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發展史
(1)1960年自行研製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奔向太空邁出第一步。
(2)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3)1992年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4)2003年「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實現了工程第一步任務目標——天地往返。
(5)2008年「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成功, 標誌著我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出艙行走。
(6)2011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無人)、2012年與「神舟九號」、2013年與「神舟 十號」交會對接成功——交會對接。
(7)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8)2016年10月17號「神舟十一號」飛船由「長徵二號」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9)2016年10月19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飛船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10)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於4月27日成功完成與「天宮二號」的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11)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12)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建造「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13)2018年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於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誌著北鬥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14)2018年12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二丁火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一顆鴻雁星座試驗星「重慶號」送入預定軌道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全年共執行37次宇航發射任務,成功將103個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發射次數首超歐美,排名第一。
(15)2019年5月,國內首臺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試車成功。「天鵲」發動機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是世界上第三型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雙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具有無毒環保、高性能、低成本、易操作、可重複使用等特點。該發動機試車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民營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並具備發動機研製所需的保障能力。
感謝您抽出· 來閱讀此文
備考課程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愛我,就請給我一點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