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姓鄭嗎?您身邊有認識姓鄭嗎?厲害了!

2021-02-15 鄭氏家族網

鄭氏家族網微信公眾號:zsjzw88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鄭,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鄭氏家族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鄭氏大家族。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鄭氏文化,傳播鄭氏正能量。

 請咱鄭家人把此信息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了解鄭氏家族

中華百家姓之鄭姓

鄭 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

先秦時期,鄭姓主要分布於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其中,山東鄭姓源於邴地(今費城),為原鄭國派駐人員的後代。

戰國時期,開始進入四川、山西、山東、河北等地。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動亂較多,南方相對穩定,形成中原人口向南徒遷。晉永嘉元年(307年)南遷始祖鄭庠,曾任吳國車騎長史、平難將軍,後出任東安太守,鎮守丹陽。鄭庠次子鄭昭為東晉龍驤將軍,封開國侯,率兵入閩,稱「入閩始祖」。

至唐末,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鄭姓先民定居於福建,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

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進入了臺 灣。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中國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中國鄭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以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當代鄭姓人口分布頻率,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浙東,每平方公裡人口達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東部、安徽中部、江蘇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裡的人口達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裡)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9%,鄭姓人口大約181萬;0.9-2.7人/平方公裡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41.6%,鄭姓人口大約608萬;不足0.9人/平方公裡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2.5%,鄭姓人口大約148萬。鄭姓在浙江、福建、臺灣,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這部分高比例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2.8%;在廣東東部、湖南北部、贛鄂豫皖蘇五省、山東南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內蒙古中部、陝甘寧北部、東北三省,鄭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34.9%;其他廣大地區,鄭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佔國土面積的25%。

    漢族鄭姓主要有三大來源:子姓、姜姓和姬姓。

   1. 第一支出自子姓。契,是黃帝的後裔,發明刻木記事的人,被賜姓子,其後代湯建立了商朝。到商王武丁時,武丁的兒子被封為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為商朝一諸侯國。奠、鄭古為一字,奠國即鄭國。子姓鄭國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鄭,今河南濮陽西南古帝丘之地,後來為防周、羌之敵,西遷到商朝西疆的南鄭,在今陝西華縣東。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遊,約在今陝西寶雞附近。子姓鄭氏的歷史至少有3200多年,這支最古老的鄭姓,人寡勢弱,以後一直無聞,可能淹沒於姬姓鄭氏之中。

  2. 第二支出自姜姓。姜姓鄭氏出自姜太公之後。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陽。周穆王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實際滅亡。國人姓奠井氏,或為鄭井氏,亦即鄭氏,這支姜姓鄭氏也有3000年的歷史,後來史書上未見這支鄭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沒於姬姓鄭氏之中了。

    3.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鄭氏出自周文王之後。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於南鄭,在今陝西華縣東,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桓公見西周將亡,將財產、部族、家屬連同商人遷移到東虢和鄶之間,史稱東鄭。不久,犬戎聯軍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了周幽王和鄭桓公,南鄭遺民南逃到漢水上遊的南鄭,即今陝西漢中的南鄭。桓公之子鄭武公在東鄭即位,先後攻滅了鄶和東虢,建立了鄭,都新鄭,即今河南新鄭。鄭武公、鄭莊公相繼為周平王的卿士,鄭國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強國,後漸衰弱,公元前376年,韓哀侯出兵滅鄭,鄭國子孫以國名為氏,散布於陳宋之間。姬姓鄭氏有2 800多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國的鄭姓家系比較單純,直到宋朝前沒有發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後在鄭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國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漢姓鄭,清朝滿洲八旗舒穆祿氏、鄭佳氏等氏族均改漢姓鄭。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混居後逐漸被同化為當地的漢民。

祖訓依然在,常懷讀與耕。

惟勤堪致富,能務亦梯榮。

牛背催三月,鰲頭佔五更。

荷蓑皆主伯,釋菜謁先生。

倉廩如雲積,功名指日爭。

後嗣敦本業,家訓妙兼併。

彝倫垂禹範,愛日在雙親。

懷桔情宜篤,遺羹孝始純。

彩衣披菜子,春酒介芳辰。

順矣原因翕,傷哉豈在貧。

鴨鳩恩及爾,鴇羽詠悽人。

莫謂行無忝,須聽祖命申。

達尊何可犯,遜順最為宜。

莫謂人堪上,須知我自卑。

望中收白眼,讓處有黃眉。

進履真謙也,閱牆且戒之。

割牲儂莫倦,袗臂爾寧施。

祖訓諄諄在,從茲慎幼儀。

同是蒼天命,貧人獨寂寥。

縱然推我富,絕莫向他驕。

絮擁寒風透,廬斜細雨飄。

何人憐魄落,有客為魂銷。

得意曾揚氣,產情且折腰。

昌黎窮可送,轉瞬又揚錕。

吾性從天降,存存豈外求。

須知仁是宅,便覺義堪由。

愛勿分秦楚,行宜學孔周。

廣居高許許,正路遇頭頭。

善長功符夏,辭嚴道葉秋。

大人徵事備,此詣爾思不?

莫以源流遠,而忘梓裡恭。

敦倫須睦族,飭紀在和宗。

葛藟情宜篤,鳧鷖詠可從。

支分休妒忌,缺陷應彌縫。

好戒忘爭訟,還期共吉兇。

捫心思一本,祖訓即晨鐘。

節儉人堪效,須防習俗移。

衣兮布足尚,食也菲為宜。

菲厭昭其質,還思訓以時。

縕袍原不恥,菽水自無飢。

寒恤王章臥,鄙貽曹劌嗤。

唐風真足羨,蟋蟀一篇詩。

不識寧家術,休雲產蕩然。

誰言氣可暴,我道忍為先。

物至經三反,心平養十年。

一朝懲小忿,此境即中天。

福萃華堂五,倉儲寶稻千。

鄭公殊可法,壯士應拳拳。

為了姓鄭的人

傳下去吧!

你身邊有木有姓鄭的人?

家人?

親戚?

戀人?

朋友?

同學?

知己?

藍顏?

《易經》中對鄭姓給予了

天性正直

為人善良

一生貴人的評價

如果有

就趕緊傳一下吧

願姓鄭的人在2018年

一生平安!

姓鄭的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讓我們為姓鄭的人傳一下,

快快接力傳遞下去祈福吧!!

願姓鄭的人

一生平安!

好運連連!
的人會給你帶來好運!

(放到你圈子裡,家人們感激你對家族的支持)

鄭氏家人們文章底部可以留言了,記得留言喔!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團結中華鄭氏宗親,凝聚天下鄭氏力量

請分享讓更多人了解鄭氏家族哦!

相關焦點

  • 【姓氏故事】「鄭」姓
    鄭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鄭國第一代君主鄭桓公友。鄭國被韓國滅亡後,國人改姓為鄭。自三國始設滎陽郡之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
  • 我姓鄭!這是我的簡歷!
    鄭氏家族網微信公眾號:zsjzw88  無論您在哪裡
  •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是漢族後裔,為何都有一個中文名字,姓「鄭...
    確實如此,泰國王族的中文名都是姓「鄭」,這和泰國曼谷王朝的起源有直接關係。這個鄭是華人姓氏,不是翻譯的原因。泰國國王中名字都姓鄭其實很多人都不知,泰國現在的曼谷王朝也叫拉瑪王朝,國王中文名字都姓鄭。比如在2016年去世的拉瑪九世蒲美蓬老國王,他的中文名叫鄭固。
  • 為什麼說姓鄭的都很牛?看完我徹底服了!
    點擊加入鄭氏大家庭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
  •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漢裔,為何都有一個「鄭」姓的中文名?
    為什麼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於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前幾年去世的第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拉瑪王朝締造者,也就是"國父"是昭披耶卻克裡,他有沒有中文名字呢?
  • 四字名字的明星,易烊千璽姓易,鄭合惠子姓鄭,熱巴翻譯過來好美
    四字名字的明星,易烊千璽姓易,鄭合惠子姓鄭,熱巴翻譯過來好美!易烊千璽很多人都在問他姓易還是姓易烊?他姓易,名烊千璽,在易烊千璽的老家,烊是迎接的意思,千璽就是千禧年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歡迎千禧年,而易烊千璽就是在千禧年出生的,用以慶祝易烊千璽的誕生!
  • 每個人都有姓,你知道姓氏的由來嗎?王司徒究竟姓王還是姓司徒?
    中華文明有五千年之久,我們都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自豪,不過中華的歷史其實要更久遠一些,更可以往前追溯,那麼從哪裡開始追溯呢?就要靠姓氏了。在古代姓于氏,是有區別的。姓這個字從字形狀來看,就知道他是個會意字。
  • 鄭 (漢語文字)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鄭」,先點上面藍字鄭姓一族,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鄭(拼音:zhè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鄭的古字是奠,「奠」的造字本義是置酒於幾表示祭祀,後來用為地名。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中增添了表示城邑的義符「邑」。鄭的本義一般認為是周代諸侯國之一的鄭國,後人以地為姓發展出鄭姓。 [2]  由於祭奠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需要鄭重其事地對待,因此「鄭」又有「認真嚴肅」「態度莊嚴」之義。
  • 你姓鄭?在泰國也許就是皇親國戚
    但是你知道嗎?泰國和中國的文化淵源其實很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泰國國王都姓鄭。而在這裡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關於泰王陛下的中文名,我們還是要先從泰國王室的華人血統說起。很少有人知道,700年來,泰國每一個王朝的建立者都是標標準準的中泰混血兒。
  • 泰國歷代國王為何都姓「鄭」?原來和這個中國人有關,難以置信!
    這是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但在我們鄰近的一個國家泰國境內,卻有著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泰國的歷代國王,幾乎都以「鄭」作為自己的姓,那麼這到底又是為何呢? 泰國的歷代國王之所以姓「鄭」還是與一個中國人有關,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鄭信,他也就是泰國早期王朝建立的鼻祖。
  • "鄭"姓爸爸喜提三胞胎,爺爺隨口起名,給孩子上戶口時民警笑了
    &34;姓爸爸為三胞胎名字愁眉不展,爺爺隨口起名鄭先生最近喜提3胞胎,當初陪妻子孕檢的時候,醫生就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於是鄭先生回來後就給未出生的孩子置辦了很多嬰兒用品,還打算給孩子起名字,妻子攔住他說:「是男孩還是女孩都不一定呢!」等到孩子出生那天,護士抱著3個寶寶過來,表示祝賀:「恭喜了,是3個男寶寶啊!」家裡人都很高興,但是鄭先生也擔心自己今後養3個兒子壓力重重。
  • 「爨」姓你們見過嗎?姓稀少的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原諒我沒文化
    「爨」姓你們見過嗎?姓稀少的姓氏是種怎樣的體驗,原諒我沒文化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色文化競相爭豔,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姓氏的問題。你沒有見過姓「爨」姓的朋友們,說實話,別說是見過姓這個姓氏的朋友了,小編之前甚至都不知道這個字念什麼,這個字念「爨」(cuan),這個姓氏在中國已經非常稀少了,小編在想,姓這個姓氏的朋友不會有苦惱嗎?小時候考試的時候,當別的小朋友已經做完試卷了,自己的姓氏還沒有寫完,這是一種什麼樣悲慘的體驗。
  • 子孫沒有跟祖宗姓的3個因果報應故事
    入贅後的疑難問題您知道,您有多少祖先嗎?如果您已第三十代,您的祖先便有2的30次方。請算算總數有多少人?(如果都是按照倍數增長的話,約十億七千萬人)所以,每一方在陰間的親人,都一定比陽間的多很多,而父方與母方各一半,這兩造打起官司來,你可知道到底各有多少人馬嗎?請別不當一回事。
  • 鄭氏家族歷代狀元-宰相-駙馬(郡馬)-皇后(名妃)大全,姓鄭的快看!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鄭」,先點上面藍字鄭氏全球群,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鄭  言】字垂之,武宗會昌四年(844)甲子科,此科進士及第25人,續放1名。有《平剡錄》一卷,另與楊紹復,於皀(大中三年狀元)等撰《續會要》四十卷。又工於書法,撰並書《唐文宣王新廟碑》。鄭氏宗親點擊進入鄭氏全球群【鄭洪業】懿宗鹹通八年(867)丁亥科進士第一人,此科進士及第30人,同榜有著名詩人皮日休,韋昭度等,考官為禮部侍郎鄭愚。
  • 新生兒起名 ,婆婆非要加上她的姓,合理嗎?
    結果要給孩子上戶口了,她老婆婆插了一槓子,非要在孩子名字裡加上她的姓,閨蜜老公姓李,婆婆姓鄭,婆婆強勢表示孩子名字必須是李鄭X. 最後一個字可以聽閨密的。閨蜜表示孩子即使起雙姓,那不也應該是她和她老公的姓嗎?誰家孩子是爸爸奶奶的姓組合一塊啊?關鍵是這種奇葩要求她老公同意了,所以閨蜜氣的半夜打電話訴苦。我也是長見識了,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大家討論一下,她婆婆這個要求合理嗎?
  • 你姓錢嗎?你身邊有姓錢的人嗎? 麻煩轉給他們看看!
    錢姓,中華姓氏之一,吳越國姓,是一個源流較少但分布廣泛的姓氏,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籛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2位;截至2016年,錢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89位。在中國歷史上,臨安人錢鏐(liú)曾建立五代時期的吳越國,時人謂之錢氏為「東南眾望、吳越福星」。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那麼,有姓東門的嗎?姓東郭的倒有,我們知道課文《東郭先生和狼》。
  • 姜文談及姓氏問題:我們姓姜的出道早,你們那時還不知道在哪!
    姜文談及姓氏問題:我們姓姜的出道早,你們那時還不知道在哪!姜文有一次做客竇文濤的節目,在節目中聊起了姓氏的問題,竇文濤問姜文:你考證過自己的基因嗎?姜文:我不用考證,我姓姜嘛!當然這都是為了生活利益,而我們姓姜的犯不著,人家也犯不著跟我們,我們也犯不著跟別人走。所以有三百多個姓,是我們姓姜的派生出去的!竇文濤:所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這麼牛的人,幹嘛上節目靠喝酒壯膽呢?姜文:(笑)人家都說三代之內就可能落了派了,您還用的了幾十代嗎?你看我們姓姜的,跟我們最早姓姜的,都差了多少代了!
  • 5歲男童哭著要改隨媽姓 只因爸爸姓這個姓
    上宣攝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百家姓上就可見一斑,我國的姓氏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常見的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稀少的像複姓的歐陽、皇甫。這不,25日早上「擁有稀少姓氏是一種什麼體驗」登上熱搜,哈哈哈哈哈,看完網友評論,小編笑得腹肌都出來了......
  • 古代的這3個姓,自我介紹不用說「免貴」,有你的姓嗎?
    從最早期的姓、氏各成一體,到最后姓氏合二為一,實際上也是家族觀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標誌。古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都會首先問一句:「您貴姓」,而回答者也會說「免貴姓某某」,但是卻有3個姓不必說免貴,老祖宗傳下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