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看到一篇文章《段永平:捷徑是迷路的最快的辦法》,是段永平在2018年9月30日在斯坦福與華人學生進行的交流和分享,非常精彩。
我們從小經常被教育,要早,要快,要多,處處爭取搶佔先機,找到捷徑,多多宜善。很少理解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把事情做對,才能夠走的更遠,結果更好。正如文中所說:
Alaska 有句話, 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 (捷徑是迷路的最快的辦法。)不存在什麼彎道超車的事情,關注本質最重要!不然即使超過去,也會被超回來。
一味尋找捷徑,往往看不到底層規律,誤入歧途,死的更快。一次走捷徑成功即使暫時得到了不屬於你的東西,最終還是會還回去。
做企業、做投資,段永平都非常成功,他說,他所有的成功,都來自於「本分+平常心」。
我們所有的成功,都來自於「本分+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 rational(理性),就是回到事物的本源,就是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Stop Doing List(不為清單),說的是做對的事情,但做對的事情,要落實在不做不對的事情上。
我們可做的事情很多,但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更不知道哪個是最好的選擇。但不對的事情,通常好識別一點,比如抽菸、酗酒、傲慢、自私,再比如知行不合一,因為短期誘惑放棄長期價值。芒格說知道自己在哪裡死去就不去哪裡,知道什麼是錯的就堅決不做,剩下的就看對的事情複利有多少。
與其說捨不得放棄錯的事情,不如說捨不得放棄短期誘惑,處處爭先有短期誘惑,走捷徑有短期誘惑。但回頭想想,搶佔先機的人絕大部分沒有分到最大的蛋糕,最大的價值依然會被真正做的好的公司拿走。
所有的高手都是敢為天下後的,只是做的比別人都好。我們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堅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篩合伙人,篩供貨商,慢慢地就會攢下好圈子,長期來看很有價值。
很少有人能夠一次做對,慣性使然,一旦做錯又很難回頭,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越遠,離成功也就慢慢越遠了。
「Stop Doing List」說的是做對的事,如果知道錯了,馬上要改。創業依然適用。(就是對的事情一定要堅持,錯的事情一定要儘快改!)
「Stop Doing List」沒有 shortcut (捷徑),要靠自己去積累,去攢,去體悟。stop doing 就是發現錯,就要停,時間長了就效果很明顯。很多人放不下眼前的誘惑,30年後還在那兒。錯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的誘惑。
如果知道錯了,馬上要改,慢慢積累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文/且慢-無問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