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判斷|科技常識——中國航天發展歷程

2020-12-16 騰訊網

中國航天發展史

(1)1960年自行研製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奔向太空邁出第一步。

(2)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3)1992年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4)2003年「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實現了工程第一步任務目標——天地往返。

(5)2008年「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成功, 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出艙行走。

(6)2011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無人)、2012年與「神舟九號」、2013年與「神舟 十號」交會對接成功——交會對接。

(7)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8)2016年10月17號「神舟十一號」飛船由「長徵二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9)2016年10月19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飛船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10)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於4月27日成功完成與「天宮二號」的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11)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12)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13)2018年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於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誌著北鬥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14)2018年12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二丁火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一顆鴻雁星座試驗星「重慶號」送入預定軌道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全年共執行37次宇航發射任務,成功將103個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發射次數首超歐美,排名第一。

(15)2019年5月,國內首臺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試車成功。「天鵲」發動機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是世界上第三型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雙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具有無毒環保、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複使用等特點。該發動機試車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民營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並具備發動機研製所需的保障能力。

感謝您抽出· 來閱讀此文

備考課程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愛我,就請給我一點點在看

相關焦點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命題趨勢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命題趨勢,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首先,讓我們通過下面的表格直觀地了解一下常識判斷的考點分布情況吧。
  • 「長知識」中國古代科技常識之曆法和農書常識
    常識類的題目就是重在積累,有很多小夥伴都跟我說常識的題錯的太多,該怎麼辦?小編只能說這類的題目只能靠積累,多練多做題,那麼小編這次主要是分析中國古代科技常識之數學常識,快一起來看看吧:>考點一:中國古代科技常識——曆法和農書常識此文主要是介紹我國古代科技常識中的曆法常識和農書常識。
  • 國考常識判斷:四大解題技巧舉例分析
    2019國考常識判斷解題技巧是什麼?語意判斷法、價值判斷法、聯想排除法以及刷真題法是比較實用的四種常識判斷解題方法,接下來,我們將舉例為各位分析這四種國考常識判斷解題技巧的應用。
  • 常識判斷題答題技巧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有關國情、社情、省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的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項。
  • 行測的常識判斷
    歷年來,行測的常識判斷是很多考生心裡不可言說的痛。常有人調侃,「常識存在的目的,只為證明自己沒有常識」。大家似乎只看到了常識無涯範圍廣的一面,卻忘了「術業專攻可作舟」。今天,華圖教育將從一個文學愛好者的角度來看看那些年的常識判斷。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命題趨勢:題型穩定不超綱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命題趨勢:題型穩定不超綱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常識分析,國考常識考什麼,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省考行測常識判斷備考三大思路
    省考中常識判斷,在考試過程中往往非常注重一個「常」字,這部分知識涉及面廣,內容複習難度大,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很大提升,再加上近些年部分考試中甚至出現不定項選擇題,給考試增加了難度,很多考生甚至覺得難度太大,想要放棄。
  • 公務員考試常識考點大梳理:歷史常識
    根據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常識判斷主要考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 2021年國家公務考試常識判斷與2020國考常識有什麼區別呢?
    2021年國家公務考試常識判斷與2020國考常識有什麼區別呢?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歷年國考常識題對比,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考行測常識判斷:考前衝刺要點梳理(政治知識)
    在國考行測科目考試中,常識判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同學們在備考中經常會對於常識判斷知識感到困惑,因為常識判斷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繁雜、體系繁瑣,需要同學們多加積累,同時需要大家重視對重難點知識的學習。中公教育現對國考行測常識判斷政治知識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幫助大家國考備考快人一步。
  • 2020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命題趨勢
    省考的常識判斷考查的知識點非常龐雜,包羅萬象,並且會涉及專業的科技考點,因此,常識模塊一直是大家複習備考的重中之重。事實證明,「變」才是真理。根據考生回憶,今年的考試在考點分布、重要內容和試題難度等方面又出現了新的變化。那麼與以往相比,此次在命題趨勢方面都有哪些新特點呢?接下來筆者將為考生做具體的深度分析。
  • 2021國考常識積累之四大航天基地
    2021國考常識積累之四大航天基地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常識積累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2016江蘇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和常識判斷的區別與聯繫
    那麼公共基礎知識和常識判斷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考試內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法律知識、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經濟知識和科技常識、中國近現代史、世界現代史及其他知識等。其他知識為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等。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實務題、論述題、簡析題、寫作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材料處理題等。
  • 2021國考行測常識判斷:法律常識(下)
    1.法的對象效力第一,中國公民、法人好其他組織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在國外仍受中國法的保護並履行中國法定義務,同時也遵守所在國的法。第二,我國法律對外國的適用包括兩種情況:(1)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除享有外交特權好豁免權或法有另外規定者外,一律適用我國法律;(2)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或中國公民、法人犯罪,按中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適用中國刑法規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處罰的除外。
  •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文學常識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文學常識 2020-12-15 16:08:56| 來源:中公教育 李紅浩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特別整理了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
  • 2020四川公務員(常識判斷)命題趨勢分析,考生:押題了
    省考的常識判斷考查的知識點非常龐雜,包羅萬象,並且會涉及專業的法律考點,因此,常識判斷模塊一直是大家複習備考的心中之痛,準備多了不會考,沒準備的心發慌。  首先,讓我們通過下面的表格直觀地了解一下常識判斷的考點分布情況吧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考點及題型變化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考點及題型變化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常識判斷題型,2021國考常識考點,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公考常識判斷中之「暴雨」(常識)
    從昨天下午開始,已經被京津冀地區的「暴雨」刷屏,也許各位考生會問,這種消息跟公考有什麼關係,各位備考的小夥伴,不要放過任何一條火爆的消息,因為這都有可能成為你常識判斷的考點、類比推理的題幹、片段閱讀的材料,給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公考常識判斷眼中的「暴雨」。
  • 一篇文章讀懂常識判斷所有考點(上篇)
    一、命題分類 國考考綱中關於常識判斷的考察均如下表述
  • 2021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文學常識
    在行測備考中,常識提升起來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學的準確率都不高,這就導致了常識的分越來越低,如果說常識部分我們不能提升上去,那麼對整個行測將會有很大的影響。常識判斷近幾年考查的題目,難度有所增加,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平時的積累。常識備考很有必要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