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礎知識儲備,if語句的簡單用法及實例 - IT教頭王進

2020-12-11 IT教頭王進

條件選擇在Python語法中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語句結構。

不僅僅是程序,平時生活中我們也會面臨很多選擇,比如今天下雨,我是開車上班? 還是做公交車?今天中午是吃麵條還是吃鹹魚?所以程序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這個值大於100 應該執行什麼操作,小於100執行什麼操作?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紹過Python中的條件表達式,也寫過標準的條件語句。那麼條件選擇到底有哪些分支可以選擇,面對一個分支,兩個分支,或者多個分支的時候該選擇什麼樣的語句來實現。

python開發

實例01:編程實現輸入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單科滿分100分

判斷1,如果平均分大於90分或等於90分,就提示:你真聰明!

判斷2,如果平均分低於60分,就提示:你要努力了!

操作代碼:

Chinese = int(input("請輸入學生的語文成績:"))

Maths = int(input("請輸入學生的數學成績:"))

English = int(input("請輸入學生的英語成績:"))

average = (Chinese + Maths + English) / 3

if average >= 90:

print("學生的平均分是:%.2f 你真聰明!" % average)

if average < 60:

print("學生的平均分是:%.2f 你要努力了!" % average)

代碼演示:

注意:if語句塊中要執行的代碼一定要縮進

if語句

代碼分析:

首先有三個科目的成績需要輸入,使用input輸入學生成績並且直接使用int轉換成整數;其次定義一個變量來計算三個科目的平均分,最後通過if來判斷學生的平均分是否大於等於90分,或者小於60分,並顯示判斷的結果。

python基礎

實例02:用編程實現在控制臺應用程式中輸入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的成績,單科滿分100分

判斷條件:

1)如果有一門考試成績是100分

2)如果有兩門考試成績大於90分

3)如果三門考試成績都大於80分

滿足三個條件中的任意一個,就獎勵一朵小紅花

操作代碼

Chinese = int(input("請輸入學生的語文成績:"))

Maths = int(input("請輸入學生的數學成績:"))

English = int(input("請輸入學生的英語成績:"))

course = ""

if (Chinese == 100 or Maths == 100 or English == 100):

if(Chinese == 100): course += "語文、"

if(Maths == 100): course += "數學、"

if(English == 100): course += "英語、"

print("你的%s考了100分,獎勵一朵小紅花!" % course)

if (Chinese >= 90 and Maths >= 90) or (Chinese >= 90 and English>= 90) or (Maths >= 90 and English >= 90):

if(Chinese >= 100): course += "語文、"

if(Maths >= 90): course += "數學、"

if(English >= 90): course += "英語、"

print("你的%s成績大於90分,獎勵一朵小紅花!" % course)

if (Chinese >= 80 and Maths >= 80 and English >= 80):

print("你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成績都大於80分,獎勵一朵小紅花")

代碼演示:

python基礎

代碼分析:

首先定義三個考試科目的變量,並把輸入的學生成績通過int轉換為整型;

第一個if語句判斷三門成績是否有考100分的,如果有就添加到變量course裡面,並列印出來;

第二個if語句判斷三門成績是否有兩門成績>=90分的,如果有就添加到變量course裡面,並列印出來;

第三if語句判斷三門科目的考試成績是否都>=80分,如果有就添加到變量course裡面,並列印出來;

所以會發現如果單純的通過if語句來實現需求就會出現如圖的情況,每個條件都滿足,都會分別列印並顯示出來。如何解決?後面會繼續給大家分享Python的條件選擇更多的應用方法,請繼續關注。

總結:if 語句結構

if 判斷條件:

要執行的代碼

1)if判斷條件後面一般是比較運算符連結的表達式,中間可能還有邏輯運算等,判斷語句後面冒號不要忘記;

2)如果滿足某個條件就執行下面的代碼塊,如果不滿足就直接忽略。所以在執行過程中程序運行到if處,首先判斷if所帶的條件,如果條件成立,就返回True,則執行if所帶的代碼;如果條件不成立,就返回值是False, 跳過if語句繼續向下執行。

相關焦點

  • Python基礎知識儲備,if-elif-else語句綜合應用,新手使用教程 - IT...
    python開發Python 中條件選擇語句的第三種形式:if-elif-else,對於前面介紹的 if 分支語句,執行過程非常簡單,判斷 if 語句中的表達式是否為True真,如果為下面通過三個實例讓大家進一步熟悉和掌握 if-elif-else語句實例01:編程實現在控制臺應用程式中輸入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考試成績,單科滿分100分,通過學生成績評定等級,學員等級評定標準如下:1.
  • Python基礎知識儲備,如何開關一個while循環
    python循環二、While循環結構Python中的While循環語句執行時,先判斷While後面循環條件的值,python循環實例02:編程實現在控制臺中輸入班級人數,然後依次輸入所有學員的成績,計算出該班級的平均成績和總成績
  • 四、python編程基礎之循環語句:基本語法以及應用實例
    實驗目的:學習python的循環語句實驗環境:已正確安裝python3.51、循環語句的語法循環語句主要應用於多次有規律的重複操作,python中有兩種循環語句,(1)for...in循環的基本用法對一個可遍歷對象利用for循環進行遍歷輸出,其中range([strat,end,step])函數產生給定範圍的整數。
  • python語法基礎
    在這裡推薦幾本基礎的,適合新手查看的入門書籍python簡明教程https://bop.mol.uno/think pythonhttps://cycleuser.gitbooks.io/think-python/content/廖雪峰的python教程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016959663602400
  • Python基礎知識儲備,與眾不同的for循環
    for循環在循環中很流行,寫法簡單,應用於預先知道循環次數的場景。python循環for循環語法結構for <variable>變量 in < sequence >字符串,列表,元組,字典,集合< statements >
  • Python基礎知識儲備,關於if-else使用性能的一點感悟
    ,顯示結果為「歡迎登錄",在判斷的過程中會通過strip去掉字符串前後的空格,使用lower把輸入的用戶名轉換成小寫,這樣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大小寫都支持;如果if語句不成立,就執行else下面的語句。python入門實例02:編程實現在控制臺應用程式中輸入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考試成績,單科滿分100分判斷:
  • Python 語句與結構
    1、賦值語句python 的賦值都是指對象的引用。保存的是對象的內存地址。例如PyValue=「今天天氣不錯」 PyValue=「心情也不錯」第一句執行時Python 先在內存中創建字符串對象並賦值」 今天天氣不錯」, PyValue 設置為字符串對象的引用。
  • python循環語句for和while用法-py猜數字小遊戲-學習python第4天
    python循環語句python循環語句在python程序中,我們總會遇到需要重複執行某條或者某些命令,例如,在屏幕中每隔一秒列印一次"python這時我們如果採取老辦法,重複寫3600次print("python循環語句")是可以完成任務,但是這樣太枯燥、太乏味,作為程式設計師就應該學會變通,所以就出現了python循環語句,利用python循環語句,一小段代碼可以幫你解決重複輸出3600次的煩惱,可見python循環語句主要是用於解決某些重複的代碼工作。那麼有哪些是python循環語句呢?
  • Python基礎知識
    使用 print 後,默認會在最後列印一個換行符,如果不想換行,python2 的做 法是在最後添加一個逗號,python3 是在 print 為函數提供關鍵詞參數 endpython 中的 if、elif、else 語句:if要判斷的條件 1:   要做的事情#當條件 1 的布爾值為 True 時elif要判斷的條件
  • Perl if語句用法實例解析
    Perl if語句用法實例解析 Perl if語句的用法你是否了解,這裡通過實例向大家介紹一下,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你對Perl if語句的用法有明確的認識。
  • 慢步學習,python編程實例中,對遍歷程序結構for語句的解析
    大家好,慢步繼續不定期更新通俗易懂的python編程學習內容。今天主要說說for語句。for語句是比較常見的語句,其實也算比較簡單的,多看幾個實例就可以了解。但慢步還是想囉嗦一些,跟大家解析一下。接著簡單解析一下這個實例的代碼。第1-5行,三引號內為注釋,供程式設計師閱讀。第6行為引用python-docx庫內的Document模塊(python-docx庫的引用默認為docx,和庫設計有關,其他庫一般用庫名稱)。
  • Python基礎
    usr/bin/python#coding=utf-8print("hello world!");Python 基礎語法$ python test.py以下劃線開頭的標識符是有特殊意義的。我們可以使用斜槓( \)將一行的語句分為多行顯示.python中單行注釋採用 # 開頭。python 中多行注釋使用三個單引號(''')或三個雙引號(""")。縮進相同的一組語句構成一個代碼塊,我們稱之代碼組。
  • python基礎學習教程:Python基礎語法
    在本章中我們將來學習 Python 的基礎語法,讓你快速學會 Python 編程。第一個 Python 程序交互式編程交互式編程不需要創建腳本文件,是通過 Python 解釋器的交互模式進來編寫代碼。python 最具特色的就是用縮進來寫模塊。縮進的空白數量是可變的,但是所有代碼塊語句必須包含相同的縮進空白數量,這個必須嚴格執行。
  • Python中break語句用法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詳解Python中break語句的用法,是Python入門的呼出知識,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在Python中的break
  • 慢步學python,編程基礎知識,流程控制語句if
    慢步業餘學python編程,今天休息繼續分享python編程知識。面向過程編程,重要的是程序的流程,今天說說流程控制語句if。python的文件式運行可以參考慢步之前的文章pycharm的基本操作,創建項目,新建py文件,編寫代碼及保存慢步寫了一段簡單的代碼並運行了
  • Python for循環及用法詳解
    for 循環語句的執行流程如圖 1 所示。圖 1 for 循環語句的執行流程圖下面的程序演示了 for 循環的具體用法:add = "http://c.biancheng.net/python/"#for循環,遍歷 add 字符串for ch in add: print(ch,end="")運行結果為:
  • python學習筆記:條件語句IF
    可以通過下圖來簡單了解條件語句的執行過程:flag = Falsename = 'Clancey'if name == 'python': # 判斷變量是否為 python print('welcome boss') # 並輸出歡迎信息else: print(name) # 條件不成立時輸出變量名稱
  • 一文弄懂Python上下文管理器和with用法
    本文帶你快速入門上下文管理器和with用法。上下文管理器,英文context managers,在python官方文檔中這樣描述:上下文管理器是一個對象,它定義了在執行 with 語句時要建立的運行時上下文。 上下文管理器處理進入和退出所需運行時上下文以執行代碼塊。 通常使用 with 語句(在 with 語句中描述),但是也可以通過直接調用它們的方法來使用。
  • Python入門基礎之面向對象二:類和實例、方法
    前面一篇文章我介紹了python面向對象的基本知識,連結在最下面。初步解釋了面向對象和面向對象的優點,今天就開始正式用代碼來展現面向對象。1、利用class創建類Python中,創建類的語句是如下所示先解釋一下,class後面跟的是類名,括號裡面是基類(也成為父類)python3中默認繼承object。
  • python基礎知識 ——類
    ▲圖5-3-10 案例2(1) 在面向對象編程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類(Class) 和實例(Instance) 。(2) 類是抽象的模板,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基礎模板,比如Student類。而實例是根據類創建出來的一個具體對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可以從這句話來理解編程中的類。類應該是有共同特點的事物的集合,比如人類、動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