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梟
在許多老一輩人的傳統思想中,向來講究「兒孫滿堂」,「多子多福」。正因為如此,在我們父輩的時代,往往都會有很多兄弟姐妹。同樣,也正是由於長期以來「多子多福」觀念的影響,我國在過去享受到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也讓我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然而也正是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我國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為此,1982年,我國正式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
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雖然有效抑制了人口增長,但也造成了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劇。為此,早在2011年,我國就已逐漸開放二胎政策,允許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情況下允許生育二胎,並在2016年全面開放二胎政策。
雖然在全面開放二胎政策之初,我國出生率的確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然而如今來看,卻繼續呈下降趨勢。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生兒數量為1723萬,2018年為1523萬,2019年僅為1465萬,出生率下降到10.48%,降到了自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此前,經濟學家任澤平曾發布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0歲以上人口佔比18%,總人口超過14億。從趨勢上來看,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為此,任澤平建議:應開放三孩政策,既符合民意,讓家庭擁有更大的生育自主權;同時也緩解了保守派對於生育全面放開將導致人口激增的擔憂。
二孩政策效果不佳,三孩政策就能夠解決人口問題了?首先,讓我們不妨來看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我國新增人口數量1465萬,其中二孩佔比高達59.5%。也就是說,二孩政策的確激發了部分家庭的生育意願,雖然未能有效解決出生率下降這一問題,但的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見,開放三孩政策,也的確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刺激出生率的上漲。
然而,也有專家表示,即便是開放三胎政策,意義也並不大。專家指出,雖然當下已全面開放二胎政策,但居民的生育意願依然不積極,「一胎問題」尚未解決,大多數家庭依然處於無孩狀態。即便是已有二孩的家庭願意生育三胎,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也並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正如專家所言,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開放三胎的意義並不大。一胎都不願意生,又談何三胎?從當下來看,撫養一個孩子的壓力還是很高的。拋開精力因素不談,僅從經濟方面來看,包括日常生活、教育、醫療等支出在內,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動輒就要數十上百萬。如果繼續生育二胎、三胎,經濟壓力無疑是倍增。
而對於當下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顯然並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去生養一個孩子。受房價等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上了巨額負債,成為了提前為生活而奔波的「中年人」。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大多數年輕夫妻均為獨生子女,也就意味著至少要贍養4位以上的老人。自身的生活問題尚未解決,更別提生兒育女了,這也導致國人的生育意願愈發低下。
對此,人大代表黃細花曾經指出,雖然目前二孩比例較高,而一旦二孩堆積效應消減,二孩數量也會隨之下降。受住房、教育、醫療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撫養成本不斷攀升,壓抑了年輕人們的生育意願。因此,黃細花建議,應取消生育限制,轉變生育觀念,降低育兒成本,加強對妊娠期女職工的勞動保護,促進婦女持續就業。
如果上述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相信哪怕是不催生,年輕人們也願意主動生兒育女。反之,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減輕人們的生活壓力,就像專家所說的那樣,開放三胎也意義不大。對此,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