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北靠遼蒙,南鄰京津,舊稱「熱河」,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塞外名城,素有「紫塞明珠之稱,歷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時期的京師陪都。這裡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周邊寺廟、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獵場木蘭圍場、世界最大的木製佛幹手乾眼觀世音、世界獨一無二的石柱磬錘峰最高的金漆木雕大佛、最短的河流…這些世界之最,為承德鍍了一層美麗的光環。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即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山莊始建於1703年曆經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山莊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為當年帝王后妃遊玩和舉行宴會的場所,又分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以湖區最為著名,有煙雨樓、金山、如意洲、文津閣等著名建築。
普寧寺始建於清朝乾隆時期,是一座漢藏結合寺廟。寺廟前半部為漢式,後半部為藏式,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築融為體,雄偉壯觀。寺廟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通高27.21米,供奉在主體建築大乘之閣中。
普樂寺,俗稱圓亭子,是為安置歸順的哈薩克、布魯特族而建。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前半部建築是漢族寺廟傳統的「伽藍七堂」式,後半部是藏族形氵式,與外八廟中的其他廟宇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個星捧月的格局。主體建築旭光閣,其外型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這是該寺最大的特色。
須彌福壽之廟是乾隆帝為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而建,故又稱「班禪行宮」。寺院仿造西藏著名的扎什倫布寺修建,規格極高,融漢、藏、蒙古風格於一體,分前、中、後三個部分,主要建築有大紅臺、班禪六世住處萬法宗源殿、萬壽塔。
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其樣式仿拉薩布達拉宮,故又稱為「小布達拉宮」。它是為慶祝乾隆60大壽而建,其雄偉的大紅臺和富麗堂皇的金頂使人流連忘返。整體建築依山就勢,逐層升高,氣勢磅礴,宏偉壯觀。
對此你們怎麼看,歡迎評論下方發表您的偉大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