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家,「愛與恨」並存
小時候我們盼望過年:爆竹、紅包、美食,還有盡情的玩樂。圍繞在父母身邊,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些美好留在記憶中,促使我們再遠,都要踏上回家的路。
然而,當我們走進家門,還沒樂呵完,冷水就來了。
單身的,要被爸媽催婚、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已婚夫妻要被爸媽催生、被七大姑八大姨催生。
這些老年人,吃吃喝喝玩玩,多好。為啥非要瞎操心?有的操心還操出病來。勸他們少管閒事多娛樂,他們還覺得年輕人不理解他們的苦心,他們若不操心天就塌了。
為啥?
父母常說的是:你結了婚、生了娃我們就不操心了,我們這輩子就無憾了,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任務」,啥任務?催婚、催生的任務?誰給布置的?
古聖先賢。他們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父母要對得起祖先,讓這一脈發展下去,所以……
祖先為啥要布置這個任務?還不是基因傳承惹得禍。
我們人類要繁衍,所以生育是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又跟文化結合,衍生出一系列風俗——婚姻、生育、傳承。如果你是個離經叛道者:不結婚、結了婚不生育,就是在挑戰這一套制度。父母已經在這些習俗中浸染,覺得這樣才是正途,才是完美的。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子女「離經叛道」。生理層面,希望子女傳遞基因——留根;心理層面,希望子女走入正途,人生才好過些。
我們也很無奈
單身已然成為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單身。在歐美,單身女性的數量已經大於已婚女性。為啥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結婚?
生育成本太高了。
結婚後要生育,養孩子可不是鬧著玩兒。生完一個孩子,女性身體恢復需要時間,工作優勢不再;生完還要負責照顧,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隨著社會發展,養育孩子所需的經濟條件越來越苛刻。
所以,生育不是一件小事。也不能因為父母催就匆匆下決定。不是我們不孝,想孝也沒條件呀!
不能有效降低生育成本,就別催了
父母催生,年輕夫妻不樂意,矛盾都是 「生育成本」引起的。
有些老年人說:生吧,我給你看孩子。
有的說,生吧,我出20萬。
嘿嘿,我信你個鬼!
老人看孩子的確幫了忙。
但,很多老人來看孩子了,三心二意、跟媳婦鬧不快、內心不平衡等等。搞得家庭不和諧。
出錢的父母,除非你是巨富。否則幾十萬對養娃來說也就打打水漂。20萬夠上幾年輔導班的?爸媽,你們想得太簡單了。
所以,老年人不要盲目催生了。讓年輕人自己做決定。
本質上,生孩子就是年輕人自己的事情。誰也不能替代他們。老年人只能在個別地方輔助,但大頭兒還得年輕人自己解決。
老年人根本解決不了生育成本問題。所以,這種情況下的催生都是「站著催生不腰疼」,沒有實際意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