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中國擴大開放有利全球化包容普惠發展

2020-12-11 金臺資訊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多位專家指出,在疫苗出現前,很可能會有第二甚至第三波疫情。美國疾控中心(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警告說,第二波新冠病毒預計將於今年冬天再次襲擊美國,而且可能會比第一波強得多。疫情衝擊下,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出現中斷,世界經濟嚴重下滑,大國間由開放合作走向相對割裂甚至對立的風險上升,全球化面臨危機。

作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中國經濟的亮眼表現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新希望。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56614億元,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3.2%,GDP轉負為正。「預計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中國」,「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中國經濟有望逆勢實現1%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傳遞出看好中國經濟的信號。

在美國等國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際,中國仍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營商環境。從2017年我國首次提出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至今,限制性措施條目在過去三年已經從93條減到40條。2020年,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我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將繼續大幅壓縮,外商投資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今年5月以來,境外機構投資限比「解禁」、外資銀行業務準入放寬等多項開放新舉措接連落地,金融全方位、深層次對外開放不斷加碼。6月1日,我國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將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原則,逐步建立與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稅收制度,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高度、廣度和深度。

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中國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為世界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為世界經濟擺脫困境注入更大動力,成為推動全球化包容普惠發展的積極力量。

近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是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重要引擎。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深陷萎縮,中國經濟率先於2009年第二季度復甦,並始終保持中高速增長,有效帶動了全球經濟復甦。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又一次陷入蕭條,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繼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再度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源。

中國的開放發展可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消除貧困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涵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聯合國2019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貧困人口總數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從2015年的7.84億人增至8.21億人。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國的開放發展有助於增進各國民生福祉。就業是民生之本,中國廣闊的市場可為世界創造大量就業機會。2017年央視聯合中國外文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10000份電子問卷中,每10個外國人中有3個人認為自己能獲得中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這其中,102家國企在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投資,促進當地33萬人就業,僅「一帶一路」180億美元投資,就創造了16萬以上的就業崗位。另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的對外投資和進出口,平均每年直接拉動各國1500萬個就業崗位。

開放合作是寶貴而稀缺的時代精神,包容普惠符合世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20世紀世界大戰和經濟蕭條的陰霾並未遠去,也警醒著世人。未來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在更完善治理之下變得更加包容普惠,使更多人從全球化發展中受益。應對人類當前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危機,為全球化發展增添動力,尤其需要大國發揮領導力,在凝聚國際共識、增進國家間互信、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多邊合作方面發揮紐帶性、協調性、主導性作用。

當今世界,發展問題仍然是許多國家及地區所面臨政治社會問題的根本之結,而實現良性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各國在開放合作中互惠互利。某些國家以損害未來發展為代價大搞地緣政治,將經濟問題過度政治化,通過封閉割裂的小團體搞對抗,不僅讓全球化遭遇挫折,人類共同面臨的迫切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最終也無助於自身的長遠發展。當前需要更多國家積極有為、互信合作、開放包容,以多邊主義推動解決現實爭端,推動全球化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的目標邁進。

相關焦點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今年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與達沃斯論壇的中國主張一脈相承,成為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最新方案。二、把握全球治理變革趨勢,貢獻更多「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弱肉強食、贏者通吃是一條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當前,爭奪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權的較量十分激烈
  • 以開放胸懷塑造全球化新格局
    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年會1月22日至25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王岐山副主席率團出席並應邀在論壇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向世界闡述中國立場和中國主張,表達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的堅定決心,擴大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的積極效應。
  • 全球化再遇「逆風」 中國開放續寫「進擊與超越」
    觀察認為,尤其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之下,世界經濟活動方式、供應鏈分布邏輯、國際社會秩序都在變化,面對「逆全球化」思潮,各方秉持合作精神、加大開放力度,是保持世界經濟「氣血」充盈的必要措施。  循著這一方向,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成效、出臺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到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儘管挑戰重重,過去一年來中國擴大開放仍邁出重要步伐。
  • 「一帶一路」構建「新型全球化」發展理念-依附,習近平,中國,全球...
    馬雲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動全球化的責任。中國第一次推動全球化是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是當今中國對未來的承諾。(南方都市報,5月15日)  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作為體現東方智慧與大國擔當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日益成為加強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和增進各國民眾福祉的新路徑。
  • 智庫觀點|美式依附型全球化沒有未來,「一帶一路」的包容發展才是...
    為落實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載體,作為上海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五個中心,打響四大品牌的重要平臺,推動上海「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和跨境合作,促進經濟雙贏和協調發展。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廓清「迷霧」,以更開放包容姿態照亮共同...
    當世界充滿複雜因素和不確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會議,帶去了世界經濟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幹的中國答案。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主旨演講,以開闊的視野、深刻的思想、務實的主張,展現了應時而為、開放包容的大國擔當,為復甦乏力的世界經濟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 《中國金融》|餘文建:新發展理念引領普惠金融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為國際社會提供了較多可供借鑑的經驗   2018年,人民銀行與世界銀行聯合發布了《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報告對中國過去15年間普惠金融的發展方法和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並總結了可供國際社會借鑑的六條經驗。一是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 張開雙臂擁抱世界 開放中國普惠世界
    凍豬肉的進口關稅稅率從12%降至8%,大包裝非冷凍橙汁的進口關稅由30%降至15%,對治療哮喘的藥品及生產新型糖尿病藥品的原料實施零關稅……自1月1日起,中國將對859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新時代的中國擴大開放再推新舉措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一諾千金的體現,更是中國對世界擴大開放言必信、行必果的真實寫照。開放中國引領世界跑出加速度。
  • 習近平縱論經濟全球化:「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三是全方位對外開放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革。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
  • 【清風聚焦】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
    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包容。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美國大範圍挑起貿易戰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  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長期自詡為自由貿易最重要的推動者。
  • 範玉剛:以文化促進開放包容與共同發展
    原標題:以文化促進開放包容與共同發展 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專門設「多彩文明與亞洲新活力」「商學院對話:東西方管理智慧的差異」等分論壇,旨在以文化的開放包容來支撐「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的論壇主題。
  • 擴大開放是中國方案的高光詞彙
    「我們要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以更好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引導經濟全球化朝正確方向發展。」在日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發出了呼喚「更大的開放」「更好的合作」的時代強音。從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到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日本大阪G20峰會,再到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方案裡,「擴大開放」始終是「高光詞彙」。說到做到,中國將在近期採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若干重大舉措,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開放,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 人民日報評論員: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
    「世界上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洞察歷史規律、把握時代潮流,深刻闡明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勢,明確提出了各國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三點倡議。
  • 為什麼說各國應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其中關於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倡議,向國際社會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分彰顯了大國責任擔當,有力展示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信心和決心,為全球合作抗擊疫情、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言之有理:共同擴大對外開放是應對逆全球化的良方。
  • 中國未來改革開放:將從全球化2.0轉向全球化3.0(深度)
    圖/ 新華社導 語我們今天的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大趨勢就是:世界有極大的可能,將從全球化2.0轉向全球化3.0;全球化3.0將以「三觀」重組群、再出發!「不審勢則寬嚴皆誤」,歷史進退、俯仰、轉換之間,唯「識時務者為俊傑」!中國未來的開放戰略首先要懂得、理解、擁抱以及應對這一巨變。
  • 全球化,中國策!
    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將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文章系統闡述了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之策,來看梳理。
  •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結合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篇文章,對於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規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大潮流、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 「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 ——習近平總書記縱論經濟全球化(二)
    我們應該增進利益共贏的聯動,推動構建和優化全球價值鏈,擴大各方參與,打造全球增長共贏鏈。第四,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消除貧困和飢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也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據有關統計,現在世界基尼係數已經達到0.7左右,超過了公認的0.6「危險線」,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五論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主旨...
    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是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要明確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著眼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鄭重宣示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莊嚴承諾擴大開放將採取重大舉措,為世界各國順應歷史潮流、增進人類福祉作出了表率,為人類社會向何處去揭示了正確方向。
  • ...習近平|在這兒|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三是全方位對外開放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革。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