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鄭」,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鄭氏家族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鄭氏大家族。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鄭氏文化,傳播鄭氏正能量。
請咱鄭家人把此信息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了解鄭氏家族
中華百家姓之鄭姓
鄭 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
先秦時期,鄭姓主要分布於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其中,山東鄭姓源於邴地(今費城),為原鄭國派駐人員的後代。
戰國時期,開始進入四川、山西、山東、河北等地。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動亂較多,南方相對穩定,形成中原人口向南徒遷。晉永嘉元年(307年)南遷始祖鄭庠,曾任吳國車騎長史、平難將軍,後出任東安太守,鎮守丹陽。鄭庠次子鄭昭為東晉龍驤將軍,封開國侯,率兵入閩,稱「入閩始祖」。
至唐末,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鄭姓先民定居於福建,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
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進入了臺 灣。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中國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中國鄭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以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當代鄭姓人口分布頻率,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浙東,每平方公裡人口達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東部、安徽中部、江蘇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裡的人口達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裡)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9%,鄭姓人口大約181萬;0.9-2.7人/平方公裡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41.6%,鄭姓人口大約608萬;不足0.9人/平方公裡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2.5%,鄭姓人口大約148萬。鄭姓在浙江、福建、臺灣,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這部分高比例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2.8%;在廣東東部、湖南北部、贛鄂豫皖蘇五省、山東南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內蒙古中部、陝甘寧北部、東北三省,鄭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34.9%;其他廣大地區,鄭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佔國土面積的25%。
漢族鄭姓主要有三大來源:子姓、姜姓和姬姓。
1. 第一支出自子姓。契,是黃帝的後裔,發明刻木記事的人,被賜姓子,其後代湯建立了商朝。到商王武丁時,武丁的兒子被封為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為商朝一諸侯國。奠、鄭古為一字,奠國即鄭國。子姓鄭國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鄭,今河南濮陽西南古帝丘之地,後來為防周、羌之敵,西遷到商朝西疆的南鄭,在今陝西華縣東。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遊,約在今陝西寶雞附近。子姓鄭氏的歷史至少有3200多年,這支最古老的鄭姓,人寡勢弱,以後一直無聞,可能淹沒於姬姓鄭氏之中。
2. 第二支出自姜姓。姜姓鄭氏出自姜太公之後。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陽。周穆王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實際滅亡。國人姓奠井氏,或為鄭井氏,亦即鄭氏,這支姜姓鄭氏也有3000年的歷史,後來史書上未見這支鄭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沒於姬姓鄭氏之中了。
3.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鄭氏出自周文王之後。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於南鄭,在今陝西華縣東,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桓公見西周將亡,將財產、部族、家屬連同商人遷移到東虢和鄶之間,史稱東鄭。不久,犬戎聯軍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了周幽王和鄭桓公,南鄭遺民南逃到漢水上遊的南鄭,即今陝西漢中的南鄭。桓公之子鄭武公在東鄭即位,先後攻滅了鄶和東虢,建立了鄭,都新鄭,即今河南新鄭。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平王的卿士,鄭國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強國,後漸衰弱,公元前376年,韓哀侯出兵滅鄭,鄭國子孫以國名為氏,散布於陳宋之間。姬姓鄭氏有2 800多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鄭姓家系比較單純,直到宋朝前沒有發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後在鄭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國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漢姓鄭,清朝滿洲八旗舒穆祿氏、鄭佳氏等氏族均改漢姓鄭。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混居後逐漸被同化為當地的漢民。
祖訓依然在,常懷讀與耕。
惟勤堪致富,能務亦梯榮。
牛背催三月,鰲頭佔五更。
荷蓑皆主伯,釋菜謁先生。
倉廩如雲積,功名指日爭。
後嗣敦本業,家訓妙兼併。
彝倫垂禹範,愛日在雙親。
懷桔情宜篤,遺羹孝始純。
彩衣披菜子,春酒介芳辰。
順矣原因翕,傷哉豈在貧。
鴨鳩恩及爾,鴇羽詠悽人。
莫謂行無忝,須聽祖命申。
達尊何可犯,遜順最為宜。
莫謂人堪上,須知我自卑。
望中收白眼,讓處有黃眉。
進履真謙也,閱牆且戒之。
割牲儂莫倦,袗臂爾寧施。
祖訓諄諄在,從茲慎幼儀。
同是蒼天命,貧人獨寂寥。
縱然推我富,絕莫向他驕。
絮擁寒風透,廬斜細雨飄。
何人憐魄落,有客為魂銷。
得意曾揚氣,產情且折腰。
昌黎窮可送,轉瞬又揚錕。
吾性從天降,存存豈外求。
須知仁是宅,便覺義堪由。
愛勿分秦楚,行宜學孔周。
廣居高許許,正路遇頭頭。
善長功符夏,辭嚴道葉秋。
大人徵事備,此詣爾思不?
莫以源流遠,而忘梓裡恭。
敦倫須睦族,飭紀在和宗。
葛藟情宜篤,鳧鷖詠可從。
支分休妒忌,缺陷應彌縫。
好戒忘爭訟,還期共吉兇。
捫心思一本,祖訓即晨鐘。
節儉人堪效,須防習俗移。
衣兮布足尚,食也菲為宜。
菲厭昭其質,還思訓以時。
縕袍原不恥,菽水自無飢。
寒恤王章臥,鄙貽曹劌嗤。
唐風真足羨,蟋蟀一篇詩。
不識寧家術,休雲產蕩然。
誰言氣可暴,我道忍為先。
物至經三反,心平養十年。
一朝懲小忿,此境即中天。
福萃華堂五,倉儲寶稻千。
鄭公殊可法,壯士應拳拳。
為了姓鄭的人
傳下去吧!
你身邊有木有姓鄭的人?
家人?
親戚?
戀人?
朋友?
同學?
知己?
藍顏?
《易經》中對鄭姓給予了
天性正直
為人善良
一生貴人的評價
如果有
就趕緊傳一下吧
願姓鄭的人在2018年
一生平安!
姓鄭的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讓我們為姓鄭的人傳一下,
快快接力傳遞下去祈福吧!!
願姓鄭的人
一生平安!
好運連連!
姓鄭的人會給你帶來好運!
(放到你圈子裡,家人們感激你對家族的支持)
鄭氏家人們文章底部可以留言了,記得留言喔!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團結中華鄭氏宗親,凝聚天下鄭氏力量
請分享讓更多人了解鄭氏家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