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鄭姓一族」加入鄭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鄭」,先點上面藍字鄭姓一族,再點關注
,每天免費閱讀.鄭(拼音:zhè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鄭的古字是奠,「奠」的造字本義是置酒於幾表示祭祀,後來用為地名。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中增添了表示城邑的義符「邑」。鄭的本義一般認為是周代諸侯國之一的鄭國,後人以地為姓發展出鄭姓。 [2] 由於祭奠是件很嚴肅的事情,需要鄭重其事地對待,因此「鄭」又有「認真嚴肅」「態度莊嚴」之義。 [3]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4] 、漢典網 [5] )
中文名
鄭
拼 音
zhèng
繁 體
鄭
部 首
阝(右) [4]
五 筆
UDBH
倉 頡
TKNL
鄭 碼
UAGY
筆 順
點、撇、橫、橫、撇、點、橫撇彎鉤、豎
字 級
一級(編號:
1229) [1]
平水韻
去聲·二十四敬 [6]
總筆畫
2+6
四角碼
8782₇
統一碼
90D1
異體字
𨞀
注音字母
ㄓㄥˋ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古籍解釋編輯
說文解字【卷六下】【邑部】直正切(zhèng)
京兆縣①。周厲王子友②所封。從邑奠聲。宗周③之滅,鄭徙潧洧之上④,今新鄭是也。
【注釋】①京兆縣:《史記·鄭世家》索隱:「鄭,縣名,屬京兆。」②友:《史記·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③宗周:周為諸侯所宗仰,故王都所在稱宗周。這裡指西周。④「鄭徙」句: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桓公友之子武公,與平王東遷」,「食溱焉,從其故名日鄭」。 [11]
說文解字注京兆縣。二《志》同。今陜西同州府華州州城北,有故鄭城。
周厲王子友所封。《前志》曰:「周宣王弟鄭桓公邑。」
從邑,奠聲。直正切,十一部。
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桓公友之子武公與平王東遷,取虢、鄶、鄢、蔽、補、丹、依、疇、歷、華十邑之地,右雒左濟,前華後河,食溱洧焉,從其故名曰鄭,至漢為河南郡新鄭。二志同。今河南開封府新鄭縣西,有故鄭城。 [12]
廣韻直正切,去勁定 ‖ 奠聲耕部(zhèng)
鄭,鄭重,殷懃。亦州名,秦屬三川郡,《史記》管叔鮮之所封也。宋武置司州於武牢,後魏為北豫州,周為滎州,隋罷滎州,於管城置鄭州。又姓,滎陽、彭城、安陸、壽春、東陽五望。本自周宣王封母弟友於鄭,及韓滅鄭,子孫以國為氏,今之望多滎陽。直正切。三。
【校釋】殷懃:巾箱本、黎本、景宋本、四庫全書重修本作「慇懃」,元泰定本、四庫全書原本作「殷勤」。 [13]
康熙字典【酉集下】【邑部】 鄭;康熙筆畫:19;部外筆畫:12
(zhèng)《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直正切,音㽀。國名。《釋名》:鄭,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鄭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為鄭。桓公寄孥與賄於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於東都,因徙其封,施舊號於新邑,是為新鄭。今河南開封府鄭州是也。
又南鄭,縣名。今屬陝西漢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為西鄭,漢中在京兆之南,故稱南鄭以別之。《一統志》:南鄭,古褒國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鄭。
又《廣韻》:鄭重,殷勤之意。《前漢·王莽傳》: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韻》:鄭滅於韓,子孫因以國為氏。 [14]
字形書法編輯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楷體) [5]
書寫提示「關」的末筆捺改點。「阝」2畫,㇌(橫撇彎鉤)一筆寫成。「關」寬「阝」窄;頂部「關」高,底部「阝」低。「關」,兩橫長短不一,長橫在橫中線;第五筆撇長,末筆點小。「阝」,㇌(橫撇彎鉤)寫在橫中線部位。 [4]
書法欣賞篆書書法(5張)
隸書書法(5張)
楷書書法(8張)
行書書法(9張)
草書書法(4張)
音韻集成編輯
中上古音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ʰ
i̯ĕŋ
王力系統
耕
d
ǐeŋ
董同龢系統
耕
dʰ
jeŋ
周法高系統
耕
d
ieŋ
李方桂系統
耕
d
rjingh
魏
耕
jieng
晉
耕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ɛŋ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ɛ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ɛ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æ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ḍ
jä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ɛ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
韻書集成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鄭
鄭
梗
去聲
四十五勁
澄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正切
ȡʰjɛŋ
集韻
鄭
梗
去聲
四十五勁
澄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正切
ȡiæŋ
禮部韻略
去聲
勁
直正切
增韻
去聲
勁
直正切
中原音韻
正
去聲
庚青
照
齊齒呼
全清
tʂi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庚青
長剩切
洪武正韻
鄭
去聲
十八敬
床
直
全濁
直正切
dʒ『iəŋ
分韻撮要
鄭
陽去
第七英影應益
照