭一唱」,柯文哲再想「變身」針對議題做不同反應,很容易「玩過頭」。不如韜光養晦,先避過綠營黨政合擊,柯文哲才可能徐圖政治疆域。
海峽導報兩岸交流中心 林靜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