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年高考之前藝人仝卓自曝高考舞弊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於規則和社會公平的廣泛關注。高考一直是我們國家公平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凡是涉及違規作弊的考生,將會受到嚴厲處罰。可即便如此,面對不勞而獲的巨大誘惑,有人還是選擇鋌而走險。
泰國有部高分影片《天才槍手》,講述的就是一個天才高中生如何策劃並完成考場作弊的故事,該片是根據真實事件—2014年的亞洲考場作弊案改編,在導演的精心安排下,全片節奏緊張明快,險象環生,緊緊抓住人們的眼球,讓人久久難以釋懷。
《天才槍手》劇照
每個經歷過學生時代的人都對考試不陌生,所以這個題材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找到自己和這部電影的記憶連接點。不過,導演並不僅限於帶大家重溫學生時代讀書考試的經歷,本片中還涉及了變相高額學費、考試模式僵化、貧富差異、機會不均等一系列泰國社會話題的呈現,使得該片在思想層面更加深刻。
校考
影片中天才高中生曉琳家境貧困,刻苦學習的她憑藉優異的成績,以全免學費的資格進入當地的貴族學校,卻發現學校暗箱操作私下向家長收取贊助費,而自己家徒四壁根本無力支付,受到刺激的曉琳認為「就算你不作弊,這個世界照樣欺負你」,於是從一個聽話的乖乖女搖身變成帶領同學作弊的反叛者。
曉琳發現貓膩
曉琳憑藉自己的聰明尋找校方的漏洞,幫同學獲取高分從而獲利。本來一切都很順利,卻被記憶力極佳的同學班克發現,班克原本對不擇手段的作弊方式深惡痛絕但最終還是在現實面前朝金錢低下了頭,最後他也加入了曉琳的作弊團隊,一起策劃並實施了一場跨時區完美作弊,在國際性的頂尖大學入學考試中「大展拳腳」。
高潮部分,無疑是最後一場考試,曉琳他們想出用鋼琴的鍵號來記答案的辦法,彈鋼琴的場景和考場的場景交互切換,依靠快速剪切和壓迫感極強的特寫鏡頭營造出扣人心弦的效果。節奏咄咄逼人,鏡頭的運用富於變化,分寸拿捏精準。
片中曉琳為作弊用鉛筆催吐
影片中的結局是曉琳最終認識到自己的短淺,選擇去考試組委會主動公開自己的作弊細節,接受她應有的懲罰。但是另一主角班克卻被利益蒙蔽了內心徹底黑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班克在作弊的路上越走越遠
思考:該片各種腦洞大開的作弊方法讓人看得驚心肉跳,但這裡筆者想聊的是考試作弊究竟給人帶來的是什麼。無論是劇中的曉琳、班克,還是現在熱議的藝人仝卓,他們都在挑釁規則,不願意依靠勤奮和努力慢慢等待成功的機會,而是熱衷找漏洞、拼關係,想盡一切辦法投機取巧。可是要知道,成功沒有捷徑,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終往往都走了彎路。
面對班克的邀請,曉琳堅決說不!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用笨辦法磨練自己的意志,提升自身的能力。有人可能會說作弊、走捷徑是真的能改變人生,或許還能舉出例子來證明自己。但是作弊改變的不是人生,而是一個人!很多人作弊一時沒被發現,嘗到甜頭後就不再安於腳踏實地的做事情了。一旦走捷徑的思維成為習慣,就會事事想要投機,處處想要取巧。然而靠投機取巧得來的勝利是不能讓人挺起胸膛的。
曉琳規勸班克回頭是岸
有人說,因為運氣得到的東西,終究會因才智不足而失去。高考舞弊事件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整個社會的浮躁和焦慮,當學生們把作弊當成應試手段,當仝卓直播中一臉得意的說「用了一些關係」,我們或許真的應該好好思考如何以平常心看待成功,如何遵守好規則。
一個國家的發展和穩定需要公平與正義,那些破壞公平不遵守規則的人,等待他們的一定是被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