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施工周期短2天搞定
● 在施工上不涉及到樓體安全,不需要向規劃部門報批
● 樓道電梯也不算特殊設備,不用到質監部門進行備案審批
造價便宜 是直梯一半
● 居民分攤方式靈活,有個別住戶不同意出資也不影響安裝
● 每家一兩萬元就可安裝,在大多數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安全性強 沒出現事故
● 已安裝兩千多臺,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宗安全事故
● 速度與扶手電梯差不多,可以隨時停下來
● 踏板離地面只有3到5釐米,踏板一停移下腳就可踩到臺階
● 與密封環境不同,呈開放式,不影響通風、採光
● 噪音在60分貝以下,不會影響到室內的環境
反方
只能稱為
老年電梯
● 每次只能上下一個人,人多時就要排隊
● 只能人站上去,不能放其他的重物
● 這種是專門供老年人使用的
● 一些已經不能走路站立需要坐輪椅的老人家,根本就用不了
樓道電梯:一個小踏板自動上下樓
昨日上午九點不到,越秀區北京路步行街還靜悄悄的時候,西湖路流水井邊的小馬站小區大院內已經人來人往,人們來這裡的目的只有一個:試一試小馬站3-1號樓新安裝的「樓道電梯」。記者在樓道裡看到,「樓道電梯」其實就是一塊厚約14釐米的不鏽鋼金屬板,金屬板被固定在樓道的右側的牆上,一眼望過去,整條樓道就是多了一塊牆板而已,對居民上下樓沒有任何影響。在金屬板上有一個紅色的按鈕,輕輕一按,一塊36×30釐米寬的小踏板就從金屬板上翻了出來,人站上踏板,抓住扶手並同時將扶手上的按鈕向前推動,踏板就會帶著人緩緩向上移動,在移動的過程當中,只要鬆開按鈕踏板就隨時停住,下樓與上樓的操作一樣,都十分輕鬆方便,唯一不足的就是踏板移動的時間比較緩慢,上一層樓約20秒。
現場的電梯安裝施工人員告訴記者,「樓道電梯」的安裝很方便,像小馬站3-1號樓從一樓到六樓共12部電梯,只需要2天時間就搞掂,而垂直電梯從施工到竣工,沒半年時間拿不下來,而且垂直電梯還要開挖基座,對樓體進行圍蔽,動作非常大,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在工程的造價上,「樓道電梯」也只有垂直電梯的一半左右。
居民聲音:盼十幾年電梯就是裝不成
說起小馬站3-1號樓的加裝電梯歷程,樓長譚伯用「一把辛酸淚」來形容。今年70歲的譚伯是3-1號樓的原居民,1990年大樓收樓他就搬了進來,一住就是25年。「年輕的時候爬樓梯不覺得怎樣,但人一過了50歲膝蓋就受不了,我住在六樓,每天上下幾趟下來,晚上膝蓋就痛。」
譚伯說:「真的開始籌備建電梯才知道最難是人心。按照廣州市的相關政策,老樓加裝電梯必須徵得所有的居民籤字同意,我們費了九牛二虎的功夫,逐戶上門做思想工作,花了近六年時間才把3-1號樓的所有居民的思想做通。當我們興奮地把設計圖紙遞交給規劃部門後,沒想到得到的回覆是不予批准,因為按照相關規定,如果加裝電梯對旁邊樓體有影響,還需要徵得旁邊樓體的所有居民同意。於是我們趕緊又去跟3-2號樓的居民溝通,大部分的居民也都同意了,但就是有兩戶已經移居香港的居民堅決不同意,而且他們還很強硬地揚言如果裝電梯就到法院告我們。無奈之下,加裝垂直廂式電梯的計劃就這樣泡湯了。」
譚伯說:「人家外國選總統都不需要所有人同意,但我們加裝電梯只要有一戶不同意就開不了工。實際上城市裡每家每戶的需求與具體情況千差萬別,有人家裡寬裕,有人家裡拮据,有人是一直住在這裡,有人早就移居海外房子只是拿來出租而已,加上一棟樓裡的人來自不同單位不同企業,一盤散沙,要做到100%籤字同意,非常困難。說起來,今年上半年,我們樓裡九層和四層有兩個老人家走了,他們等了十幾年都沒等到電梯,真是很遺憾。」
安裝工期:不需要申報審批兩天搞掂
安裝垂直廂式電梯的計劃折腰後,就在譚伯等街坊已經絕望之際,國內對「樓道電梯」的報導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我們嘗試著聯繫上生產樓道電梯的浙江廠家,沒想到對方非常熱情,幾番洽談就定下來,前幾天兩三名施工人員過來花了兩天時間就搞定安裝。之所以這麼順利,根本上就是由於樓道電梯在施工上不涉及到樓體安全,不需要向規劃部門報批,而且樓道電梯也不算特殊設備,不用到質監部門進行備案審批,再加上居民分攤的方式非常靈活,有個別住戶不同意出資也不會影響到電梯的安裝。在目前的政策下,樓道電梯基本上可以解決申報安裝垂直廂式電梯所遇到的難題。」譚伯說。
「第三類電梯」的發明者竺聖剛向記者介紹,樓道電梯在解決安裝電梯的居民分攤上的方案很靈活,比如一樓到二樓的電梯價格,需要二樓以上所有使用電梯的用戶來進行分攤;二樓到三樓的電梯,則由三樓以上的用戶分攤,而二樓不需要出資,以此類推,到八樓至九樓的電梯,則僅九樓的用戶分攤。「像小馬站3-1號樓最後只裝到六樓,就是按照這樣的分攤辦法,九樓住戶的花費最高,經過協商七樓以上的樓層就暫時不安裝了。這樣的平攤辦法最公平,而且樓道電梯的造價遠比垂直電梯要低,只有後者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竺聖剛說。
安全性:三年安裝兩千多臺 暫未發生事故
不過無論怎樣的電梯,安全永遠是居民最關心的問題,更何況近期頻頻出現「吃人」電梯,這些「樓道電梯」又不屬於特殊設備,似乎是處於無人監管的空白地帶,它的安全可靠否?
對此,竺聖剛說,樓道電梯是2012年正式走向市場,已經在浙江、江蘇、上海、北京以及武漢等地安裝了兩千多臺,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宗安全事故。「我們的電梯是安裝在靠牆的側邊,只有14釐米厚,所以不影響樓道原有的功能。與廂式電梯密封環境不一樣,我們是開放式的,不會影響通風、採光,也不會影響搬運東西,加上噪音在60分貝以下,不會影響到室內的環境。至於在安全方面,電梯移動的速度與扶手電梯差不多,但可以隨時停下來,踏板離地面也只有3到5釐米,踏板一停移下腳就可以踩到旁邊的臺階上。廂式電梯是一個技術很成熟的產品,但有些老人家在密封式的環境內會產生恐懼,而前段時間扶手電梯也發生『吞人』事件,這些問題在樓道電梯上都不會發生。」竺聖剛還提到,樓道電梯的控制系統是24V直流電,一個樓道每月的電費才10多元,分攤之後住戶都可以對電費忽略不計了。
爭論:方便省心 所需資金少VS只能一個人上下 花架子擺設
試用了幾天樓道電梯,六樓65歲的胡阿姨對其讚不絕口,她告訴記者,為安裝電梯,這些年來她可沒少費心費力,單單是上門做住戶的思想工作,她就遭受了不知多少的冷臉黑臉。「這幾天上上下下我都在使用,操作起來又簡單,如果自己覺得不安全,還可以扣上安全帶,雖然慢一點,但對老人家而言已夠了。」
還有就是出資方面,分攤下來這次我出了3萬多元,小馬站3-1號樓共有32戶居民,這次參與出資的才11戶,如果所有的住戶都參與進來,大家分攤下來的資金將更低,一兩萬元就可以有電梯使用,這絕對在大多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在大部分街坊的一片叫好中,也有一些前來觀摩試用的街坊表示懷疑。來自海珠區的鄭先生就覺得這種「樓道電梯」更多的是個花架子擺設,每次只能上下一個人,人一多的時候就排隊等候。而且只能人站上去,不能放其他的重物,這樣就失去了電梯最主要的功能,這種電梯只能稱之為老年人電梯,是專門供老年人使用的。
對於市民的質疑聲音,竺聖剛現場也作了解釋,一般的輪椅確實是使用不了樓道電梯,但廠家可以定製專門的椅子,行動不便的老人要使用電梯時,只需要把這種專門椅子套上去就可以坐著上下樓。至於急救人員的擔架上下樓道的問題,竺聖剛坦承這是沒辦法解決的。
竺聖剛透露,樓道電梯目前在廣州只安裝了一臺,但下來他們將在天河、白雲、越秀等區繼續安裝。「中國有不少舊樓沒有安裝電梯,中國在逐漸進入老齡社會,加上垂直的廂式電梯安裝有多方面的條件限制,樓道電梯的出現,至少可以解決很多老年人每天爬樓梯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