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裡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
避暑山莊博物館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是中國清代宮廷歷史博物館。在河北省承德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避暑山莊內。這裡曾是清王朝康熙、乾隆、嘉慶三代帝後駐蹕熱河,處理軍政,禮儀宴饗,政餘讀書,起居遊樂的主要區域。佔地 5.6萬餘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 1.3萬多平方米,庫房1300平方米。
普寧寺
中國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動場所,僧侶雲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其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堪稱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具有漢族傳統佛教寺廟的特徵;後半部為藏式,仿西藏桑鳶寺而建。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築融為一體,結合的相當完美。
普佑寺
普佑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建普佑寺之前,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廟,駐有大量喇嘛。為通過宗教渠道加強內地與蒙藏地區的聯繫,提高喇嘛文化素質,清廷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寧寺東建立了喇嘛誦經的札倉(即寺院的附屬經學院),此經院即成為後來的普佑寺。這裡不僅是喇嘛雲集研習佛教經典、理論的經學院,也是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獅子溝南側,佔地22萬平方米,為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宏大者,建於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他母親皇太后80壽辰而下旨仿西藏布達拉宮而建,俗稱「小布達拉宮」。乾隆皇帝在這裡接見了萬裡東歸的土爾扈首領渥巴錫一行,並舉行了隆重的講經、說法、祝壽等活動。
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位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南坡,普陀宗乘之廟以東。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禪為慶賀乾隆帝70大壽,從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啟程,長途跋涉2萬餘裡歷經13個月來到承德。乾隆帝為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特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和居住,所以,此廟又稱「班禪行宮」。自山腳順山勢向上延伸,氣勢雄偉。主體為100層高的大紅臺,中央是一座重簷大殿,名妙高莊嚴殿,俗稱金瓦殿,是廟中最大的殿,殿頂用鎏金銅瓦鋪蓋,四脊上有800條金龍。
磬錘峰
四周群山綿延,青山如黛,層層的山巒如列屏障,武烈河蜿蜒流淌,有機地將山莊、寺廟、森林、奇峰聯結起來,融於蒼穹。樸素淡雅的山莊,金碧輝煌的寺廟,形貌各異的奇峰,窈窕似練的流水,和大片的森林交相輝映,互相借景,組成了一幅壯闊無比的綺麗風景。
普樂寺
普樂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始建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配殿、正殿組成。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簷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採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鬥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安遠廟
安遠廟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坐落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東北方向,武烈河東岸的岡阜之上。此廟背襯雄奇的群山,依託蒼松翠柏,坡下武烈河銀波生輝,寺院嚴整密合,烘託出一種遼遠清幽的神秘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